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8-05-08朱斌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摘 要: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高职教育具有多样化的课程,而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体育内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适应能力;路径

社会适应能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的宗旨。而体育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学习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1 体育教学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失利而不得不走入高职的。很多学生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因为文化基础薄弱,在未来与本科学生竞争中,会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为了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职体育教学是重要的手段,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和交际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团队凝聚力是必须习得的技能。不单单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增进感情。在体育训练中,有篮球、足球等许多团队合作的项目,各成员之间只有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并因此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会对学生分派任务,在排列组合的过程,一些小组的成员,会由不熟悉到了解。经过合作,会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队友关系。而这些关系,则是适应社会的基本前提。

1.2 有助于学生自身规范管理

学生开展体育项目,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和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和团队合作。比如在足球中,为顺利完成比赛,就必须要遵守规则。若是中间犯规将被罚下场。而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赛场,这个规则也同样适合。学生只有规范自身的行为,才能更好的适应职场规则。

2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发挥课程特色

培养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標应符合职业需求。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应遵循职业的硬性要求,对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状态和体力智力劳动,能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相适应。同时,为了增强学生身体抵抗力,分析不同的职业会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展开体力锻炼。对症下药,以防止社会劳动带来的体力疲乏。其次,结合职业特点和授课内容,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选择一些适合的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助于学生体能的恢复。将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突破,立足于学生专业特点,分站姿、坐姿和半坐姿,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使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职业技术、身体的发育成长同步,能对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适应。

最后,将传统的单一的课程布局打破。在课程安排方面,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一年级的学生中,锻炼学生基本功,采取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对于二年级学生,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可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感兴趣的项目和课程进行选择。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为了培养学生多样化的体能,可对选修课进行设定。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在学习一些新的课程。

2.2 对照社会生活,模拟社会情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社会环境,能更好的培育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球场就是对社会环境的模拟,在团队活动和体育竞技中,学生分别对不同的角色进行着扮演。和团队其他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并且同对方队伍展开竞争。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情境,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此,在设置课程时,体育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地演练的机会,使学生对职场上的合作趋向和激烈的竞争提前感受。在实施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密切关注和有效指导。不管是主力军还是辅助军,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担当角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迅速找准自身定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3 加强意志锻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参加体育竞技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身体和心理。学生为了完成每一个任务或目标,在体育运动中每一次锻炼,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失败可能会一蹶不振,而成功则会精神焕发。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开展抗挫折训练,让学生经过磨砺,而锻炼意志,由此提升社会社会适应能力。

3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由此也逐渐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演练,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以全新的方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以更好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王晓军.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2]刍议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J].石成银.当代体育科技.2015(19)

[3]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邱艳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9)

[4]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张小青.科技展望.2016(16)

[5]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理性审视[J].刘超.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

作者简介

朱斌(1967-),男,汉,湖南常德临澧县人,硕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教研。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