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及推广的几点思考分析

2018-05-08罗坤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考分析汉语国际教育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战略,它的目标是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关于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及推广有必要进行思考與分析。文章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现状,对“汉语热”、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进行了思考,进一步分析了目标与实际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使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实现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思考分析

1 关于“汉语热”的思考

人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与交流的工具,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促使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力度,希望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当下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推广的重要渠道,它以全球化语言教育为核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它的实用与文化价值得到不断提升,促进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热”与“汉语热”的兴起。

从近十多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据变化来看,在2000年之前人数只有8万人左右,现如今每年有20多万人,而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在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学科,全球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府和无数孔子课堂。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汉语正在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学习语言的新宠,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但是,汉语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观念与内容上都存在着不成熟的问题,在海外汉语教育事业所需求的教师、教学方法与教材等方面都无法跟上其发展步伐,从长远角度上思考,海外汉语教学应该成为汉语推广的主战场,毕竟能够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还是少数的。而据最新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第二种语言通常会选择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或者日语,而汉语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小语种”,由此可见,我国在汉语推广事业任重而道远。在联合国工作的六大语言当中汉语虽然占有一席之位,但是在国际重要的交际领域中使用还受到很大的限制,真正使用汉语的国际性组织、会议实际上并不多。

2 关于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思考

2015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与宾尼法尼亚州立大学纷纷宣布与中国孔子学院终止合作,后来又有其他国家的跟进,这无形当中给“汉语热”交了一盆冷水,值得我们进行这种局面因素的思考。

孔子学院开办的宗旨是通过汉语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将中国文化进行传播,使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从孔子学院的办学特点与宗旨方面可以了解到,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的众多优势上,赋予它担负中华文华传播的重大使命。西方文化单边主义的强势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加上西方大国对中国文化不正确的解读,这是造成孔子学院关闭的只要原因之一,以西方媒体为例,他们经常会以文化优胜者的姿态进行中国文化的审视,并运用自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错误的报道,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对外传播始终处于弱势。而造成孔子学院关闭的另一个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二孔子学院的退管模式又具有政府背景,导致“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声音越来越多,给孔子学院扣上了“文化侵略”、“文化殖民主义”的帽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不能够仅仅依靠语言的传播,要想使中国文化能够真正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强盛,只有在我们自觉的运用汉语文化时,通过汉语文化的自身魅力带动汉语的推广,才能够使发展空间在世界上更加广阔。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想要得到他国家与民族的理解与接受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是我们在进行孔子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想要使中国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播,一厢情愿的强加于人是行不通的,而是应该潜移默化的将优秀的中国文化精髓渗透于语言推广当中,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与交流,促使中国文化特质的彰显。而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推广才能使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群接受与欣赏中国文化。

3 关于目标与实际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在半个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再从“对外汉语”发展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历程,可以说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2012年原来的“对外汉语”已经被“汉语国际教育”所取代。过去的对外汉语过度到汉语国际教育,由过去仅仅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来源于语言学,是从语言学里分离出来的,因此人们习惯性的将其看成是语言学的分支,这也使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程一直受到语言学学科的限制,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寒体的本体,造成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与传播形式之间的差距很大,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家汉办,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强调了教师汉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三项基本技能和教师的实践知识。

在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与较强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很多案例在在培养目标上都与实际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学生的理论储备非常充足,但是学生不能将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展开有效的教学,在解决动态问题方面的能力缺乏。这种情况想要得到改变,必须要引入大批的人文化类的学者,将单一的师资状态进行改变,使其在根本上实现转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与其推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它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关系到各国之间的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现状,从自身上寻找问题所在并将其进行改进与完善,才能使中国文化推广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简介

罗坤(1985-)男,四川成都,美国犹他州华盛顿学区,中文沉浸式项目教师,学位本科,研究方向:沉浸式第二外语习得。

猜你喜欢

思考分析汉语国际教育
“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