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5-08杨菁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杨菁

摘 要:针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的观察与分析,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点进行。目前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做好工作,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围绕大学生自我认同为中心展开论述,在阐述了目前大学生西沃认同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出现该现状的原因,再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有效做好大学生自我认同工作的对策,旨在为实际的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对策

自我认同其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有着不同的涵义,站在哲学角度其体现出的是个人主体性,站在心理学角度其反映的是心理机能发展,站在社会角度其属于一个个人归属感的获得,而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可以发现其展现出了不同的内涵,既存在主体性、又存在社会性、过程性与实践性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

1.1 自身

从自身的角度,大学生缺乏对自身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常常出现一个自卑心态不相信自己,严重者甚至无法接受自己。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感到很不满意,对于自身的评价较低[1]。特别是完成一件事情遇到阻碍之后产生消极心态,常常选用逃避等方式。或者是对于机遇存在一种犹豫心态,整个生活与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未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甚至出现迷茫,最终对生活充满悲观。另外一种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犹豫自身存在社会经验不足、阅历较浅的限制并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产生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

1.2 他人

对于他人,大学生主要表现出随波逐流与特立独行。大学生随波逐流方面主要表现为不能够与他人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只有采用盲目跟从的方式,但在内心并不认同或者是理解特任行为,可以说是带着“面具”生活。

部分大学生为了能够在集体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逐渐缺乏集体性,往往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逐渐陷入到自身的个人体验当中,慢慢失去自我。

1.3 环境

大学生往往对社会环境表现出一种不能正确认识与正确处理的现象,对于社会环境有着过高的期待,再加上大学生还处于价值体系的养成阶段,十分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错误的认同,严重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大学生在分析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导致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内心想法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是出现对环境的不满,甚至出现报复心理[2]。

2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出现的原因

我国经济出现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加上目前环境看中学历与能力,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问题只能通过采取暴力等行为。加上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想涌入其中,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決定了其能够很快接受新鲜事物,而这种环境之下其中存在的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着大学生。可以说大学生出现自我认同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个人性格的原因,实际上是社会发生变化的结果[3]。

3 有效做好大学生自我认同工作的具体对策

3.1 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想要摆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就需要从自我意识的培养开始[4]。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从根本上关心大学生的人格,最终实现自我发展。考虑到多元化发展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动力,因此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其不同个性,甚至还需要了解大学生大概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特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自我发展情况从而调整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采用多元化的学生状况评价体系让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管理的过程中则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服务,以大学生为中心建立一个管理机制,另外最好能够营造出一个较为宽松的学校环境。

另外尊重大学生,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来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时代当下,更需要将重点放在自身价值与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了解其中差距同时再帮助大学生进行分析,最终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

3.2 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交往活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5]。自我认同本身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联系集体与社会的纽带。考虑到大学生生活、社交空间比较狭窄,因此有效拓宽学生的交际范围,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际平台。例如目前在我国大学中比较流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身是一个良好方式。另外对大学生进行较为专业性的交往技巧培训也十分必要,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往,不知道以哪种方式融入到集体当中,部分大学生甚至由于在交往中出现过问题在心理中产生了障碍,借助人际交往的实际模拟训练让大学生打破心理障碍,真切感受到交往乐趣,最终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

在集体建设当中加强大学生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因此就需要大学生形成一个队集体的归属感。班集体作为高校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加强其建设已经成为了重点。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乐于与他人分享、合作、互帮互助的环境,从而逐渐增强班集体凝聚体。

3.3 进一步推进主体性教育深度

第一步就需要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由于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独立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实质上属于雨中责任。高校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其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明白责任的内容,了解实现责任的方式方法。

第二步实现权利认同。大学教育的其中一个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自觉的认识到自身,了解自我的欲求与价值。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到校就需要加强教育过程中对本体职能的自觉,放大这种关注自身的能力。

第三步,当代大学教育需要将部分重心放在大学生人格的构建与完备方面,让大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教育的真正用意。院校不能再将原有的那种过度重视专业教育作为教育模式,而是应该转型成为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人文教育模式,实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与发展。通过一定限额的学分和时间,设计出更加经典的公共核心课程,将原有的文化传统重新整理,教授给大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生人格的提升与正确理念的确立。高校可以采用“失败”教育让大学生感受失败、接受失败、体验失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耐受能力,逐渐完善自我。

4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在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过程中不仅阐述了具体现状同时还剖析出现该类危机的原因。自我认同危机从表面来看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具体呈现出的是一个个体自我的衔接性不够,从深层次而言本质就是当下时代与社会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采取行为,整个社会都需要做好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引导与调试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实现自我、他人、社会的三方和谐。

参考文献

[1]肖文涛.构建和谐社会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9(11):186.

[2]王莹.旨在改善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瑜伽式培训”体系的构建与验证[D].武汉体育学院, 2014,17(03):27.

[3]伍世文,吴昊.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困境[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6.

[4]陈猛.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D].首都师范大学,2016,37(11):66.

[5]李寒梅.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5,17(09):103-104.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