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理论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2018-05-08徐永明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学生管理能力水平与自身管理能力提升的格局。本文主要探讨辅导员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实践中对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的实践性探索。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辅导工作的管理能力表现在3个部分可以提升,并进一步解读辅导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困境,本文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调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理论;管理能力;路径方法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2006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这一系列文件已经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因此提升辅导员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新生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高校辅导员管理能力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主要展现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和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这几方面相关的作用上又体现在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管理技能:1、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包括基础能力和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又包括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洞察分析,以及基础能力包括文字写作、办公室软件应用、人文常识等;2、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作为新世纪的辅导员不仅应该具备思想、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应该具备高等教育学知识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时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应该被应用于时间工作中去。这就导致了很多辅导员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经验等原因。很少有专业的辅导员在大学一干就是很长时间,他们深知地位的不确定、社会认同感与价值不能够很好的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这是一个自身管理在大学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必然趋势[2]。

2 社会支持理论下对辅导员管理能力的分析

2.1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3]。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被帮助者,都是帮助他人的人,就是让受助者自己具备了帮助自己的能力。这样辅导员在学校的大环境里得到了提升,更提升了自己。从管理者的角度就更够更好的帮助其他人,不仅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变宽,帮助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增强了自己的管理水平。

3 高校辅导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困境

3.1 自身管理知识水平的不足

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新毕业或者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存在很多的不足,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下只是简单的依附于情感上的一些交流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经历过的事情当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不是很全面透彻。还有些工作一段时间的辅导员只是根据自己简单的对工作环境的理解来判断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上传下达的命令变成了特别枯燥的信息传达,对自身价值观认识的不够彻底,处理事情也不够全面。这些在无影中就说明了一点,缺少管理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对许多学生发生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还不够到位,理解文件等材料的程度不尽相同,面对事情的时候处理起来不够清楚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点辅导员是学管理的,但是所学知识也不能够很好的处理问题,这就导致很多高校辅导员不能从本质上认识问题,存在知识水平与能力不相适应情况。

3.2 环境条件的制约

许多高校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在现实水平的发挥,再加上高校长时间形成的上课迟到、旷课等不良习惯形成一个不好的环境,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制约作用。例如:每天起床至少需要9点钟,体育课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学习意识浅薄,图书馆都是用来给同学考试突击用的,这都是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活动只是按照原本的模樣去执行,不存在创新点。这些诸多因素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样去解决仍需高校辅导员在此基础上能够参加先进单位的培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更好的给同学解决大学生在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3.3 高校体制的限制

高校辅导员发展受限制还有一方面就是学校体制的限制也是影响他们发挥的有一个很大制约条件,一个高校的体质不健全首先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麻烦,不仅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解决问题,而且会浪费辅导员在管理上、学术上的发展与发挥,这就大大阻碍了他们晋升与发展,所以对于一个高校辅导员来说如果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体制对于他们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很多的学习生活中,高校辅导员他们没有时间去搞管理搞学术,他们反而每天去解决的问题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这就给他们的工作增加一些无趣,导致他们对工作的价值感不强,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导致工作积极性。一个高校很好的体制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使他们对工作产生积极性与兴趣的强大乐趣,所以一所高校是十分有必要改善自己的体制,达成完备的状态。

4 辅导员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决定高校辅导员管理能力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即高校教育的理念。从全局出发和从个人出发的角度来考虑实际问题。

1.从全局出发,建立辅导员管理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结合学校制度管理能力提升建设。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诚实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那么结合辅导员的管理思想加上学校的办学思想出发,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局出发。

2.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机制,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重要的高效工作,她在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化、实际能力的队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立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迫切需要,在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深化辅导员管理机制改革,优化发展辅导员管理工作环境。不断的改善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对他们的工作环境进行改进,着重辅导员的各项工作的激励机制。不仅在管理水平上加强建设与学习,而且要在教学职务、职级、职称考核上加强对他们的优待服务。对于适合从政辅导员要加强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考核与录用,对于评职称路线专业化的辅导员要给与实现专业技术职称的机会。同时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平等对待,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职定级密切挂钩。

5 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不断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新的实际提出新的理论依据与解决掉对策。更要站在学校的发展大局上,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管理能力。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更要适应学生的总体需要,切合学生的管理实际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水平与发展观念,遵循师生互动的发展理论模式,建立长效的完备的教育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范可佳.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10):123-125.

[2]张弘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5(11):10

[3]王春娜.自闭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社工实务介入——以郑州市蓝手杖家庭俱乐部为例[D].郑州大学,2014(9)

作者简介

徐永明,男,汉,吉林榆树,硕士,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浅谈英语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发展
浅析导生制度与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