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2018-05-08赵元章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图书馆

摘 要:在当前,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冲击着社会活动各个方面,图书馆作为各种知识信息记录主要的积累和传递机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质量,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增强其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探讨对象。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资源,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1 调整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以适应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术人才,即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管理人员、策划设计、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大国“工匠”。

2、高职院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教育起步晚,社会声誉不高,受传统学历层次等级偏见的影响,生源质量远远低于本科院校,导致高职院校被重视程度不够,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图书馆条件差尤为明显。在购买文献信息资源时舍不得投入,所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存在问题较多:常常买一些特价书、折扣书来充数,因而内容陈旧过时;复本量地过大,文献信息与学校的学科专业不相符,更无特色可言;期刊订购品种少;电子图书、数据库几乎是空白……。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图书馆对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支撑作用的发挥,必须尽速扭转。

2 努力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质量,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属于专业性图书馆,其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逐步增加馆馆藏文献信息的数量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追求文献信息数量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馆藏文献信息的质量,使之达到比较优化的状态,以适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1、紧紧围绕学校专业设置选购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制订采访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在浩瀚的文献信息海洋中选择与本校专业设置相符的文献信息,长期坚持,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信息体系,以增强其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保障能力。

2、采访人员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采访模式

采访人员大多是长期从事文献信息资源采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信息采访经验,有的还有较深入地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们不仅熟练掌握采访工作的流程和操作方法,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规划、采访细则,了解和熟悉馆藏,掌握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的收藏和缺失情况,长期致力于特色馆藏建设,而且,广泛搜集和掌握文献信息的出版发行信息和采访渠道。因而,他们对待采访工作比较理性和稳健,会客观审慎地取舍每一件文献信息,也有利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但采访人员也有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受专业的限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专业性图书馆,主要收藏专业文献信息,在采访专业文献信息时,就会遇到专业拦路虎,不懂专业无法鉴别和评判质量的优劣、学术水平的高低,有时甚至连文献信息名字、内容提要都自不懂,谈何正确采访!

而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的还是知名的专家教授,有较深的专业研究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对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人物、重要著作及专业的科研进展和前沿比较了解,其所选择的文献信息更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要充分利用教师在其专业领域的优势,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献信息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还有,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处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图书,什么样的图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从学生读者的需求出发选书,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图书馆最广大学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是图书馆采访人员所不具有的优势。

但在专业教师选择文献信息时,也有不利的因素。主要是专业教师认为采访文献信息不是自己份内的事,责任心不强,有时应付、草率了事;专业教师缺乏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缺乏对文献的判断能力;

参与采访文献信息的专业教师的不固定性,每次都是临时抽调,导致采訪团队不稳定,不利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采取采访人员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采访模式。比如,先由专业教师从浩瀚的文献信息中选取适合本馆收藏的文献信息,并按重要性、收藏必要性等排出顺序,再由采访人员结合馆藏需要从中取舍等等。

3、把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两个原则

在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坚持针对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学校的职业性质和专业设置,搜集与本校专业相关,,尤其是本校的特色和强势专业的文献信息,不旁骛、不动摇,逐渐形成馆藏特色。二是坚持系统性原则。这里的系统性原则,是指重点文献信息的系统完整和与馆藏文献信息体系相互联系,有比例,成体系,她是经过长期的搜集、系统积累才能形成的。科研研究的继承性、文献信息出版的连续性、重点馆藏的系统性,要求馆藏文献信息的连续不断,不能随意中断,否则,就会失去她就有的价值。在丛书、多卷书、连续出版物和数据库的采访中更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3 加强复审和剔除,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信息的质量

1、陈旧过时的文献信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涌现,一些不成熟的观点、理论不断被更成熟的、更新的观点和理论所代替;不完善的方法被比较完善的方法所代替。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文献信息数字化与信息更新频率加快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加快了文献信息内容的陈旧过时,加之,政治形势的变化,本馆方针、任务的调整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复本量超过读者的借阅能力,流通过程中的自然破损老化等等,不可避免的产生陈旧的文献信息,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经常剔除陈旧文献信息

这些陈旧的文献信息滞留在图书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书库空间,而且鱼目混珠,降低了馆藏文献信息质量,影响了读者的有效利用。对于这些陈旧的文献信息必须解决思想,给予大胆剔除,才能优化藏书结构,提高馆藏文献信息的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3、剔除陈旧文献信息的方法

剔除陈旧文献信息的方法,常用的有:

(1)经验法

就是由经验丰富的馆员凭主观判断哪些文献应该被剔除,完全由馆员的主观判断来决定,这些文献信息陈旧特点比较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是陈旧。如残篇断简、破旧不堪、无法流通的文献信息,复本过大的文献信息,长期压架、无人问津的文献信息,有政治倾向问题、被上级点名而限制流通的文献信息等等。

(2)年限法

就是按文献信息的出版发行时间作为剔除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时间标准不一样,不搞一刀切。一般来说,理工类文献信息文献的比文史类文献信息的半衰期短,理工类文献信息10年为期,而文史类文献信息要在20-30年不等。即便同是理工类文献信息,技术标准、产品样本、设计规范、成果汇编等的剔除时间更短。各类文献信息的剔除时限,要认真研究,审慎决定。

(3)统计分析法

上述两种方法是从物质形态和数量的角度,即表象上进行文献信息剔除,有很大的局限性。应从文献信息内容上深入分析,确定内容是否过时,科学的方法就是定量统计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统计文献的利用率。主要通过统计借阅记录和在架上滞留的时间。一般可定出在某段时间内借阅次数低于某个数值者或滞架时间超过多少者即予剔除。二是计算文献的使用“寿命”。三是引文分析法。借助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确定文献被利用的程度与趋势,从而决定某种文献是否剔除。

參考文献

[1]沈弘.淡淡馆藏垃圾文献的清理[J].图书馆,2000(2)

[2]赵霞.论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3(3): 45-47

[3]赵元章.试论馆藏剔旧的标准[J].情报杂志,2006(11): 141-142

作者简介

赵元章(1960-),男,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图书馆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