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审计档案管理办法驱动下的审计档案改革研究

2018-05-08张杰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改革管理

张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新方法形成,对现代审计工作质量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新审计档案管理方法驱动下,分析审计档案管理改革的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关键词:审计档案;管理;改革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审计档案非常重要,是整个审计监督过程的客观反映,与学校经济利益、规律及财政收支等内容相关,对审计监督活动的一种历史记录,因而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1、资料记录不完整

一般来说,传统审计档案管理中,审计单位凭证保存以复印件或加工数据为主,受空间束缚,复印件数量少,使得资料不够完整,只选择保存必要资料,无法储存较多的原始凭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知道结果,但却对数据或结论来源感到疑惑的现象。审计档案电子管理,是利用磁盘与光盘等新媒体介质储存资料,以及保存特定软件或系统加工处理后的相关会计资料。这种情况下,电子审计档案有理有据,原始数据及其加工过程同步保存,全面详尽的记录了整个审计过程。

2、传统审计档案管理查询麻烦,且使用效率低

传统审计数据的查阅,需要获得相关人员与机构的审批,通常在工作内,资料查询流程为“卷宗类别—案卷目录——卷内目录——案卷页码”,档案管理中包含的审计资料多,使得档案利用效率低。传统审计档案管理不完整,查询麻烦,同时事务所项目更新快,项目繁多,特定审计事务记忆有限,导致审计档案再循环利用效果不好。同时,必要时,如果在公诉程序中应用审计档案,开具相关证明,因审计资料与人员记忆有限,传统审计档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电子审计档案管理的媒介多,审计线索存储多,保存了一定的原始数据与影响资料,为实际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记忆信息。

3、档案信息建设满足档案管理发展需求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审计档案管理非常重要,随着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如若采用传统手工收集、保存与查询的模式,无法满足信息社会檔案管理需求。亟待需要应用数字化加工方式,收集、处理并保存档案信息,增强信息检索使用效率。所以,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使得档案整理与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作为管理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审计档案管理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管理方法,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方法与手段,实现管理改革目标。

2 审计档案管理现状

1、不重视审计档案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审项目任务加重,审计资源有限。内审机构疲于应付各类日常繁杂审计项目,部门领导追求审计结果,随着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报告、意见书或结果报告的上报,意味着项目审计的完成。档案通过“谁主审、谁立卷”的办法,主审人员负责对案卷进行整理,往往是老项目未完成新项目接踵而来,从分类、归集与整理方面仔细研究审计档案感到力不从心。审计任务中,强调部门领导要做好档案检查与督导,审计结果质量要求不高,形成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的现象。

2.没有严格复核与检查审计档案

项目审计中,大部分财务会计资料都是由单位或部门提供。目前,很多单位与部门推行电算化会计业务,以电子稿体现审计数据。为了降低审计成本,一般审计人员只摘录主要审计问题,或抽样统计分析并核算审计数据筛选资料,由此对审计工作底稿与日记进行编制,但不会全部打印原始电子档与样本资料。内审人员复核审计时,仔细并严格的复核出现的问题,凭借主审人员汇报与抽样检查评估原始样本数据数量与质量,使得监督复核不到位、检查不严等问题。

3、审计档案不够完整

根据相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要依照结论、证明、立项及备查等类别单元排列审计文件材料。在项目档案审计管理中,尤其是内审机构,不能严格依照规定开展审计。比如某内审机构全年要处理近300项维修项目结算审计,因人员配备少、任务多,通常是结束审计后,结合审计金额大小,内审部门提供审计或项目结算审核报告,针对像这些零散维修项目与小型基建项目,实际建档时,没有相关立项性文件、审计通知及实施方案,只具备简单的结论报告或审核定单,导致内审档案文件不完整。

4、审计档案没有规范化分类、归集与整理

结合“谁主审、谁立案”的原则,内审机构对审计档案进行整理一方。因审计人员对审计资料理解不同,比如会计报表审计,报表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及附注等说明有不同的排列顺序,有的根据审计内容先后顺序、有的则是依照审计时间。再比如回访或检查项目审计结果时,审计建议落实情况材料归属不规范,有的置于结论性材料,有的则置于证明性或备查类等材料中。

3 基于新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审计档案管理改革

1、正确认识审计档案管理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内审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及审计人员等必须要重视,严格指向相关制度与准则,认真归档与管理审计档案。特别是在内审工作与管理工作中,单位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为内审机构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确保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认真搜集并整理审计档案资料

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审计材料的完整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所以,加大资料收集力度,利用各类措施,做好材料收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价值性高的审计材料,确保审计档案资料的完整。以此,整理并分类审计材料,严格依照立卷方法与规则,将其装订成卷,做好立卷归档,实现规范与标准化储存,审计档案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3、提升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高质量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与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密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审计档案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确处理档案工作与业务学习间的关系,加大业务培训,促使审计档案与业务培训融为一体,以培训引导审计档案管理人员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开阔眼界,从而更好的掌握并应用先进档案管理技术。(2)在审计档案管理中,加强经验交流,诚聘专业人士指导业务,加强相关学术研讨。(3)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其使命与责任感。

4、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审计档案管理中,不单要加强管理内容与方法,还要注意人的管理。实际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完整的“谁主审、谁立卷”、“定期归档”及“审结卷成”的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质量奖惩体系,对管理责任追究机制进行逐步完善,加大审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检查,严格控制管理质量,因工作失误影响档案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内审人员协调配合下,引导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朝向制度与规范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而完整凭证性的资料,就是审计档案。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维护方面,审计机关是重要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履行职能与审计档案管理密切相关,审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审计工作的执行与开展,是项目审计管理的核心,为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有效预防审计风险。所以,在新审计档案管理办法驱动下,加强审计档案管理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锦虹.审计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探讨[J].兰台世界,2017(S2):106-107.

[2]王舰,范秀玉.新审计档案管理办法驱动下的审计档案改革[J].商业会计,2017(14):96-97.

[3]王文艳.审计档案管理在审计质量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210.

[4]王伟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71-72.

猜你喜欢

改革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