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2018-05-08林健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大数据

林健

摘 要: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改变,包括信息资源的釆集,信息资源的存储,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信息资源的检索四个方面内容的改变。把握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出机遇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1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目标

不管是数字图书馆还是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它的落脚点都是在服务,而服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对大数据处理的难点在于数据结构的复杂,在大数据中,半结构化的信息和非结构的数据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才能真正实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找出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挖掘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通过提高对用户信息需求的预测能力,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

2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特点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具备从大量不断更新的结构复杂的动态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用户的能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征:主动服务意识;构建交互式共享平台;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2.1 主动服务意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迅速增多,人们已经被海量数据包围,要从海量数据中找出用户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为用户提供他所需的信息,图书馆要将新技术引进到信息服务中,使用户所需的信息和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匹配度更高。数字图书馆可以从自身和用户两个方面来改变。图书馆自身主要是从机制上改变,就是图书馆馆员要改变服务的意识,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是要面向用户的信息需求来提供服务。图书馆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来促进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改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措施来实现。

2.2 构建交互式共享平台

数字图书馆必须具备交互式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开设论坛,博客,微信等为馆员和读者实时交流提供渠道。这种交流包括馆员和用户之间、专家和馆员、专家和用户、用户之间或馆员,专家,用户之间进行及时交流。通过这种交互方式,一方面调动用户参与到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户将自己所需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达给图书馆员或专家'图书馆员或专家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来实现信息分享和交流。

2.3 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以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因特网的迅速崛起,人们通过分享,评价等方式产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面对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提高查准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实现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必须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其对数字化信息的下载,浏览,评价等行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出用户真正的需求。每个读者的个人信息资源本来就很多,再将每个用户的信息资源集成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对这些数据集的处理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对这些动态、结构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抽取和集成,发现有价值的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大胆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将用户所需的信息推送给他。通过用户对这种定制化信息服务的评价来调整提供的内容,为读者提供真正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3 基干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图书馆馆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资源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现在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以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而进行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主要建立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挖掘出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和潜在的信息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迅速增多,它的生命周期在缩短,这就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要实时对更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用户。目前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是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但是实际上如果不能及时对大量更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这种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也只是一句空话。大数据是数量大、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利用常用的软件工具处理这些数据超过容忍的时间的数据集。大数据技术本来就是基于对大数据的集成、抽取、分析、解释,所以能及时对这些大量的动态更新信息进行挖掘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数字图书馆馆的信息资源具备大数据的特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需求。建立在大数据技术上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包括四种:基于数据整合的一站式资源服务、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科知识服务、基于数据应用的信息可视化服务和基于数据挖掘的智慧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从固定的馆舍、馆藏转变成虚拟的图书馆,随之而发生的是服务模式的变化,服务的模式转变为面向数据提供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个层次展开服务。

3.1 —站式资源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通过对数字图书馆钟的馆藏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和用户的信息资源等大数据及时快速的采集、抽取与集成,将这些大量的,结构复杂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去除重复的数据得到可信赖的数据,并将它们存储到不同的数据库,或虚拟存储空间,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检索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服务。

3.2 学科知识服务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基础是知识服务和学科馆员制度,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相关学科的信息进行釆集,存储,分析,为用户提供所需专业知识的服务。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向用户提高学科化、个性化的信息。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的信息服务都是不可缺少的。

3.3 信息可视化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信息提供的方式发生变化,他们希望反馈的结果的可视化程度高,这样便于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反馈的结果。对于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信息服务应该加强信息的可视化的研究来满足用户对信息可视化的需求。

通过可视化技术,用户可以大大提高对检索结果评价的速度,并将这些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根据反馈的评价结果继续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使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贴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从提高检索的查准率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常用的可视化技术有标签云、历史流、空间信息等。

3.4 智慧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自于自身的馆藏资源,电子出版物和用户个人行为产生的信息。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自身行为产生的信息来源于对书目查询时产生的联机公用检索目录日志,借还书产生的流通日志数据,浏览下载数字化信息资源时产生的日志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大量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挖掘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直观地显示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的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将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提高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基于数据挖掘的智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升华,王琪.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6(4):59-62.

[2]沈苑.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1).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大数据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