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变化及专业发展思考

2018-05-07吴苏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专业发展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既有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以及专业发展也需要进行新的定位与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93-01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特征分析

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作为一个有力的平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形成了“互联网+”的理念。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新生态环境的出现,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机遇

(1)深入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特征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高校教育同样是遵循着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育人宗旨。但更多的是体现为象牙塔内的教育,讲台、黑板和教师是课堂教学最直观的体现,教学的进展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随着互联网的介入,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教学走出了围墙、走出了象牙塔,走向社会,海量的教学资源、便捷的学习平台为每个人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2)更灵活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从教学时间上更灵活,线上与线下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内容,教师线上答疑时间也可自由安排,打破了传统课堂固定的时间限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同时在空间上,课堂教学走出了教室,大学走出了围墙,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教学课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学习途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同时,教师的课堂突破了人数的限制,教育的对象和人数快速增长,教学范围迅速增大。

2.“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为现代教育带来了便捷、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理想在状态下,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前提是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自律性。但真正的教学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缺失。

首先,学习学习动力不足。经过不断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对于线上的学习似乎并不那么热衷,对于线上的内容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有的教学内容是只放不看。甚至有些同学还有抵触情绪,这一方面是因为线上课程会耗费流量,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的自律性有限,不像传统课堂上有教师的监督与组织,教师能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教学的调整。其次,师生情感、道德情感的缺失。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学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互联网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化、数字化,教学中的图像、视频更有视觉冲突,却没有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没有深厚的感情连接,缺少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的正向激励作用。另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偏重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的多元角色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充当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有其特殊的权威性。在教学模式上相对单一,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由备课、手写板书、口授知识、作业批改等部分组成。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大量开放、教学途径的多样化,知识的传授部分基本上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讲、教师听、师生共同提炼与总结”的模式,教师的角色与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变化。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思考

1.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合理恰当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获取、整合、评估、应用等,最终达到目的的综合能力。[1]信息素养包括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与辨别。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信息素养成为高校教师基本素养之一。

首先,在信息意识方面,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和挑战,高校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和改革者的姿态接受变化和挑战,树立教学以“以人为本”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有理念的改变才会有行为的变化。教师要树立适应互联网背景的教育新理念,重塑自身的角色变化,同时要乐于、敢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要意识到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重新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

第二,在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微课制作、慕课制作、云课堂等新的信息知识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在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应融入前沿信息技术,注重设计学习过程,注重提升信息获取能力。打破时空界限,能进行线上交互式交流。在教学评估上,改变传统的作业和试卷评估,注重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分享与交流能力。

第三,在信息道德与辨别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而雜,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互联网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开放平台,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都面临着挑战,高校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对于集知识传授者、能力培养者和道德培育者于一身的教师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坚守职业道德,成为学生学识获取与优良道德形成的引领者。

2.提升自身人文修养,凸显教育的育人本质

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的传授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微课、慕课、视频等模式获得,人人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师生情感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是学生良好品格塑造的引领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在学生人生观、职业观形成中起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在网络课程的制作中,课程内容除了知识的展现,还需要有情感的内化内容,使人机交流同样有情感的感知。另一方面,线下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的主要在于学生学习技能、专业技能的转化能力培养,更需要教师有服务意识,既要成为良师也要成为益友,通过教师的责任心和情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2016年5月.

作者简介:吴苏芳(1977--),女,江西永新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21),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专业发展互联网+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