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负责制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模式初探

2018-05-07马莎彭姬海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党员辅导员

马莎 彭姬 海琛

【摘要】班级是高校中最小的学生管理工作主体单位,如何以更务实、更切合实际的工作开展方式,大力践行中共中央对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院(系)和学校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辅导员负责制”为核心的“班级党建工作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形成了一套具有操作性、可量化的工作开展模式,为扎实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同时,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辅导员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高校党建 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05-02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尖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职专任教师不同,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几乎处处是“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的不断发展,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里,基层党建工作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一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二是党团和班级建设,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有些学生入党后不注意自己党员的形象,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和集体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党组织的影响力也不明显。”[1]笔者是一名从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者,多年来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辅导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班级党建工作中,辅导员对班级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意义显而易见,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需要,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特性,摸索出“辅导员负责制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即:党支部书记与辅导员签订《辅导员班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成立“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按照责任书目标分项完成任务→年终考核“班级党建工作小组”工作开展情况。

一、《辅导员班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支部工作,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在我们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四风”问题里首当其冲的“形式主义”,在党支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往往是是党支部工作被弱化和虚化。高校的学生党支部面对的党建工作主体是以班级为行政管理单位的学生,辅导员作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者,对本班学生日常表现及思想动态较为掌握。支部书记与辅导员签订《辅导员班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后,明确了辅导员指导本班学生开展班级党建活动的具体内容,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以及班团组织建设方面有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具体化了工作内容,党支部也可以通过考核辅导员班级党建工作目标年终完成情况,督促以及推进本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支部工作在班级里能够得到脚踏实地的开展,使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班级这一最基层,从而解决党支部工作在高校里被弱化和虚化的问题。

二、成立“班级党建工作小组”

党小组是党组织的最小单位,但由于受到班级内学生党员人数不足的情况限制,在不具备成立党小组条件的班级,由辅导员牵头负责成立班级党建工作小组就能保证在党员人数不足的情况下,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以及班团组织建设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开展。“优秀的学生党员可以在班级、院系中树立典型,引领非党员同学逐渐形成党性意识,培养党性修养。”[2]

“班级党建工作小组”的组成:组长由组织能力较强的,担任班团委工作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担任,如果没有合适的学生党员,可由团支书担任,负责相关活动的组织以及活动材料的上报,向辅导员汇报工作情况;副组长由组织能力较强的担任班团委工作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担任,如果没有合适的学生党员,可由团支部的组织委员擔任,在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成员由班内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入党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宣讲工作以及活动资料的整理;每个小组推选2-3名宣讲员,负责宣讲党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党的知识以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等。

三、按照责任书目标分项完成任务

责任目标如下:

(一)党建工作小组宣讲会,每月组织一次,由宣讲员轮值完成(每学期按三个月记),宣讲员宣讲完后小组成员可进行讨论,由记录员形成会议记录以及简报,小组成员需记录宣讲会学习笔记,辅导员需参与宣讲会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活动次数不够或小组成员学习笔记情况不佳,辅导员未参加,均影响相关考核项目的得分。

(二)每学年开展一次本班学生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评议工作,学生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评议分数的平均分即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学年度得分。我设计的评议指标共十个考察点,包括:忠诚担当;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刻苦上进;团结同学;简朴务实;明理诚信;遵章守纪;自律自强;勇于创新。这十个考察点是以党员的义务为基础,结合前期开展的“学生对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调研结果形成的,优良率较低则此项扣分。

(三)学生党员(预备党员)需积极参与班级、院(系)工作或活动,且形成活动记录,活动记录需辅导员签字确认,如有50%以上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未参与班级、院(系)工作或活动则此项扣分。

(四)辅导员需参加本班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推选工作且记录完整。

(五)形成班级党建工作小组年度工作总结。

(六)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如有违纪、挂科(考试不及格)情况则进行相应扣分。

责任目标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细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辅导员的参与和指导下保证“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活动开展的质量,使得基层党建工作在班级内落到實处。

四、年终考核“班级党建工作小组”工作开展情况

每学年结束前,由党支部书记牵头,党支部委员会负责对照《辅导员班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对辅导员所辖班级的“班级党建工作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进行督促和整改,也可以结合学校情况,开展评比奖励,进一步促进班级党建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我总支的基层党建工作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评价成绩成为了我们督导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观测点,例如有14.29%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考评分数在90分以下,辅导员或党支部书记就可以据此提醒指导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在班内着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通过开展宣讲会,可以把党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党的知识以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更广泛地宣传到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以及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中,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体务实,也便于辅导员督导这部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班内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三)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不仅把基层党建做到了最“基层”,还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初步实现了以党建促进良好作风的养成。

五、成效

“学生党员往往年纪轻、党龄短、涉事浅,更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有少部分学生入党前表现突出,入党后却忘乎所以,判若两人,甚至不如普通学生,这就会损害党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此,由辅导员来组织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巩固和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和意义深远了。”[3]“辅导员负责制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模式”试运行一学期以来,各班的党建活动,特别是宣传活动得到了增加,党组织在班级内,在学生中的影响效应得到彰显,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党性修养、自我约束得到了显著提高,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评价也较好,据统计85.71%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达到优秀标准,14.29%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为零,营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同时,也使得入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内就接受到了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这一举措的实施,全面实现了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把“党课”延伸到了班级中,有效实现了基层党建在高校中的扎实开展。

“辅导员负责制班级党建工作小组模式”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把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院(系)和学校事务管理中的作用;针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的要求进行工作内容以及考评方式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程度,可以为以学生为工作对象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一个工作开展方式的参考,进而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为培养、教育大学生党员提供了一种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2]曹叶青.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3]严光玉.浅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2007,(7)

作者简介:

马莎,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系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讲师,护理学二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彭姬,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学士,系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助教,党务干部,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海琛,女,彝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系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学生党员辅导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