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5-07王会丽刘瑞芳

陕西中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由基证候针刺

王会丽,袁 倩,刘瑞芳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驻马店 463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持续疲劳为主要特征的功能紊乱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工作压力增大,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1-2]。目前慢性疲劳综合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根治方法,疗效也不理想[3]。中医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其中针灸可以调整机体内在机制,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探讨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制定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4],严重疲劳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充分休息后仍无法缓解,经诊断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虚劳”章[5];③中医辨证属脾气不足;④年龄18~65岁;⑤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②存在可解释持续反复疲劳原因的疾病;③病态肥胖症;④合并有严重皮肤病变;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神经功能疾病或精神异常;⑦酒精或药物滥用史。将纳入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4~57岁,平均(40.35±7.84)岁;体重指数17~26 kg/m2,平均(21.39±4.07) kg/m2;病程13~28月,平均(20.16±3.83)月;工作类型:体力劳动3例,非体力劳动2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55岁,平均(40.17±7.66)岁;体重指数17~25 kg/m2,平均(21.16±3.99)kg/m2;病程12~30月,平均(21.45±4.48)月;工作类型:体力劳动4例,非体力劳动26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工作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针刺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推拿、运动训练。①针刺:取肝俞、脾俞、肾俞、神门、足三里、太溪,均双侧取穴,根据穴位不同,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胸前放置10 cm床单挡住患者视线,采用直径0.3 mm,长40 mm毫针,消毒后依次单手进针,肝俞斜刺,脾俞、肾俞、神门、足三里、太溪直刺。进针后均匀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肝俞行泻法,脾俞、肾俞、足三里行补法,其余穴平补平泻,针刺完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4周为1疗程,3次/周。对照组给予安慰针刺,与针刺组取穴相同,注意用床单阻挡患者视线,用中空环形软垫固定于肾俞、肝俞、脾俞、神门、足三里、太溪,依次将针拍下,不刺入皮肤,同时使患者产生针刺感,留针30 min。疗程与针刺组同。②推拿:先行头面部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医师位于患者头侧,用拇指按揉百会,其余四指摩印堂,约30秒。用一指禅法上推至神庭,再由印堂推至太阳穴,往返各5次。用双手分抹面额及头部,约20次。再行背部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先用滚法施于两侧膀胱经,约5 min。用拇指按压背俞穴,自肺俞至肾俞,每穴按压5秒,往返3次。用捏脊法提捏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往返5次。每2 d推拿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3个疗程。③运动训练:以循序渐进健身走为主,起始阶段(1~2周)70~80步/min,运动时间60 min,每12 min休息8 min;第二阶段(2~4周)80~90步/min,运动时间60 min,每15 min休息5 min;第三阶段(4~8周)90~100步/min,运动时间60 min,每18 min休息2 min。步幅30~50 cm,运动强度注意根据心率进行调整。健身走结束后进行放松性运动,根据患者自身兴趣选择我国传统养身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训练时间持续8周。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2个月后氧自由基、免疫功能指标,记录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疲劳症状与生活质量。①氧自由基: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色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血清丙二醛(MDA),采用尿素酶法测定血尿素氮(BUN)。②免疫功能:采用散射浊度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③疲劳评分:分别采用疲劳量表-14(FS-14)[6]与疲劳评定量表(FAI)[7]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疲劳症状,前者分为躯体疲劳与脑力疲劳两个项目,共14个条目,计1~0分,评分越高疲劳症状越严重;后者共29个问题,按1~7级评分,评分越高疲劳症状越严重。④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8],观察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异常、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等症状,根据轻中重分级,计1~3分,积分越高脾气不足症状越严重。⑤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见表(WHOQOL-BREF)中文版[9],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共24个问题,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结 果

1 两组氧自由基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SOD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MDA、BU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组间SOD、MDA、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氧自由基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IgG、IgA、Ig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组间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IgG、Ig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疲劳评分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FS-14、FAI、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组间FS-14、FAI、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FS-14、FAI、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分与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生活质量总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社会、环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环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针刺组也未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不良反应。

讨 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无对应记载,但其疲劳症状散见于历代文献,如懈怠、身重、体重、四肢劳倦、四肢不举等,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郁证等范畴[10-12]。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脏腑,病因包括劳累过度、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等。由上述病因造成脏腑功能衰退,损耗气血津液,气血失常,脾失健运,经络肌肉失养,终致疲劳。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利用外治法疏通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脏腑起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目的。推拿是一种重要中医外治方法,以手法为主按压人体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细胞和神经传导,应用范围广泛,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推拿以头面部与背部为主,背俞穴位于膀胱经上侧线,与相应肺腑位置基本一致,脏腑之气输注于此,推拿背俞穴可疏通经脉,调整失衡脏腑,五脏气血通达则百骸不复疲劳,配合头面部可以清利头目、缓解疲劳。运动训练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治疗方法,本研究所采取运动训练方法为循序渐进健身走与中国传统养身方法,可以针对性改善疲劳、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相关研究显示,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氧自由基,缓解疲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14]。

针刺属中医外治法,最早可见《内经》,通过针刺入人体,刺激一定穴位,以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15-16]。本研究所选针刺穴位分别为肝俞、脾俞、肾俞、神门、足三里、太溪。肝俞为肝之背俞穴,肾为肾之背俞穴,脾俞为脾之背俞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分别与肝脏、脾脏、肾脏内外呼应,可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消除脏腑功能失调。神门位于腕部,是手少阴心经之原穴,主治心烦、心悸、心痛、健忘、失眠等心志病症,配合肝俞、脾俞,可发挥宁心安神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属足阳明胃经,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燥化脾湿、补益气血、扶正培元之功。太溪为肾经之原穴,配合足三里,可调节先天之本,补益后天之本,实现脾肾同补。近年来研究证实,血液中氧自由基含量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存在紧密联系[17]。机体疲劳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体内多余氧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进一步加剧疲劳症状。SOD是人体重要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人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MDA是膜脂过氧化产物,间接反映机体自由基产生水平。在正常人体中BUN处于较稳定水平,当机体疲劳时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导致血液中蛋白质分解产物BUN水平显著提高[18]。本研究显示,针刺组治疗2个月后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BUN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清除氧自由基,稳定机体内环境。免疫功能障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等问题,变现为体液免疫低下,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减少[19]。本研究显示,针刺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IgG、IgA、IgM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以调节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异常体液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疲劳作为一种症状较难描述与定义,本研究采用FS-14与FAI两种疲劳量表评估疲劳症状,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2个月后FS-14、F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躯体与脑力疲劳程度。随着病人中心医疗模式的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涉及躯体症状,也与精神疲劳等心理因素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显示,针刺组治疗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针刺联合推拿、运动训练可以调节机体内在机制,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症状及其他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陈晓琴,黄 兵,吴 曦.针刺调整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669-1672.

[2] 田 亮,王金海,雒成林,等.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11):1127-1130.

[3] 王 涛,李雪青,石志敏.针刺二海穴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4):182-185.

[4] Fukuda K, Straus S E, Hickie I,etal. 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 Internation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tudy Group.[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4, 121(12):953-955.

[5] 王晓燕,吕富荣,左 瑞.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5):577-579.

[6] Chalder T, Berelowitz G, Pawlikowska T,etal. Development of a fatigue scale.[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993, 37(2):147-153.

[7] Schwartz J E, Jandorf L, Krupp L B. The measurement of fatigue: A new instrument[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993, 37(7):753-759.

[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62.

[9] 都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4(8):1127-1129.

[10] 姚 斐,赵 毅,蒋诗超,等.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依据[J].中国针灸,2015,35(3):295-298.

[11] 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6):844-846.

[12] 陈建国,黄 泳,万盈盈,等.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不同中医体质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33-236.

[13] 王宏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应用经穴推拿对睡眠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9):2298-2301.

[14] 黄 若,林小敏,林晓霞,等.低-中度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3):3569-3572.

[15] 徐 冰,隋 轶.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2):2385-2388.

[16] 张小健,周 媛,郭泽春,等.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学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2):131-134.

[17] 侯晓勇,贾广坡,田连营,等.前后配穴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0):1560-1562.

[18] 庞雅玲,王养维,李 辉,等.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脂肪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评估[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19-821.

[19] 陈 奇,严 恺,景灵君,等.公务员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664-666.

猜你喜欢

自由基证候针刺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