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与TFF1、EGFR表达相关性研究*

2018-05-07赵延军

陕西中医 2018年5期
关键词:证型分型胃癌

赵延军 ,黄 丽

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西安 710038),2. 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内科(延安 716000)

胃癌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第一位。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数据显示,因胃癌致死者人数占比超过了8%并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在此其中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1.5倍~2.5倍,高峰年龄段集中在50岁~80岁[1]。中医理论中胃癌属“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伏梁”、“反胃”等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 ……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而关于其治病机理,《诸病源候论》曾云:“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2]。”现代学者将病机归纳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内虚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等因素致病”。本次研究围绕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与TFF1、EGFR表达相关性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其分为实证组(43例)及虚证组(37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证组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年龄(52.35±1.17)岁;病程时间6个月~1.5年,平均病程(1.02±0.21)年;证型:肝胃不和型12例,瘀毒内阻型15例,痰湿凝结型16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5例,上腹不适13例,呕血10例,黑便5例。虚证组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年龄(52.20±1.20)岁;病程时间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10±0.25)年;证型:脾胃虚寒型10例,胃热伤阴型13例,气血双亏型14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3例,上腹不适10例,呕血8例,黑便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年龄(52.24±1.21)岁。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组比对。

诊断标准: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内容者;①实证,表现多为有余、结实、强壮,病程外感初起,气息声高气粗,疼痛拒按,舌象苍老,脉象有力;②虚证,表现多为不足、衰遇、松弛,病程内伤久病,疼痛喜按,舌象胖嫩,脉象无力[3]。

纳入标准: ①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而且依从研究方案的时间表和检测;②入组时,东部肿瘤协作组量表的体力状态分数(ECOG PS)为0或1分;③经钡餐X线、内镜或穿刺活检确诊为胃癌者;④临床依从性好者;⑤患有专业性疾病或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疾病;⑥如果患者为女性,则必须为手术绝育女性、绝经后或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期后采取某种高效避孕措施;⑦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影响中医辨证分型的合并症,如:胆囊炎、胆石症、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等;②正接受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或同类制剂的抗凝治疗;③正接受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或同类药物)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双嘧达莫、阿那格雷)的持续治疗。④在入组研究前3月内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血管炎或胃肠道严重出血;⑤患有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患有症状性或控制不佳的心律失常;⑥入组前6月内发生过动脉栓塞事件,包括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意外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⑦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

2 治疗方法 此次研究中TFF1表达采用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三叶因子1(TFF1)检测试剂盒予以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EGFR表达采用南京捷倍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GFR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酶标仪为美国Bio-Teck公司生产的POWERWAVE XS全波长酶标仪,所有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或仪器说明书进行。

3 观察指标 ①实证组、虚证组、对照组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②实证组内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癌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③虚证组内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胃癌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

结 果

1 三组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 见表1。三组TFF1表达、EGFR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TFF1表达、EGFR表达与胃癌中医辨证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1 三组TFF1、EGFR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虚证组相比较,▲P<0.05

2 实证组内各证型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 见表2。实证组内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癌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胃癌证型与TFF1表达、EGFR表达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

表2 实证组内各证型患者TFF1、EGFR比较

注:与肝胃不和型相比较,∆P<0.05;与瘀毒内阻型相比较,▲P<0.05

3 虚证组内各证型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比较 见表3。虚证组内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胃癌患者TFF1表达、EGFR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凸显出胃癌证型与TFF1表达、EGF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表3 虚证组内各证型患者TFF1、EGFR比较

注:与脾胃虚寒型相比较,∆P<0.05;与胃热伤阴型相比较,▲P<0.05

讨 论

辨证施治是我国祖传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特色之一,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最早记载可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帛书,《皇帝内经》中记载了丰富的辨证学内容,为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张仲景《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并在《金匮要略》中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确定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胃癌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胃肠道肿瘤,自古以来就备受医家重视,关于其发病机制已经广泛见于诸多医家著作之中[6]。但是,时至今日,胃癌的辨证分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而公认的标准。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分为六型,分别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瘀毒内阻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痰湿凝结型;而全国第二次胃癌会议将其分为五型,分别为肝胃不和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结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阴虚型。两种分型中既有类似又有相异之处,给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扰[7]。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全程参与到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并发挥出代谢调控等作用分子机制成为了医学研究的全新领域。

三叶因子家族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群小分子多肽,又称三叶肽;包括TFF1、TFF2、TFF3;而TFF1主要由胃体和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表达,研究表明TFF1在胃癌中起抑癌作用;其机制Bossenmeyer[8]研究证实重组人TEF1能诱导CDK抑制蛋白(CKIs)活性上调,使CDK活性下调,从而降低转录因子E2F的表达,延迟细胞G1-S期转变,使细胞更多地保持在G1期,降低细胞增殖率。TFF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物与粘蛋白核心蛋白相互作用以稳定胃黏膜表面黏液凝胶层,对胃肠黏膜起保护与再生作用;而EGFR则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为细胞信号传导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增值以及抑制调亡作用[9]。研究表明在许多实体瘤中存在EGFR高表达或异常表达。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其可能有:EFFR的高表达引起下游信号传导的增强;突变型EGFR受体或配体表达的增加导致EGFR的持续活化;自分泌环的作用增强;受体下调机制的破坏;异常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等。而EGFR在胃癌组织中有过表达[10]。将其与中医辨证分型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胃癌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另一方面则可以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次研究提示临床二者与胃癌辨证分型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即:TFF1表达与胃癌中医辨证分型呈负相关性,而EGFR表达则与胃癌中医辨证分型呈正相关性。相较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将胃癌辨证分型分为了实证及虚证两种类型,使得在中医辨证分型上得到了统一。成为全文亮点之所在。然而,受样本量的影响,所的论断仍然需要大样本研究予以支持,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1] Fourgeaud C,Derieux S,Mirshahi S,etal. PO-23 -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n cancer as biomarker of malignancies: overexpression in an aggressive, poor survival gastric cancer “gastric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gastric cancers[J]. Thrombosis Research,2016,14(10):1259-1264.

[2] 李 响,张军峰,詹 瑧,等.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清EGFR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10(3):732-735.

[3] 任 玲,徐 力.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相关性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4,10(7):79-81.

[4] 李 响,张军峰,詹 瑧,等.190例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4(3):630-633.

[5] 王臣臣,顾晓萌,王 妍,等.TFF3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4(2):99-103.

[6] 史佳宁,郝微微.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2):194-196.

[7] 梁金花,郑科文,鞠传余.胃癌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16(1):68-71.

[8] 杨莹莹,吴会超,穆媛媛,等.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TFF1、TFF3表达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4,12(6):545-548.

[9] 张军峰,詹 瑧,张春兵,等.胃癌发生与舌苔变化、血清EGFR水平和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13,18(11):90-94.

[10] 樊 平,李 翔,田国庆,等.胃癌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J].甘肃医药,2015,5(4):330-333.

猜你喜欢

证型分型胃癌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