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2018-05-07莹,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韩高技术竞争力

孙 莹,徐 柯

(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中国和韩国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技术水平等的提高,以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品也成为中韩两国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两国在该领域的经贸关系也由互补逐渐转为竞争。2015年6月,中韩两国顺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此后两国的双边贸易将更加便捷化、自由化。因此,认识中韩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情况,不仅有助于正确处理中韩两国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为中国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制订适宜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贸易政策提供依据,且能够有助于增强中韩两国在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领域专业化合作分工,促进两国经贸共赢,加快促进中日韩之间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提升,从而实现三国经贸互利共赢。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国家(地区)之间出口竞争力的衡量,以及一国(地区)比较优势和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早。赫沙赤德(Herschede,1991)以日本为第三市场分析了东盟、中国、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日出口的竞争程度[1]。李等人(Li et al.,2010)研究了1997—2004年中日韩出口贸易情况,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得出中国在低技术含量产品具有优势,韩国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上具有优势。拉尔和阿尔瓦拉德霍(Lall & Albaladejo,2004)认为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份额中的中、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低于韩国,在低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的产品份额方面高于韩国[3]。科曹雷克(Kocourek,2015)采用对称性RCA对金砖国家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从以初级制成品及低附加值产品转移到以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4]。

国内对产品或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也已有显著研究成果。马琳(2015)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在美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关系,用出口相似性指数(ESI)进一步明确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产品和产业的竞争状态[5]。韩冰和张清正(2016)发现2003—2015年以来中韩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且呈上升态势,中韩产业结构既竞争又互补[6]。焦曦(2015)就出口产品结构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发现中日出口韩国或是日韩出口中国的产品相似程度虽下降,但竞争仍然很激烈[7]。高长春等(2012)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幅度等指标对中日韩等三国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量化分析[8]。山世英(2013)发现中韩两国的出口市场重叠度较高,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有7个是高度重合的,日本就是其一,中韩在对日本的出口中不可避免存在竞争[9]。关欣(2015)以韩国为比较对象并以美国作为第三方市场,通过ESI和衡量中韩两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结果发现两国的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呈现着激烈的竞争状态[10]。马磊等(2016)用RCA和贸易竞争指数(TCI)实证测算了中日韩三国产业间的贸易竞争性,发现中日韩三国的产业之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共存,在机械设备、制成品制造业等类别上产业之间的竞争性更为明显[11]。

学者们对高技术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彭中文(2006)通过分析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提出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2]。龚艳萍和屈宁华(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品的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13]。傅素英(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在出口竞争力方面,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14]。胡红安和刘丽娟(2014)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竞争力两大类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贡献最大,而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开发区增加值这三个因素为主导因素[15]。

二、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高技术产品范围的界定常采纳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第三版中的国际贸易相关标准分类(SITC Rev.3),包括: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科学仪器、化学制品、医药品、非电动机械、电子机械、电讯设备、武器,以及航空航天设备。本文选用这样的分类来得到中韩对日本高技术产品的总体出口额和各类出口额,出口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网站。

(一)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日本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临近的地理位置也为两国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的外在条件。由表1可知,2005年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是180.99亿美元,2014年时提升至348.53亿美元;其中,2005—2009年出口额属于平稳缓慢增长,2009年以后出口额增速明显加快。2015年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300亿美元之上,是2005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68倍。

2005—2015年出口增长幅度方面,整体来看,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是正增长的幅度,但基本是处于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再转为负增长的波动变化状态(表1)。分阶段来看,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2005—2010年呈较快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波动性。2010—2015年出口总额虽然存在连年增长,但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幅度则是从2010年的36.53%,连年降至2014年的4.29%,又继续降至2015年的-12.89%。因此,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收窄而且降幅明显,存在产品出口结构不均衡和出口结构亟待优化的现实问题。

表1 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和出口增长幅度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

(二)韩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韩国是出口日本高技术产品的主要国家之一。由表2可知,韩国有收紧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趋势,2005年韩高技术产品对日本总出口额69.11亿美元,2015年减少到41.22亿美元,下降了1.68倍,2011年以后尤为明显。总体来看,韩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除2005—2006年和2009—2011年出口额有所增加外,其他年份均以下降趋势为主。出口增长幅度方面,韩国呈现出明显为负的出口增长幅度状态,波动性明显,由2006年的26.82%降至2013年的-23.07%,尤其在2012年以后基本维持负增长状态,但呈好转趋势。

表2 韩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和出口增长幅度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图1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日本进口市场份额

(三)中韩在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现状

引入日本高技术产品来自世界市场的进口情况,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中韩两国高技术产品在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的地位和在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图2 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日本进口市场份额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整体来看,由2005年的22.04%增至2015年的31.28%,可见中国在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图1)。具体来看,2005—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呈缓慢波动式增长状态:日本高技术产品总进口额2005年为821.21亿美元,同期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80.99亿美元,占同期市场份额的22.04%。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也降至全部考察期的最低值714.11亿美元,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也降幅较大,受双降作用,所占市场份额保持为23.16%。2009—2014年,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往来增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日本进口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上升至2014年的31.75%,之后则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30%以上。

2005—2015年,在日本高技术产品来自世界市场的总进口额波动式增加状态下,韩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基本处于个位数状态,且呈较快速下降趋势(图2)。具体来看,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日本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呈增长的状态基本是在考察期初期。2005—2007年,是由2005年的8.42%上升至最高值,即2007年的10.24%;之后,韩国原本在日本所占不多的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状态呈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8.33%份额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7.21%,之后则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4.15%,直至2015年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是同期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4.25%,韩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也仅为2005年的3/5。

三、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度量,主要有出口产品相似性指数、市场占有幅度、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指数等,本文综合采用产品相似性指数(ESI)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的测度方法,全面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情况。

(一)基于ESI指数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程度比较

出口产品的相似性指数(export similarity index,ESI),目的在于衡量两个国家或者两个地区的产品,出口到其共同第三方市场或者世界市场上时的产品相似程度,进而测度其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ESI取值为[0,100]。越临近于100时,表明两国对其共同第三方出口市场出口的产品结构越为相似,两国之间也就越有高竞争程度;越接近于0,表示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越明显,竞争程度越低。令C国指代中国,K国指代韩国,J国指代中韩两国的共同出口市场日本;取i=9,代表高技术产品的9个类别。

由图3可知,2005—2015年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均值为12.90,最高不超过15.1。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经济波动影响,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也受到较大冲击,两国ESI在2009年达到最小值10.93,整体较小的出口相似性指数,说明中韩两国高技术产品对日出口有较低程度竞争。从指数趋势变化看为波动式上升,说明两国对日出口的高技术产品结构趋同,相似度在增加。因此,中韩对日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领域虽然目前整体竞争程度较低,但两国竞争程度逐渐加剧。

由图4可知,在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中,两国存在最激烈竞争的首先是电讯设备,且在电讯设备领域增长的趋势线说明中韩在电讯设备领域的竞争又有继续加剧的趋势。其次是科学仪器和计算机与办公设备,但中韩在这两类产品上的相似程度是在降低的,尤其是在计算机与办公设备领域最为明显。再次,对于化学制品、电子机械、非电动机械、医药品,从产品相似性指数的上升趋势值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在这几类产品上的产品相似程度逐年增加,差异性减少,产品出口竞争程度加大。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图3 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较高ESI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图4 中韩对日高技术部分产品相似性指数

(二)基于RCA指数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比较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口的某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大小时常用的分析指标,优势在于剔除了一国某产品比较优势可能来自研究国和世界市场的总量波动的影响。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2)

其中,xic指i产品在研究国的出口额,xc指研究国的总出口产品额,Xi指i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额,X指世界市场上总出口产品额。RCA的范围与研究国产品i出口竞争力关系见表3。

表3 产品出口竞争力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关系

数据来源:根据参考文献的相关整理得到。

计算得到,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的RCA值为1.35,之后较平稳波动地升至2014年的1.73,至2015年虽略有降低,但仍始终处于1.25~2.5,说明中国对日本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能力。

韩国的RCA值则由2005年1.81,短暂上升至2007年的2.42,之后直线下降至2012年的1.50,在这期间RCA值也始终在1.25~2.5,说明韩国对日本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整体来看具有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趋于减弱,竞争力不断趋于下降。且以2011年为分界线,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中国由竞争力弱于韩国,到高技术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市场地位,韩国则在2011年之后由原本的优势地位下滑至劣势地位。

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中,中韩具有各自的竞争优势产品,同时两国在电讯设备和非电动机械等电子产品领域均具有竞争优势,而在医药品、航空航天设备和武器领域都具有明显的竞争弱势。且除化学制品和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外,韩国在其他类别产品上所具有的比较竞争优势从均值来看都明显强于中国,这也暴露了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中产品出口结构配置不合理、产品竞争能力仍不强的问题(表4)。

表4 中韩对日各类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计算整理得到。

四、基于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选取

面板数据模型,具有时期、横截面和变量三维信息,与单一使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横截面数据相比,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不仅能够更为真切地反映市场行为,且便于进行更为深入地检验和分析。

由于中韩两国具体国情和出口现状均有不同,则对应的经济结构参数也常常会跟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本文采用变系数面板模型来对两个截面成员的各个变量进行分析。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的基本关系式见式(3):

(3)

其中,i=1,2,…,N;t=1,2,…,T,被解释变量由yit表示;k×1维的解释变量的向量由xit=(x1,it,x2,it,...,xk,it)′表示;αi是变系数模型的常数项;βi是向量xit的系数向量,uit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而且满足要求的等方差和零均值的假设。

由于随截面变化,变系数模型的常数项和系数向量而变化,进一步可变形模型为:

(4)

模型对应的矩阵表示为:

Y=ΔX+u

(5)

且对于模型的矩阵表示形式有:

(二)变量与数据选取

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从量的角度来体现一国的现有产品优势,记为EXP。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产业构成优化与出口产品竞争力,以及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和高附加值含量产品的出口增长起着重要的提振作用,记为FDI。一国居民专利申请量,是一国高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的体现,常用于衡量一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记为PAR。充分的研发经费投入能够促进高水平核心技术的吸收、研发和再创新,因此采用R&D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对高技术产品发展的重视强度,记为RDE。R&D科技研发人员投入量的多少,能够直接影响到高技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记为RRD。综上,解释变量包括EXP、RRD、FDI、RDE和PAR,被解释变量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对整理后的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化处理,可有效剔除原始面板可能存在的数据异方差问题。

出口额EXP、FDI等因素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存在滞后影响的可能,因此分析后的模型设定进一步选取EXP的滞后一期、FDI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面板模型见式(6):

lnRCAit=αit+β1ilnEXPit+β2ilnEXPit(-1)+β3iFDIit(-1)

+β4ilnPARit+β5ilnRDEit+β6ilnRRDit+μit

(6)

式(6)中,i=CN,KR;t=1,2,3,…,10;CN=中国,KR=韩国。

(三)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建立

1.变量描述性统计

被解释变量指标RCA,最大值为0.88,最小值为0.04,标准差为0.21。较小的离散分布,说明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领域中韩竞争力水平相似,竞争存在且较为激烈。对于指标FDI,中韩的标准差达到1.53,具有较大的离散情况,说明中韩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专利申请量PAR,有最大值13.59,最小值11.45,且有较小极差和标准差,说明中韩对专利申请的支持和保护都比较重视。最大RDE值为1.46,最小值为0.28,其标准差0.41,说明支持力度在研发投入领域都还不充足。RRD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极差较大,为2.09,标准差为0.89,说明研发人员投入方面,中韩存在差距较大。

2.序列单位根检验

本文分析后选择采用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这两个检验方法,检验各序列数据。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专利申请量PAR存在单位根,其他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因此,协整检验还需进一步进行(表5)。

表5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中,Kao检验的协整检验方法作为判断协整的依据,常常被相关学者采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Eviews分析软件的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本检验的面板数据结果是拒绝原假设,而且结果显示在各变量之间存在有长期均衡的关系(表6)。

表6 Kao检验协整检验结果

3.面板模型形式选择与检验

通过检验全部的横截面样本点和各时期中变量参数αi、βi是否一样,样本数据所对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得到选择,这能够有效地避免模型建立中的偏差,改善参数估计有效度。

面板模型形式的使用常考虑协方差分析检验,检验以下相应的假设内容:

H1:β1=β2=…=βN

H2:α1=α2=…=αN,β1=β2=…=βN

若H2假设得到接受,则检验不需再继续操作,面板样本数据可直接认为符合建立不变系数模型;若H2假设得到拒绝,则进一步操作H1假设的检验。H1假设如果被接受,则在相关面板样本数据中得以建立变截距模型;H1假设如果被拒绝,则在面板样本数据中得以建立变参数模型。

在变参数模型中的残差平方和,用S1来表示;在变截距模型中的残差平方和,用S2来表示;在不变参数模型中的残差平方和,用S3来表示。H2假设下,检验统计量F2服从的F分布表现形式为:

(7)

H1假设下,检验统计量F1服从的F分布表现形式为:

(8)

首先进行对H2假设的检验,如果统计量值不小于α=0.05置信度下的临界值,则H2假设被拒绝。如果H2假设被接受,则得以成立不变参数模型。如果H2假设被拒绝,则进一步检验H1假设。如果计算所得的统计量不小于α=0.05置信度下的临界值,则H1假设被拒绝。如果假设H1被接受,则得以建立变截距模型。若假设H1被拒绝,则得以建立变参数模型。

根据软件Eviews计算结果,残差平方和S1=0.003 5,S2=0.077 1,S3=0.204 5,横截面数量N=2,变量数量k=6,所含的每一横截面的考察年度数T=10。计算得到F2=49.537 7>F(7,6)=3.866,因此拒绝H2假设;F1=21.174 7>F(6,6)=4.284,因此H1假设也可拒绝,变系数模型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得以建立。

(四)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中常常存在的问题是截面的残差出现的异方差性和序列的同步自相关性,若用最小二乘估计则难以保证模型结果的真实性,因此采用截面SUR的近似不相关回归来进行模型估计。采用软件Eviews进行固定效应变系数的数模型估计,结果见表7。

表7 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7(续)

同时,得到R平方结果为0.996 1,调整后R平方结果为0.983 2,D-W统计量值为3.263 9,截面成员(中国)的残差值为-0.015~0.01,截面成员(韩国)的残差值为-0.04~0.03,在规定的残差临界值-2~2之内。综合来看,存在较好的模型拟合度,建立的变系数模型满足预期效果。

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变量都能够对中韩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产生显著的正向效果,由于其国情、发展模式和特点均不相同,相应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也各不相同。

模型结果如下:

lnRCA_CN= -5.827+0.221lnEXP_CN-0.069lnEXP_CN(-1)
+0.060lnFDI_CN(-1-0.235lnPAR_CN(-1)+1.162lnRDE_CN
+0.729lnRRD_CN

(9)

lnRCA_KR= -5.827-0.273lnEXP_KR+0.424lnEXP_KR(-1)
-2.262lnPAR_KR(-1)-4.784lnRDE_KR+3.602lnRRD_KR

(10)

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对于解释变量EXP、FDI、PAR、RDE、RRD的P值都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对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解释变量的作用均较为显著。根据系数值得到,R&D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RDE,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研发人员投入数量RRD;之后则是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EXP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滞后一期;而专利申请量PAR影响效果不太显著。

对于指标RDE,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每增加1%,就能够促进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1.162%。对于指标RRD,即研发投入人员的数量每增加1%,就能够使得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提升0.729%。对于总出口额EXP,每增加1%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能够起到0.221%的正向提升作用。FDI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化作用有着一定的滞后效果,即每增加1%的FDI,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可以有0.06%的加强效果,这是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部分仍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与国内企业仍是较低关联度的现状,高精尖等核心高科技技术的外溢效果还不显著。从指标PAR的系数值也能看出,专利申请量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并不显著且为负影响。这也暴露了近些年迅速膨胀式增长的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背后所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低含金量的专利申请质量;第二,较低专利利用幅度和较低专利成果转化幅度问题仍然严重。由于专利保护意识缺乏且专利与市场应用之间仍缺少有效的孵化和中介机制,使得大量专利处于“沉睡期”难以顺利应用于市场,甚至有的专利获批后便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价值。

韩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解释变量EXP、PAR、RDE、RRD的P值都能够得到检验,说明以上变量对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提升影响效果显著,韩国FDI的P值没有通过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难以断定FDI对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这也跟2005—2014年韩国极低的FDI增长变化幅度和趋于减少的投资现状有关。参与研发人员的数量RRD,对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是最为显著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EXP滞后一期位居其次。从指标RRD可以看出,研发人员数量每增加1%,对于韩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就可以起到3.602%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人员数量对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方面,韩国要更有优势。从指标EXP可以看出,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对韩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同样存在正向效果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即每增加1%的韩对日本高技术产品总出口额,对出口竞争力能起到0.424%的带动作用。

五、加强中国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比韩国,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繁荣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产品贸易结构不平衡、高技术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差距等,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发展迅速但根基不实,仍有很大挖掘潜力。因此,根据以上比较研究,为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加大研发支出和人员投入以提升核心技术含量

根据实证结果可知,R&D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对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最大贡献度,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R&D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尤其对高技术产品在高技术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领域,全面加强高技术领域R&D研发投入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同时,加大对中国研发人员重视和支持,并对科研环境加大完善力度。参考韩国重视和投入对研发人员的支持发现,2005年韩国研发人员的数量已是同期中国研发人员数量的4.4倍,至2014年已超过同期中国的6.2倍,且韩国R&D研发人员数量每增加一单位,能够对其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有3.602%的提升作用,而同期中国的提升作用仅达到0.729%,说明对于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因此,应加大重视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设置专项基金等措施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提升耐心专注科研的积极性。

2.通过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提升FDI引入质量

鼓励高技术产品多样化优化出口。中韩对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对其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正向提升,说明提升中国对日本出口竞争力有必要加大和鼓励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时,中国对外高技术产品技术领域的出口单一和集中化的产品出口结构,容易使得中国在对外输出高技术产品时抵御风险能力受削弱。因此有必要引导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多样化产品出口结构,增强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海外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应对外部竞争者冲击的能力。另外,从FDI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0.06的促进作用来看,FDI的带动效果还不够显著。因此,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继续充分深度挖掘,以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自主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能力。政府层面需要加强引导FDI优先进入中国高技术产品发展领域,充分利用外资增强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3.强化高技术产品领域产学研合作

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提升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含量,加强基金项目引导和政策援助,鼓励和支持高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充分配置和运用多领域创新资源,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产业化实施,更多地供应技术资源、高技术人才,加强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际竞争能力。采用政府支持、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协同合作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政府方面,应为重要的专利成果提供专利孵化和运作的资金与运营平台,提供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加以协同保护和支持,加大保护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支持高技术企业研发、保护和使用自主专利技术。

4.坚持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专利先行战略

坚持专利先行战略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的实施,健全专利技术保护制度。通过布局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专利申请,坚持出口专利先行,积极参与国际专利池、国际专利合作联盟等,规避影响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壁垒等问题。此外,中国专利申请虽然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仍存在着专利质量低、专利利用幅度和转化幅度低、专利遭受恶意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技术重点企业也要积极参加到高技术专利标准、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中,配合建立健全专利技术保护制度,在标准制定领域和自主专利技术保护先行占取优势地位,增强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HERSCHEDE F.Competition among ASEAN,China,and the East Asian NICs:a shift-share analysis[J].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1,7(3):290-306.

[2]LI M,LIU W,SONG S.Export relationships among China,Japan,and South Korea[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14(3):547-562.

[3]LALL S,ALBALADEJO M.China’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a threat to East Asian manufactured exports?[J].World Development,2004,32(9):1441-1466.

[4]KOCOUREK A.Structural changes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BRIC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2(1):10-17.

[5]马琳.中日韩出口商品相似性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5(8):54-61.

[6]韩冰,张清正.结构和因素视角的中韩贸易双边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2016(4):55-60,66.

[7]焦曦.中韩FTA对日本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2015(5):108.

[8]高长春,李红,章超斌.中日韩创意产品贸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2012(11):79-82,90.

[9]山世英.中韩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3(20):129-130.

[10]关欣.中韩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竞争力的分析[J].金融经济,2015(20):26-29.

[11]马磊,马迎凤,唐约垒.中国与日韩产业竞争及互补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5):98-104.

[12]彭中文.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模式及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6(1):91-92.

[13]龚艳萍,屈宁华.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4):13-18.

[14]傅素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征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92-96.

[15]胡红安,刘丽娟.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5):45-49.

猜你喜欢

中韩高技术竞争力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