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改革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

2018-05-02王小文

智富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影响发展

王小文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侧与生产端提供的动力,因此,国家和社会必须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相关行业竞争力来进一步保证我国的经济增长。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中大多数行业都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这就为高校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努力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就应该根据行业需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

【关键词】经济改革;高职院校;工作方向;发展;影响

引言:

如今,随着我国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为了给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成为教育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形势来看,部分高职院校面对经济改革做出了一些调整,效果非常不错,但就整体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为评价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标准

高职院校是地方院校,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需适应并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具体和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评价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标准,引导高职院校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为高职院校办学指明方向

当前,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为社会发展、生产、建设服务等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的和办学宗旨就是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应对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形势,坚决贯彻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进而为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在高职院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实现程度上。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正是以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此标准恰好与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不谋而合、高度一致。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主动深入当地社会各个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努力为行业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二、经济改革影响下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主动服务的意识仍需增强。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责任,其基本职能就是通过工作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但目前来看,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机制,不能真正做到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与服务。此外,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但由于相关工作开展不到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进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服务效果也不明显,出现了服务半径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二)校地共建的广度与深度仍需拓展

当前高职院校与区域积极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共建,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但是,双方合作领域较窄,主要集中于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尚未全面铺开;双方合作层次的高度不够,主要是帮扶共建较多、全面战略合作较少,校地短期分散合作较多、长期系统合作较少,临时性项目合作较多、综合产业合作项目较少。

(三)校企合作力度与成效仍需强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联合办学、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专业学徒制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学校与企业很難做到深入融合,有时会出现单方面或双反合作、参与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相关体制也不健全,导致合作缺乏系统性,相关工作仅仅停留在浅层环节,深度合作项目较少,科技创新合作力度不够。

(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仍需提升

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特色缺失、模式比较单一;学科设置趋同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脱节;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教学设计重理论、轻实践,学科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脱节,岗位匹配度低。

三、高职院校应对经济改革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设置专业

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重要纽带。专业课程设置是保证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先进、科学的专业课设置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竞争力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形势设置特色专业,进而以高质量来抢夺市场占有率,培养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做到科学化、先进化、特色化,进而将高等职业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或全国经济发展、相关企业、工作岗位等连接到一起,进而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方向为指导,逐渐创立以培养职业能力、素养为重心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由此,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创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要以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环境认知、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三)多层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加强高职院校与经济发展联系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高职院校要以当地产业需要为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现场当作学生实践的基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成人教育、研究生班等形成资源的共享,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改革形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其必定会给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影响,进而引领高职院校进行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经济改革与发展形势,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工作,按照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进行系统改革,进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卓加鹏,汪源浩,周文山.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之架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1):180-183.

[2]颜彩飞.高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25):45-46.

[3]张海娟.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4):39-43.

[4]贾建邦.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5):112-113.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影响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