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帝国的生意:怡和洋行在华的劳工招募

2018-04-27草苍

文化纵横 2018年2期
关键词:怡和阿萨姆洋行

1840年之前,英国和中国的经贸往来频繁,尤其是鸦片贸易最为引人注目。但是对于由此而生的帝国经济实践、知识交流、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等问题,则知之不多。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青年学者Stan Neal近期发表论文,透过梳理怡和洋行(怡和集团的前身)1834年至1839年期间在亚洲的经贸活动,分析其如何利用鸦片贸易网络招募中国种茶工人、采集茶树样本和学习相关知识,以发展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茶叶生产的方式,进而呈现鸦片战争前中国、印度和英国之间、围绕在经贸网络之上的观念碰撞、知识交汇和信息交流。

19世紀30年代,清政府开始逐步采取措施,限制鸦片流入中国,导致中英关系呈现紧张态势。英国东印度公司担忧这一纷争会直接影响其购买大宗的中国茶叶,与此同时,一位英国旅行家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了野生的茶树,这一消息很快为怡和洋行得知,因而开始筹划在阿萨姆邦试验种植茶树,以应对中国方面可能的变化。

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怡和洋行借助自身鸦片贸易的网络,从两方面着手准备:一是在中国沿海采集茶树样本,在印度试种;二是招募经验丰富的中国茶树种植工人,希望他们可以带来相关的茶树知识。第一批被招募的中国茶工数量十分有限,由于怡和洋行忽视了中国各地方言的巨大差异,而且无法找到合适的翻译来解决沟通问题,导致费用攀升,试种过程也困难重重。更大的困难在于,从中国购入的茶树样本,在1835年运抵阿萨姆邦后,已有90%死亡。尽管面对种种困难,怡和洋行在经验丰富的中国茶工的支持下,仍然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成功培植了大批茶树,第一批量产的茶叶于1838年11月到达伦敦。

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怡和洋行。1839年,该公司决心再雇佣不超过60名中国茶工,但是在招募了12名茶工后,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打断其原本的计划,加之负责招募中国茶工的关键负责人离职,导致这项工作事实上中断。怡和不得已选择在新加坡和槟榔屿分别招募245名、216名中国劳工,但是却无一人具有丰富的培植茶树的经验。经此失败之后,怡和又转而大量招募本地工人,让他们学习中国工人留下的茶树种植知识。在1870年至1900年间,75万名劳工涌入阿萨姆邦从事茶叶相关的工作。随着阿萨姆邦的茶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印度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取代了中国的位置,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与之同时,英国对中国货物的依赖亦大大降低。

怡和洋行在阿萨姆邦发展茶叶种植的个案,是19世纪英国商业在全球扩张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茶叶产业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中国茶叶仍然未能恢复昔日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而印度茶叶在西方依然享有很高的声誉。本项研究揭示了在商业全球扩张的大背景之下,一国核心产业的兴衰可以是一个急速更迭的过程,如果没有全球商业网络的加持、知识上的更新和自我再创造的能力,传统优势产业恐怕很难在时代大潮之中维系自身的地位。(文/草苍)

Stan Neal, “Opium and Migration: Jardine Matheson's imperial connections and the recruitment of Chinese labour for Assam, 1834?39”, Modern Asian Studies, Vol. 51 (2017).

猜你喜欢

怡和阿萨姆洋行
老码头
做宣传不一定用广告
做宣传不一定用广告
东喜马拉雅地域民族资料梳理
大帽子
上海礼和洋行
1300万阿萨姆人不被视为印度公民
王牌洋行百年怡和
瞧这一家子
捷成洋行:险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