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型弹力绷带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2018-04-27刘芯君涂红云何春水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经股止血带绷带

刘芯君,涂红云,张 纤,何春水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介入中心,四川成都 610072)

近年来,经股动脉穿刺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恶性肿瘤的化疗栓塞及各类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有关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的报道也日益增多[1]。因此术后如何提高压迫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一直是临床护理的关注焦点。本科室自2014年12月应用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弹力绷带,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接受经股动脉穿刺诊疗的3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5年2~11月收治的1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接受的介入诊疗操作主要包括:血管造影术、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术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使用抗凝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动脉鞘直径>5 F,留置鞘管时间>6 h,以及意识障碍、交流障碍、精神异常以及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结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由浙江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生产,包括腰带1和裆带2,裆带一端连接在腰带中部形成“T”型结构。腰带长度117 cm,宽度15 cm;裆带长度60 cm,宽度100 cm(见图1~2,图1中的3、4、5部位为自带粘扣)。

1.3 操作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拔出5 F股动脉鞘,压迫止血10 min后,穿刺点放置4层纱布衬垫。患者在术者帮助下,抬高其臀部,将T型绷带的腰带和裆带连接部置于穿刺点侧的腰部偏足端位置,将T型绷带的腰带环绕腰部固定,并完整压迫穿刺点纱布,将裆带包绕大腿根部,并经大腿内侧斜向外上粘贴于腰带处。使用“T”型止血带压迫穿刺点6 h,指导病人保持术侧大腿制动10 h,卧床12 h后正常活动。

图1 “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结构图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拔出5 F股动脉鞘,压迫止血10 min后,穿刺点放置4层纱布衬垫,再将4层无菌纱布对折成纱布卷后置于穿刺口上方1~2 cm处,然后用2条长30~35 cm,宽5 cm的脱敏胶布固定包扎穿刺部位.最后用1 kg砂袋压迫穿刺点6 h,指导病人保持术侧大腿制动10 h,卧床24 h后正常活动。

1.4 观察指标

图2 “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实物图

1.4.1 术后并发症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有无渗血、皮下瘀紫、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本研究将术后24或48 h后解除压迫包扎时即已出现的皮下渗血或血肿定义为压迫不力导致的局部并发症,纳入阳性结果;术后24或48 h后解除压迫包扎时穿刺部位无皮下渗血或血肿,或经抗血小板及抗凝后缓慢出现皮下渗血或血肿,不认为是压迫不力导致的局部并发症,认为是抗血小板及抗凝有效的局部并发症,未纳入阳性结果[2]。

1.4.2 患者舒适度

采用量表,记录患者术后主观感受。观察者均为受过统一培训的病区护士。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χ2(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样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使用了“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止血后穿刺处渗血、皮肤淤紫、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低于砂袋压迫组患者(P<0.05),见表2。2组无不适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安全可靠,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2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3 讨 论

股动脉是介入造影、介入治疗常用的穿刺部位,而穿刺点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夹层或闭塞等,其发生原因与术后穿刺点压迫不当有一定关系。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人工压迫法(manual compression,MC)、机械压迫装置及动脉穿刺闭合器(arterial puncture closing devices,APCD)等三种方法[3]。诸如 Angioseal、Proglide 等动脉穿刺闭合器,主要用于长时间留置动脉鞘或使用较大管径动脉鞘术后止血,尽管止血效果明确,但由于材料价格昂贵,使用操作较为复杂,技术上也有一定失败机率,目前并未在普通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常规使用。现有的机械压迫装置有些借助宽胶布固定结合旋转螺钮进行压迫,有些结合压迫带和旋转螺钮进行压迫,存在固定装置不可靠,容易出现移位,或出现胶布皮肤过敏、产生水泡等问题,且仍要产生较高材料费用,临床应用效果不满意。人工压迫止血仍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止血方法[4]。既往股动脉穿刺术后经常采用砂袋压迫穿刺点,虽然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但不少患者仍出现穿刺点出血、皮下淤紫、血肿等[5],大多数患者诉长时间平卧导致腰背疼痛、精神焦虑,而且砂袋压迫不美观、不舒适,患者的满意度较低[6]。究其原因与砂袋压迫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砂袋压迫点移位,患者术后24 h卧床、患者或其家属要长时间用手固定砂袋等因素有关。因此,针对现有的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的不足,本科室自行设计并联合厂家生产了“T”型弹力压迫止血绷带,并应用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操作中。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2种止血方法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表2和表3分析可见,“T”型弹力压迫止血绷带组在止血效果、舒适度方面均优于砂袋压迫止血组。其原因主要在以下方面:“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是由新型的低张力弹力绷带制成,具有较低的延展性,能够提供高压力[7];绷带宽度设计为15 cm,较其它机械压迫装置宽,起到分散腰部、下腹部皮肤肌肉压力并避免软组织损伤的作用,加上绷带的张力及与皮肤的摩擦力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得“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在压迫止血过程中不会随着患者的体位移动而滑脱,结合穿刺点纱布衬垫,能够产生恒定的压力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达到压迫止血效果。在“T”型绷带压迫过程中,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侧身、屈髋等变换姿势,均能够保证绷带不移位,从而解决了砂袋压力不均、压力维持性差、易移位等缺点,减少了并发症,继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由表2证实,观察组由“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止血出现的渗血次数以及皮下瘀紫、血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未引起假性动脉瘤,初步认为“T”型弹力压迫止血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工具。

既往用1 kg重砂袋压迫止血6 h,患者往往害怕砂袋滑落导致出血、紧张等心理因素而长时间不能或不敢变换体位,一直保持强迫体位,6 h后病人腰背部酸痛感明显增加[8]。采用“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能很好的固定在穿刺部位、并提供较长时间的固定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体位,如患者在保证穿刺侧肢体伸直位的情况下可适当翻动,缓解紧张情绪;在采用砂袋压迫止血时通常要求患者在解除砂袋压迫后仍需卧床休息至术后24 h才能下床活动,而使用“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止血的患者一般在术后12 h即可下床轻微活动,大大缩短了患者被动卧床时间[9]。通过对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调查显示:术后使用“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的舒适度明显高于砂袋压迫组,同时患者家属的接受度也高于砂袋压迫组,总的说来提高了舒适性,改善了就医体验。另外,“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病人接受度高。

4 结 论

综上所述,运用“T”型弹力加压止血带在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中,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方面优于传统砂袋压迫组,并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 齐丹青,姚济荣,杜汉萍,等.预见性护理降低股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发生率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6(23):539-541.

2. 田丰,贾中芝,王凯,等.“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12(21):1 028-1 031.

3. 李爱新.冠装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方法比较及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04-408.

4. 赵晓玲,唐元英,高冬悔,等.糖尿病足病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7(23):1 755-1 756.

5. 霍勇,方唯一.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冠心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1.

6. Romagnoli E,De Vita M,Burzotta F,et al.Radial versus femoral approach comparison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support:the radial pump up registry[J].Am Heart J,2013,166(6):1 019-1 026.

7. 马倩,轧春妹.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肝癌介入术后应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 072.

8. 王莉,毛嘉艳,唐德英.改良弹力绷带在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止血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3:145-147.

9. 代淑艳,孙玉珍,叶风云,等.改良的血压计袖带在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后止血技术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75-76.

猜你喜欢

经股止血带绷带
透明的绷带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 临床价值
一种新型压力绷带的探索与研究
四肢长时间手术中气囊止血带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腰部绑带好处多
对雪人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