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

2018-04-26尉津

科学与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失地农民城市化

尉津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民群众被归类于城市中,这就导致很多农民群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并需要在城市中寻找自身的落脚点。城市化建设为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城市化发展对农民群体带来的困难。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城市化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失地农民城市化的独特性,并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适应性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社会适应

引言: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群众成为了城市人口,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为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很多新生存环境的失地农民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形势。同时,失地农民问题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城市化的内容分析

1.1关于城市化的界定

城市化进程是指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规模的不断缩小,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化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区别于传统的农耕社会的方式。传统的农耕文明向以城市化、工業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逐渐地过渡,这就使得很多农民群众必须面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1.2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在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经济圈,比如,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与此同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在中心城市的发展中,一些城市病逐渐凸显出来,比如,交通堵塞、生活垃圾的处理、城市中的贫困住宅区等,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根据城市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长远的规划和治理。除此之外,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城市用地紧张问题造成郊区的大量农业用地被征占,使得很多农民群众不断受到社会以及心理上的冲击,这需要其以独特的方式去适应这一现状,并逐渐地在城市中得以发展。

2失地农民城市化的独特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城市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失地农民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失地农民城市化是在城市经济和农村生活的共同作用下,由理性权衡的一种自主行为选择。通常情况下,造成失地农民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土地征用,与此同时,农民工的“进城”和失地农民的“进城”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农民工的“进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民的主观意志,而失地农民的“进城”主要是由政府的土地征用行为造成的一种结果,农民工被视为“主动城市化群体”,而失地农民被视为“被动城市化群体”;其次,失地农民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往往缺乏相应的心理调适过渡机制。而农民工“进城”不仅是由于其城市化行为是一种自愿选择的结果,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民工从萌生“进城”的理念到城市化行为的选择,这种行为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调适过渡。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失地农民面临着村落终结和农民身份终结的局面,以及农村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转变。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城中,其认同系统的转换滞后于物质系统的迁移,缺乏一定的心理调适过渡机制;最后,失地农民的城市化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农民工在“进城”过程中,其生存资料的土地和原有的制度身份仍有所保留,因此,农民工的“进城”生活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适应城市生活或回归农村;第二,留存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化进程为农民工带来的生活风险。而失地农民,由于已丧失生存资料和原有的制度身份,其在城市化和城市适应过程中失去了多种选择,往往会面临着更大的生活风险。

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适应性的优化措施

3.1改革土地产权制度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农村征用土地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产权不够清晰。一般情况下,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产权问题,而明确土地产权不仅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政策之一。在土地是农民群众私产的情况下,农民往往会自觉保护,并改良,逐渐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同时,在农民群众明确土地产权后,可以通过积极发展土地信用的方式,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缓解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相关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有选择地将农业耕地投入市场,对其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土地入股的农民得到更多的资本,这样政府就可以引导农民群众进入更广阔的发展领域,以推动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2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并统筹培训基金,通过整合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资源,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城市适应性。现阶段,政府相关部门为失地农民所建立的就业培训体系存在覆盖面小、实效低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扩大失地农民的培训范围,还要根据其个体特征,比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结合本地的产业结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以达到培训的实际效果。

3.3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由于国外很多先进国家的补偿标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且其补偿范围也比较全面,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补偿标准,使土地使用人充分了解土地征用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土地使用人及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土地征用制度。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拓宽补偿范围,可以真多因土地征收造成的损害及失业给予相应的补偿。

3.4完善政府征地程序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部门应注重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同时,政府要明确农村土地的征用程序,首先,政府应注重农村土地征用的审批程序,根据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征地程序;其次,增加农村土地征用的听证程序,一般情况下,农民是最后知道自己的土地被征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提高征用土地的透明度,避免在征用农村土地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并增加相应的听证程序,积极听取被整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意见,满足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最后,增强农村土地征用的民主性,目前,我国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无法决定土地被征用的用途,但其可以对征地补偿的确定、补偿费用的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这就为农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要想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必须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积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积极地适应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改变,以实现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峰.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应性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1(02):224-225.

[2]杨明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4):32-35.

[3]冀彩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11):208-209.

[4]董鹏.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7(02):71-79.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失地农民城市化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