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本院校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操作流程

2018-04-25张婉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大学英语流程

张婉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分级教学被逐步广泛运用到了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在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上出现了瓶颈。本文基于分级教学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出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模式,同时从分类模式、评价体系、后续课程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操作流程,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人才,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尝试与借鉴。

关键词:二本院校;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流程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二本院校承担了扩招的主要任务,为我国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派生出一系列问题。二本院校所招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普遍不是太好,生源质量和素质参差不齐。客观地说,英语学科较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特点:首先,英语教学不是母语的教学,受地域性、环境、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后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其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越到后面,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相差就会越大;最后,英语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习得,学生自身在英语单科的学习上都会存在着各方面的失衡。然而,大学英语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教学中涉及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学生层次最为复杂的科目之一,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仍较为单一。所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求。

基于以上现状,各大高校广泛运用分级教学模式。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充分论证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而二本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的结果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更需要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教学。目前,众多高校采取“以总分为标准”的分级教学模式,这种“一刀切”“一锤定音”的做法,无疑忽略了学生对听、说、读、写等不同技能的学习需求的差异。

合理的分类模式是保证分类教学效果的前提,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分类教学深入推进的关键。然而,目前全国尚没有统一且科学权威的分级测试,而简单粗略的高考成绩或入学测试标准显然有失偏颇。同时,有关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相关研究还屈指可数。推进分类教学要面临的问题不计其数。因此,鉴于目前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关于分级模式和评价体系的问题和困惑,多角度灵活地采用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模式,并力求解决分类模式、评价体系、后续课程和管理模式等主要问题,完成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操作流程设计,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分类教学的现状分析

早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指出:学生的实际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西方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证明,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所接触的学习材料处于其可理解的范围内,并有一定的在其可承受区域内的挑战性时,学习才会是有成效的。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Tarone和Yule主张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语言学习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Comprehensible Input)、最近发展区理论(Proximal Development Zone)、人本主义理论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学说成为分类教学的理论支撑。

首先,各高校,尤其是二本院校在针对性差异化培养上,多数只是停留在分类的形式上,简单的根据高考成绩,或者入学时的分级考试成绩来将学生编入所谓的英语快慢班,而在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并没有单独的针对学生专业、需求、兴趣、水平特色等来进行专业性的教学和改革。其次,英语语言本来就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并未体现应用型的转变,在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大背景下,这无疑不利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难以满足国家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再次,大学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二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乃至学习态度都十分不鲜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在于应试教育,这种现状普遍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很难做出适合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学习越来越被动,更难融入到英语学习中。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分类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这种“一刀切”“一锤定音”的做法,忽视了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规律,也忽略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中包含的听、说、读、写等不同技能需求的差异。所以,有针对性地实行和推进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模式,着眼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分类模式、评价体系、后续课程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操作流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类教学操作流程设计

所谓分类教学,就是坚持“因需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在适当考虑学生间英语基础水平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性特点,制定适合某一特定群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分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观学习热情,它不同于分级教学仅仅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不同層次或快、慢级别,从而避免学生由于分级教学产生的自卑心理,而是更加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和选择。

(一)分类模式的确立

分类模式的确立是实行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前提。分类模式的内容应该包括:分类教学各级目标的确立,它是整个分类模式确立的依据,同时也为后期多层次教学考核标准的确立提供依据;以内容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准的分类、分层测试,主要包含对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测试,以此建立分类教学的分类标准,而并非简单地根据一个笼统模糊的高考成绩来划分;各类别、层次学生行之有效的教材及教师的确定,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改革不应该是简单地体现在教学进度和量的差别上,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别和层次,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听说读写不同技能的培养上,应选取不同内容、难易度的教材,并根据教师的特色专长,给学生配备与教学目标想匹配的师资;对分类教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分类教学不是简单地根据成绩分快慢班,而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特长,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或未来的就业需求及取向,进行目标更加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能有效避免简单分班给学生带来的自卑情绪,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尊重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和选择。

(二)评价体系的制订

评价体系的制订是实行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关键。在评价体系的指定中,必须以分类教学的各级目标为依据,确立多层次的教学考核标准,并引入动态班级管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考核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有可能向更高类递进或被淘汰进下一类,这种教学模式将促使整个学生群体在恰当的动态分类调整策略的作用下,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对于教师,应引入激励机制确立教师评价标准。

(三)后续课程的设置

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等,从语言技能和交流技能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设置,以弥补大学生在进行了大一、大二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的空白,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助力。

(四)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分类模式的确立、评价体系的制订和后续课程的设置提供有力的保障,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考试安排等内容,要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四、结语

大学英语分类教学进行的是针对性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选料,因需施教,目标性更明确、更具体,这将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将打破传统的专业和自然班的限制,打破一线教师原有传统的、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量都将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对于学校的管理体系、考核方式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如何设计更加细化的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操作流程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崔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类指导”教学现状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田丽,唐晓东.因需施教,分类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张明兰,刘玉君,马星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动態分类教学模式探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大学英语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