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枯山水,中日古典庭园交流的变奏曲

2018-04-25文图梁二平

丝绸之路 2018年4期
关键词:庭园造园白云

文图/ 梁二平

(作者系《深圳晚报》副总编辑,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

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古典景观,有着许多伴生与互文的特色,风景似曾相识,又别开生面。不久前,随深圳大学海洋艺术中心在日本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散步,枯山水就把我们带入了千年庭园交流的神奇变奏之中。

东福寺南庭的巨仙岛与白砂八海

东福寺与白云慧晓

由唐至宋,日本遣使中国,令一众僧侣成为汉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唐代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后,各种佛教学派在日本落地生根。公元1235~1243年,日僧圆尔辨圆跨海求学,在江浙一带学佛八年。圆尔辨圆回国后,声名大噪,曾为当时的天皇授菩萨戒,禅法由此进入日本皇室。公元1255年,源自中国的临济宗在京都建成了当地最大的寺院——东福寺,圆尔辨圆做了东福寺的开山住持,被敬为开山之师。

圆尔辨圆与中国联系颇深,回国后,又派徒弟白云慧晓于公元1266年渡海入宋。史载,白云慧晓在明州(今浙江宁波) 的端岩寺学法。公元1279年,白云慧晓返回京都时,除了带回一些佛学书籍外,还从大宋带回一张拓印地图。白云慧晓拓印的《舆地图》,原是一块石刻地图。其图巨大,纵207厘米,横196厘米,由左、右两幅拼合为一。此图正上方刻“舆地图”三字,左上方刻“诸路州府解额”(即科举人数),图中府、州、军的名称及数量大体与左上方刻记一致。原图未记作者年代,后人根据图上的政区改制内容,推定其大约绘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至二年(1265~1266) 的明州,绘图人不详。此图诞生之时,刚好白云慧晓来明州端岩寺学习,所以,他有机会见到《舆地图》原刻,并将其拓片带回日本。

日本僧人为何要带回一张中国地图?历史没留下任何记载,我想,这张地图或许能透露一点线索。《舆地图》是一幅包括宋代疆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地图和航海图。它的东部及南部涉及到海外诸国,西南有印度、阁婆、三佛裘以及南海上的一些岛屿,东边绘出了高丽北部,海上绘出了日本、琉球等国。从海图的角度讲,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阴刻线首次绘出了多条海上航线。此图上的“大江口”即长江口,近海处有几条向北通往山东半岛的航线,并以方框标注“过沙路”和“海道舟舡路”;在庆元府和舟山方向,向东北边绘出了多条延伸到日本的航线,并以方框标注“大洋路”……在现存古代地图中,它应是最早绘出海上交通路线的航海图。

这幅地图的海上交通部分,集中体现在东海一线。从“崇明砂”起,有一条海路通往“蛇山岛”(今崇明岛以东),而后又通向“毛人岛”;另有一条海路,向北直通“日本岛”。从方位上看,位于“日本岛”以南,琉球群岛以北的“毛人岛”,应是九州岛。所以,此图主要海路描绘的是东海日本方向。而白云慧晓的师父圆尔辨圆当年从中国返回日本,恰是在九州的福冈登陆。可以说,这是一条日本僧人渡海来中国的重要海路,也是中日海上茶叶之路。按照这样的分析,白云慧晓带《舆地图》回日本的目的,一是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二是带回一张可供渡海的航海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地图发展很晚,基本上要靠从中国带回的地图来认识世界与自身。日本自主地图测绘的历史要到16世纪才开始。

中国自汉代海上交通就已很发达了,东去日本、朝鲜,南下印尼,西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都已开通;唐后期,西北陆路受阻,东南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猛;到了宋代,中日海上交通贸易更为发达。《新唐书》曾有通往朝鲜半岛与日本航路的记载:“新罗梗海道,更由明、越州朝贡。”这是记载新罗的“朝贡”之路。实际上,明州、越州也有大量的中国船在夏、秋季利用东南季风渡海,斜向东北横渡东海至日本,或沿海岸北上,赴朝鲜半岛。但唐代没有留下一张航海图,早期宋代涉及海洋的地图中,也没有海上交通的描绘,更没有航线的标示。此图是现存最早的绘有海上航线的中国古代地图,因中国原刻石碑亡佚,白云慧晓带回东福寺栗棘庵的拓片图成了孤本。

遗憾的是,我来栗棘庵时,大门关着,没能看到这一宝物。据说,寺里还留着白云慧晓的僧衣。值得安慰的是,我在这里欣赏到了另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结晶——枯山水。

东福寺栗棘庵

从《作庭记》到重森三玲

日本京都是寺院之都,东福寺是其名寺之一,是赏枫的首选寺院,它的另外一个看点就是枯山水的极品“八相之庭”。

禅宗东传扶桑,有了别样的表达,特别是造园风格,靠近宋代哲学,着重心性与宇宙的关系,并流露出简素优美的日本式样。《作庭记》是日本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造园典籍,传为官吏、诗人橘俊纲(1028~1094)所作,它比明代的《园冶》早500多年。《园冶》重在叠石,《作庭记》重在理水。中国营假山,日本造假水。《作庭记》云:

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此枯山水式样,乃先做断崖、野筋等景,再因顺其势,立石而成。

枯山水是日本庭园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以中国时间论,它源起于大宋禅学,又得宋画之“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画意。到了元朝时,日本的枯山水已成独特造园流派,而今还能看到古典枯山水影子的是京都龙安寺。

龙安寺是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创建于公元1450年,创立者为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应仁之乱”时被烧毁;长享二年(1488),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重建该寺;宽政九年(1797),方丈堂、佛殿、开山堂等因火灾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堂改建而成的。方丈堂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方丈庭院据传为相阿弥(室町后期画家,号松雪斋。能阿弥的孙子,艺阿弥的儿子。是足利义政的近侍。诸艺擅长,尤善水墨)所作。

东福寺小市松园

这里的石庭,据说是最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会看到其中一颗石头。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以枯山水所造鹿儿岛仙岩园

我们走入的东福寺八相之庭,是日本造园大师重森三玲 (1896~1975) 于1939年连通古今的枯山水经典之作。重森三玲是近代枯山水大师,尽管他不是造园科班出身,只是在日本美术学院里度过了四年美术生涯。1932年6月,36岁的重森三玲与园林界的前辈们在京都成立了“京都林泉协会”(即“京都园林协会”)。当时的京都林泉协会对日本古代名园有着极大的兴趣,重森三玲从一个学徒开始,对每个园林进行凋查和研究。他背着照相机、图板,花了一年多时间,遍访日本所有的造园家,并选择了500个园林进行了测绘、拍照和写作。1936年6月,他写成了《日本庭园史图鉴》第1卷。1938年9月,他终于完成了全集共24卷(后又有补卷)。后来,重森三玲还出版了《日本庭园史大系》全集共35卷,可谓著作等身,日本庭园界至今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重森三玲似乎为挽救枯山水而生,他用80年的人生完成了240个日本园林作品,除去几处茶亭庭园、池泉庭园外,绝大多数是枯山水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东福寺、龙吟庵、光明院庭园、松尾大社等。

大师在东福寺八相之庭东、南、西、北四园中,用“大海样”手法,以砂布海,分别表现了瀛洲、蓬莱、方丈、八海、壶梁、五山、井田市松和北斗七星的八相之意象。我和张岩鑫博士装模作样地坐在方丈庭的大台阶上,体味园中禅意,他肚子大,我腿硬,都坐不住。丁老师说,我俩是“心不静”。其实“坐观”是日式的,“游园”是中式的,审美的一静一动,各有所得。

看完五山,去赏七星,但最赏心悦目的是井田市松,以方形的石板和青苔、矮灌构成整齐而交错的“市井”,让“空”了半天的心,一下又柔软温润了。我以为这是最好的哲学因果。

枯的是山水,营的是极简之美

看枯山水,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互化的变幻意趣,虽然,枯山水有中国影子,但已完全蜕变为日本式样。同样是“一花一世界”的心境,但造园却有了“一砂一清净”的不同表达。

枯山水中,以石为山,以砂为水、为海、为云、为雾……春夏秋冬,四季轮转,岿然不动,不凋、不零、不变……水阔天长,青山永在,仿佛时空都静止了,永恒之意浮现于心;心怦怦然,似有小怕,觉世界之大,人如一砂、一蚁。你的肉眼能看到禅吗?肉身能置身禅吗?凡心能化出禅吗?如果有,那便领教了枯山水的哲境。

研究日本美学,常会说到“物哀”。有人将日本这种审美传统的成因,解释为“四季分明”,所以“感时伤岁”,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是遣宋僧得禅之慧,落地生根为主流文化,造就了这种审美生态。禅是讲究“悟”的,万物空了,自然是“空”伤悲。

融入当下,走入现代都市

有意思的是,这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造园艺术,又从日本传播到了西方。近些年,日本的青年设计师将枯山水运用到欧美现代建筑空间。禅意十足的东方景观,虽很古典,但极简的意趣,又贴合了现代美术的减法潮流,以无尘之庭,磨炼都市素心,因而大受现代西方用户欢迎,收到了许多来自欧美的枯山水订单。

当代最为杰出,也最出风头的枯山水大师是枡野俊明,他是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主持,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曾获得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日本造园学会奖。多年来,枡野俊明每年仅限量设计2~3个少量、缓慢的建筑项目,做出的每一件作品皆被视为可以流芳百世的佳作。比如加拿大国立文明博物馆庭园、京都府公馆庭园、莹山禅师转法轮之庭、清风道行之庭等。

枡野俊明教授有着30多年景观设计经验,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总是能够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气息。枡野俊明教授一向将景观创作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将“内心精神”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作品设计往往充满浓厚的禅意,体现出一种淡定、沉静的修为,方寸之间、意犹未尽。因此,常被誉为具有鲜明人生哲学的设计作品。

“枯”是表象,“山水”是根脉,过去与未来,对于自然都有永恒的需要,以无言有,虚即是实。

猜你喜欢

庭园造园白云
壹 造园·纳瑞集祥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白云(外三首)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明式家具重寻苏州庭园的精致生活
谈日本的大名庭园
白云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