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干古道上的车马店和猪点

2018-04-25文图彭维国张敏强

丝绸之路 2018年4期
关键词:董家窑洞土匪

文图/彭维国 张敏强

(作者彭维国系《兰州晚报》记者,阿干河人文历史馆创办人;张敏强系兰州市七里河区档案馆馆长)

《探寻一条被遗忘的古道——阿干古道探访考察记》一文刊发(《丝绸之路》2018年第2期) 之后,被岁月湮没多年的阿干古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兰州地方文史研究者联系笔者,酝酿进行一次考察活动,更有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组织了一次徒步活动。由于篇幅原因,文中对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太详尽,应关注者要求,现将阿干古道部分内容再作补充。

作为兰州向南的主要道路,阿干古道上过往客商及马匹的补给、休息是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官方设置了一些驿站、塘铺。同时,在古道沿途,民间也开办了许多车马店。尤为特别的是,阿干古道上还开办有猪店,供猪歇脚过夜。

古道车马店往事

古时候,道路一般都顺着河流谷地行走,因为地势相对平坦,沿途村庄较多,信使、商旅容易得到给养,阿干河流域成了一条从兰州往南及东的主要通道。明清时期,官府在阿干河沿途设有塘汛、驿站供官方使用。在阿干古道上的摩云关,清代废明巡检司,另置摩云驿,改名“摩云驿运所”,配驿马38匹、牛18头、驿夫18名,为传递军、政命令之专设机构,属清代驿站制之中等驿站。民国初撤销。

相对于官府的驿站,车马店则是解决普通商旅食宿的场所,由此,在阿干古道上出现了许多车马店。

从阿干河入黄河处的雷坛河开始,向南溯流而上,沿途的八里窑、二十里铺到阿干镇,进阿干西沟,此路上的和尚铺、关山岭、马泉沟等村庄,几乎村村都有车马店。在人口较多的村庄,车马店就有好多家,其中有的店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成了知名老店,深受商旅们赞赏。阿干镇和尚铺桐条沟口的董家店就是这样一家店。

烟尘诉说着百年往事

车马店窑洞内部

董家车马店内的小石磨

董国江是阿干镇董氏第九代子孙,几年来一直研究家族历史,说起董家店来,他如数家珍。在1936年前,兰州通往临洮、临夏的路沿阿干河流域走,从兰州出发,过阿干镇,拐入西沟,沿沟而上,经沟窝子坡,翻越关山岭、拉驴沟,就到了临洮的中铺了。从兰州来的商旅在此要休息一夜,准备第二天爬阿干古道最陡峭的一段路。而从临洮及以南方向来的商旅,也需要在这里休整一下,才能进兰州城。

那时候的车马店类似今天的旅店,不仅提供人的住宿,还有供马车停放的地方和马厩。一般都有大车门,店内有炕,同时还提供饮食、草料。董家店建在桐条沟门,紧邻阿干古道,那时候仅和尚铺一带的车马店就有很多家,从桐条沟到关山岭一带有魏家店、靳家店、杨家店、张家店等10多家车马店,基本上每个家族都开有店房。这些店里,董家车马店是最大的,占地2亩多,布局大体呈长方形,靠山一面修着一排窑洞,临沟的一面则是铺面,院子中间是炭场,共有七八眼窑洞,20多间房子。

董家老店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枣儿水,曾经,清凉甘甜的枣儿水为多少在炎炎烈日下奔波的旅人解暑。至今,董氏家族的后代还记得枣儿水的做法:将大枣烧出焦味,同枸杞、冰糖一起在火上熬制成水,冷却后饮用。

目前,董家车马店遗迹还存,我在探访阿干古道时曾经考察数次,仅剩七八眼窑洞,不过窑洞里的旧貌基本没变,多年烟熏的痕迹依然没变,小石磨、牲口的食料槽还保留了下来。

阿干古道上车马店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不仅有董家店这样的诚信商户,也有部分杀人越货的黑店。至今,在阿干镇及临洮县中铺镇都流传有拉驴沟土匪的故事。

民国时期,有个阔太太带着几个随从,早上从兰州城出发,傍晚时到达和尚铺,住在孙家沟口一家店里。岂料店主是一个贼人,他与土匪是一伙的,发现客人是有钱人,便预谋抢劫。第二天,阔太太几人继续上路,等他们走到拉驴沟里,突然跳出几个土匪,就在进行抢劫时,阔太太的随从拔出了枪,将其中一个土匪当场击毙。

后来,人们发现那个被打死的土匪是和尚铺孙家沟郝姓人,因为脸上有麻子,人称“郝麻”。当时,为了惩戒土匪,有人将郝麻的头挂在拉驴沟石崖上示众很长时间。

经过考察,发现仅和尚铺原来就有10多家车马店,由于这里的车马店大多利用窑洞开办,大部分店的遗迹还留存下来,而阿干古道其他地方的车马店早已消失殆尽。

近年来,随着村民盖房取沙土、风化和雨水侵蚀等原因,这些仅存的古道车马店遗迹也面临消失的境地,保护这些兰州地区现存不多的历史遗迹成为当务之急。

特有的猪店

阿干古道是兰州向南的一条主要通道,和平时期就是一条商贸之路。过去,这条道上走卒贩夫、坐贾行商众多,古道上不仅有供人和骡马休息的车马店,还有供猪临时圈养的猪店。

当年在这条古道上,经常活跃着一群群猪贩子,由于他们是将猪赶到兰州来贩卖,人们一般称他们为赶猪人。兰州城里的猪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兰州以南的地方,赶猪人多数是洮岷州的人,他们在当地收购上猪,限于当时落后的运输条件,他们只能将猪结成群,徒步将其赶往兰州。经过一路辛苦奔波,翻山越岭地将猪赶到兰州出售。

猪店的老大门

猪店的食槽

赶猪人从什么年代开始往兰州贩猪的,现存的历史资料上也没有赶猪人的记载,已经无法考证,我们在做田野调查时,仅从当地老人处搜集到零散的资料。

水磨沟八里窑村七旬老者贺子和介绍,赶猪人一般是两三个人一伙,猪群数量少的有五六十头,多的则上百头,从南往兰州赶来。赶猪也是一种技术,一般人管不住那么多猪,而赶猪人却能非常自如地驱赶着上百头猪走几百公里,没有多年的经验是根本做不到的。赶猪人使用的是长鞭子,鞭杆很短,只在1米左右,而鞭梢很长,有三四米,鞭子甩起来很响,打起猪来也非常准。猪群里一般有头猪,在头猪的带领下猪群非常有秩序,过独木桥时一个接一个,人们看到都非常惊奇。

从洮岷州赶往兰州的途中,猪贩子一边走一边做生意,如果沿途有人要买猪,他们会随时出售。由于长期在这条道路上赶猪,赶猪人一般都有歇脚的地方,沿途都有专门供猪群住宿的猪店,这里给猪提供食料,还有猪圈。

在考察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处猪店遗址,在阿干镇和尚铺阳屲附近,当地人称“魏家猪店”。目前,猪店还遗存有三孔窑洞和一个猪食槽。

据贺子和先生讲,八里镇八里窑村曾经有过一个王家猪店。这些赶猪人一般将猪群赶到八里窑后就住了下来,再不用进城去了,这时候,城里面的猪贩子、屠户就前来挑选购买。

他记得20世纪50年代时,还有赶猪人来往于阿干河谷中,随着公路越来越好,汽车运输越来越发达,赶猪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赶猪这个行当也就消失了。

猜你喜欢

董家窑洞土匪
董家鸿院士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张大千摆“空城计”
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 stabilization by electron cyclotron current drive for HL-2M tokamak*
Effects of trapped electrons on the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ode in tokamak plasmas with hollow density profiles
补唐诗庆建军节
从“社会土匪”到“兵匪”——徐宝山土匪活动略论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