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疗效

2018-04-24张晓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天冬氨酸丙氨酸甘草酸

张晓莉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戊型肝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传染病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最近几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通常是因为戊型肝炎病毒导致的。发病后会呈现黄疸性与无黄疸性,部分患者会演变为重型肝炎[1]。临床上通常选择保肝与抗病毒等药物进行治疗。异甘草酸镁属于肝细胞保护剂的一种,对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2]。本研究探究了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例数 时间 天冬氨酸转氨酶(U/L) 丙氨酸转氨酶(U/L) 总胆红素(μmol/L) 谷氨酰转肽酶(U/L) 凝血酶原时间(s)观察组 48 治疗前 509.4±128.3 601.1±150.2 286.5±124.1 190.6±80.4 20.7±4.1治疗后 60.6±28.4* 71.9±30.0* 50.7±26.5*# 89.5±20.3* 12.3±1.9*对照组 48 治疗前 510.2±127.1 602.3±149.5 588.9±123.7 191.1±79.7 20.5±4.4治疗后 64.6±27.3* 74.0±28.2* 83.5±29.4* 90.3±20.5* 13.4±2.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9.4±5.5)岁。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0.1±4.9)岁。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剂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基于此,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0~60 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利用25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0.1g。两组患者都治疗28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并准确统计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与头晕等。

1.4 疗效判定: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体征消失,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到34.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不足80 U/L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缓解,体征下降,总胆红素含量在34~85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不足160 U/L为有效;各项指标下降不显著,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对比数据,总胆红素等计量资料表示为(±s),检验用t,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表示为%,检验用χ2,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由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等相关指标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等相关指标都比治疗前有一定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的水平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由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n(%)]

2.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1例头晕,通过调整静脉滴速后症状明显改善,白细胞与尿常规检查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的传播,食品或水源等的污染导致,其属于乙类传染病的一种。戊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时间在15~75 d,发病迅速,黄疸性患者的皮肤与巩膜产生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类似浓茶样,淤胆常见,部分患者存在肝脾肿大的情况[3]。特别是老年人群患有此病的概率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在疾病急性期时需要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不能过于劳累。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补充一定的蛋白与维生素,提供身体所需热量。肝脏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能太多,避免肝脏负担的加重,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治疗。采用肝脏保护剂,促使肝细胞的修复以及再生[4]。

异甘草酸镁的主要成分就是异甘草酸镁,不仅有抗炎与保护肝细胞膜的效果,还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在不同急慢性肝病的治疗中运用。异甘草酸镁属于第4代甘草酸制剂,由天然植物甘草中提取而来。18α-甘草酸具有较好的亲脂性,于机体内合理分布,有较强的抗压效果[5]。借助对动物的实验表明:其对D-氨基半乳糖导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效果,并可以对动物血清转氨酶的升高产生阻滞效果,使肝细胞的变形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有效降低。此药注入人体后吸收较快,有较强的清除病毒能力。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甘草酸苷含量相对较低,对戊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不显著[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等相关指标都比治疗前有一定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的水平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72.9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总而言之,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较好。

[1] 李燕,蒋刚,徐一丹,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重度戊型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632-3633.

[2] 廖信茜,王光恺,邓淦林,等.养肝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32-33.

[3] 宋文渊,吴雷,赵红岩,等.异甘草酸镁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4):301-303.

[4] 丁兵,张瑜,凌俊,等.异甘草酸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胆道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2):69-71.

[5] 陈晓蓉.异甘草酸镁、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6,24(2):8-10.

[6] 刘兴凯.痰热清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戊型黄疸性肝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2):99-100.

猜你喜欢

天冬氨酸丙氨酸甘草酸
不同水平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聚天冬氨酸用量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牡蛎壳源L-天冬氨酸螯合钙的结构表征及特性研究❋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β-丙氨酸补充对运动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