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方言“哒”字小议

2018-04-21印有家

当代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助词

印有家

摘要:湘潭方言的“哒”,不但可以作为助词,还可作为语气词。助词“哒”可以表持续体、进行体和完成体;语气词“哒”,则可以表完成、肯定、判断以及讥讽等语气。

关键词:湘潭方言;“哒”;助词;语气词

湘潭位于湘江下游,湖南中东部,北纬27。20',东经111。58'。东接株洲,南连衡阳,西与娄底交界,北与长沙相邻。与长沙、株洲呈“品”字形结构,三个地区共同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

包括零声母在内,湘潭方言共有24个声母,38个韵母,6个声调。在声母方面,湘潭方言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变为不送气的清音,湘潭方言的声母有尖团之分,这在其他新湘语里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与其他新湘语不一样的地方还有湘潭方言的声母有舌尖前和舌尖后之分。湘潭方言有唇齿浊擦音v,这也是其他新湘语很少见的,另外,湘潭方言f、x混读:晓、匣纽原拼全口韵的,绝大多数变为f,奉纽一般不变x,非、敷、奉三纽有个别字变x。在韵母方面,湘潭方言的元音存在韵尾低化和弱化的趋势,有后低圆唇元音,湘潭方言部分鼻尾韵正向鼻化韵转化,处于半鼻尾和半鼻化的阶段,部分u介音消失。在声调方面,湘潭方言的声调阴调高,阳调低,上声42或44,阳去21或11,可自由变读,入声不分阴阳,自成一调。

“哒”是湘潭方言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词,它主要有两种词性,一种是作为语气语,一种是作为助词。

一、助词“哒”的用法

(一)表持续体

表持续体的助词“哒”,相当于普通话的“着”,表示动作处于持续状态。其有两种情形,一是已存在的持续状态,一是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持续状态。例如:

例1.街上站哒一堆人。(湘潭话)

街上站着一群人。(普通话)

例2.桌上放哒一碗水。(湘潭话)

桌上放着一碗水。(普通话)

例3.坐哒呷,不要乱跑。(湘潭话)

坐着吃,不要乱跑。(普通话)

例4.站哒,不准走!(湘潭话)

站着,不准走!(普通话)

(二)表进行体

表进行体的“哒”,相当于普通话的“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之中。例如:

例5.他讲肚子饿哒,急哒要呷哒。(湘潭话)

他说肚子饿了,急着要吃了。(普通话)

例6.他们正在讲哒话。(湘潭话)

他们正在说着话。(普通话)

例7.要他去玩,他不去,总是缠哒我。(湘潭话)

要他去玩,他不去,总是缠着我。(普通话)

例8.炒哒呷不好呷,还是煮哒呷。(湘潭话)

炒着吃不好吃,还是煮着吃。(普通话)

(三)表完成体

表完成体的“哒”,相当于普通话的“了”、“成”、“到”、“着”,表动作已经完成。例如:

例9.雪一落地就化哒。(湘潭话)

雪一着地就化了。(普通话)

例10.我做哒个梦,变哒一条龙。(湘潭话)

我做了一个梦,变成一条龙。(普通话)

例11.扁担打哒我的脚。(湘潭话)

扁担打到我的脚。(普通话)

例12.抓哒老鼠打脑壳。(湘潭话)

抓着老鼠打脑袋。(普通话)

二、语气词“哒”的用法

“哒”是湘语应用频率极高的语气词,疑为“了啊”的合音。因为湘语有[l]、[t]对转的例证,如衡阳方言“李老师”有时说成“底老师”,而说话人并不觉得他发错了音。“哒”作为语气词,可以表完成、肯定、判断、讥讽等语气。例如:

例13.我跟你写哒封信。(湘潭话)

我帮你写了封信。(普通话)

例14.天黑哒,快回来。(湘潭话)

天黑了,快回来。(普通话)

例15.民国初年,齐白石回到哒故乡湘潭。(湘潭话)

民国初年,齐白石回到了故乡湘潭。(普通话)

例16.越走就越遠哒。(湘潭话)

越走就越远了。(普通话)

例17.米淘完哒,菜也洗好哒。(湘潭话)

米淘完了,菜也洗好了。(普通话)

例18.他呷夹饭哒。(湘潭话)

他吃过饭了。(普通话)

例19.她已经睏着哒。(湘潭话)

她已经睡着了。(普通话)

例20.你再不来就搭车不到哒。(湘潭话)

你再不来就搭不到车了。(普通话)

例21.他病好些冒?今天比昨天好多哒。(湘潭话)

他病好些没有?今天比昨天好多了。(普通话)

例22.太多哒,只要咯多就够哒。(湘潭话)

太多了,只要这么多就够了。(普通话)

例23.有理,有理,你是常有理哒!(湘潭话)

有理,有理,你是常有理呀!(普通话)

总之,湘潭方言的“哒”,无论作为助词还是作为语气词,用法都很丰富,是湘潭方言一个特色词。

猜你喜欢

助词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湖南湘乡金石方言动态助词“嘚”、“咖”研究
论文言文的判断句式
现代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的对比研究
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基于HSK语料库的俄罗斯留学生使用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
从以助词为中心的省略表达看日本文化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