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重构路径研究

2018-04-21孙美璆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孙美璆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提供了动力。乡村文化重构要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环境文化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乡村现代农业重构、增强村民文化自觉意识、先进文化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凸显乡村特色具体路径上予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化重构;路径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ural culture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un Meiqiu

[Abstract]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ed the blueprint and provided the impetus.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should take the aspects of spiritual culture, behavioral culture, physic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and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modern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villager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eading advanced cultur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highlighting rur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path

1  我國乡村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空心化的乡村文化主体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主体是当地的村民,由于改革开放,很多村民进入到城市中谋生,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生活在乡村中的老者,他们是传统乡村文化的代表和承载者,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这些老者由于其所拥有知识不能适应乡村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边缘化。而在乡村文化传承及创新发展中处于中坚力量的青年一代在这一时刻却是离开了乡土,导致了乡村文化主体的空心化,直接削弱了乡村文化的生存根基。

1.2  边缘化的乡村文化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二元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城乡的差距,加大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距离。乡村文化处于边缘的地位,主要的因素在于乡村落后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导致了乡村文化日益边缘化。

1.3  乡村文化认同的疏离感

在城乡文化的冲突下,“乡村社会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话语表达和文化自信,丧失了文化培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失去了文化认同的基础。”由于乡村传统的文化内聚力的散失,文化认同的根基动摇,乡村文化不被村民所接受并被其鄙弃。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村民,“离土又离乡”的社会流动下,“城市和非农业生产的生活已经抽空了他们对农村和农业文明的文化认同,使得他们从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一个标示着让人看不起的农民身份的文化符号,一个血缘和宗族文化秩序迅速溃败的沦陷之地让家乡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陌生的文化存在。”

1.4  多元化的乡村价值体系

乡村中的价值体系是很大程度上影响村民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是村民文化心理中的深层内核。在城市化过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和市场文化对乡村传统价值观的解构作用日益突显。这种城市价值观打破了原来传统乡村中农民封闭、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开放的市场意识开始冲击原有的安土重迁的小农意识,个体意识取代了原有的集体意识、法治文化逐步取代了礼治文化,乡村文化中逐渐出现了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

2  制约乡村文化重构的因素

2.1  较为封闭的文化环境。

乡村文化的封闭特性只要体现在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偏远,对外流通及信息的传播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以前对外交流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导致。首先,封闭的乡村社会无法接受到外部有效文化的补充与互助,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较差的自然条件更是不能激发起对外部先进文化的需求欲望,地理位置、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也影响了外来文化进入到乡村社会中。

2.2  具有较大依附性的文化人格。

依附性是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表现主要是在乡村社会的“土地情结”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农民被严格束缚在土地上,所以农民对土地和村落有强烈的依恋心理,养成了村民们安土重迁、重本轻末的文化心理。这种依附性还表现在农民对家族、政权的依附上,在传统社会中,生产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民依附于统治当局和宗法家族,在经济上和生产上形成一定的依附关系,这也造成了农民依附人格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导致了乡村社会发展停滞。

2.3  文化变革的滞后性。

传统社会中小农经济中的封闭性在本质上造成了乡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也带来了乡村文化变革的滞后性。尽管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的物质差距在不断缩小,在基本生活方面也实现了城镇化,但是乡村里的精神文化无法跟上物质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对新式文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意识、文化价值体系表现出传统的一面。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重构的路径

3.1  乡村现代生产方式的重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振兴,没有乡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型,乡村的生产力水平就无法提高,乡村文化重构是建立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之上的,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也是乡村文化重构的物质前提。

3.2  提高村民文化自觉意识

村民的文化自觉则是了解分析乡村文化并对其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传承和维系优秀传统文化中保持其乡村文化的主体身份,对异质文化能够进行理性地反思,自觉主动地去培育乡村文化。

3.3  建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机制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是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乡村文化在接受城市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对城市文化进行”反哺”。乡村文化是村民主体在生活智慧上的创造,与城市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只有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两者才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进而共同发展。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活中, 也能拥有一个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 来到这里, 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 享受到独特的当地风味, 重拾古朴的生活品质, 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恬然生活[3]。

3.4  用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重构

只有用先进文化来引领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保证乡村文化未来发展的走向和价值所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乡村文化重构的精神导向,向村民传递正确的社会发展理念。也要将先进文化同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将先进文化的价值融入到村民的实际生活中去。

3.5  在文化重构中凸显乡村文化特点

乡村文化创新能力关乎到民族文化的兴衰。积极发挥乡村文化的独特优势、推进乡村文化创新,是重构乡村文化的重要路径。从整个乡村文化的发展来看,之所以乡村文化能够长久不衰,也正是来自于它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重构的精神根基和灵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重构就是要保护乡村社会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文化的特色品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建立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从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为那些价值丰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注入相应的现代文明的元素,提供制度资源,促使乡村社会文化不断增添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霞.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中国农村观察,2011(3):83.

[2]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2.

[3] 昔今姬,吴红,吕弼顺. 基于慢城理念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龙井市为例[J].延邊大学农学学报,2017,39(0):82-8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