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级党报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实践

2018-04-21赵明霞

新闻前哨 2018年3期
关键词:雄关嘉峪关中国故事

赵明霞

[摘要]“地方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对于市级党报—《嘉峪关日报》来说,“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立足嘉峪关市市情,真实、立体、全面地讲述好“嘉峪关故事”,让这些时代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带着泥土芬芳的“嘉峪关故事”的涓涓细流,汇入“中国故事”的江河湖海。

[关键词]中国故事 地方实践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媒体提出的要求。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党报,如何响应号召、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地方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地方故事”出彩,“中国故事”才更加精彩。作为市级党报的《嘉峪关日报》,讲好了“嘉峪关故事”,就讲好了“中国故事”。如何讲好“嘉峪关故事”,无外乎要弄清楚“讲什么”和“如何讲好”的问题。

一、“嘉峪关故事”讲什么

“地方故事”讲什么?不少新闻工作者感觉“无米可炊”,觉得在地方工作,地方太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和轰动效果的新闻很少,没有什么好新闻可以“讲述”。元代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春》里写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写新闻亦是如此,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鲜活生动的新闻素材无处不在。

“嘉峪关故事”讲什么?“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中间接好人线”是《嘉峪关日报》的三项“法宝”。

1.“上接天线”,就是围绕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挖掘素材,以地方视角反映时代伟大变革。

《嘉峪关日报》围绕學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设了“十九大时光”专栏,刊出了《政策好,农民乐》《紧跟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红火》《好日子,勤劳双手干出来》等一批反映在党的惠民政策引领下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故事”。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设“践行‘两学一做”专栏,刊出了《“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记市政府办公室胡玉廷》《让每个生命带着尊严谢幕——记雄关先锋岗市殡仪馆党支部》等一大批反映地方党员干部和党组织践行“两学一做”、带头真抓实干的鲜活“故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嘉峪关市“东联西进”,以项目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报纸刊出了《“欢乐”铸就雄关梦》《千秋丝路起清风》等反映重大项目建设的“故事”。围绕“精准扶贫攻坚”,刊出了《“双联”花开幸福来》《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文化志愿者让“文化扶贫”更精准》等系列稿件。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刊出了《追逐绿色梦想》《蓝天碧水白鹭飞》等反映本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系列稿件。这些稿件用嘉峪关“地方食材”反映了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舆论工作要求。

2.“下接地线”,就是围绕本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深挖新闻线索,反映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人举全市之力、矢志不渝20余年如一日。围绕该项工作,《嘉峪关日报》开设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栏目,刊登了大批鲜活生动感人“创城故事”,如《“爱心存折”实现“爱心循环”》《“为社区出力,我睡觉都特别香”》《陈守龙:这个党员真“较真”》。棚户区改造是嘉峪关城市建设的“痛点”和难点,围绕该项工作,报纸刊登了《暖心房圆咱百姓安居梦》《暖心服务打开棚户“心锁”》《住新房,喜洋洋》《建林社区拆迁居民享“风筝式”贴心服务》等接地气、暖人心的稿件。围绕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开设了专栏,刊出了《共圆美丽雄关梦》《和风景一起散步》等稿件。围绕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刊出了《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等稿件。嘉峪关市政府每年都要实施惠民实事,围绕该项工作,报纸每年都要刊出惠民实事巡礼稿件,如《“民生蛋糕”越来越香甜》《“俺困难群众心中有了底!”——我市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10%达到561元,月》等。这些稿件关注本地大事要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3.“中间接好人线”,就是立足于写好特色人物,挖掘特色人物丰富精神内涵,以其精神品质反映“地方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嘉峪关日报》在四版开设专版“雄关万象”,每周三定期刊出,刊登嘉峪关特色人物。如《扎根基层诠仁心》,刻画了医生共产党员周国庆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常常省出吃饭的时间多看几个病人”的敬业精神;《19年痴心播绿翠染雄关》,描写了“播绿使者”彭燕梅任劳任怨,为嘉峪关播下绿色希望的事迹;《为爱坚守——记全国文明家庭李小梅家庭》,描写了普通家庭妇女李小梅在丈夫高位截瘫、公公脑梗、婆婆失聪、孩子年幼的逆境中,用柔弱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一片晴天的故事;《信誉至上,25年没欠过良心账——记嘉峪关市第四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陶进刚》,描写了村民陶进刚依靠“诚信”,从无到有将粮油生意越做越大的故事。报纸通过对这些本土人物的报道,塑造了一大批可感可触、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先进人物,有血有肉地再现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传递了“真善美”,弘扬了正能量。

二、“嘉峪关故事”如何讲

如何讲好“嘉峪关故事”?这涉及到故事“讲述者”的采访形式、采访深度、“故事讲述”的方法技巧和故事的传播方式。《嘉峪关日报》通过以点带面、多跑基层、朴实文风和融媒传播等方式,把“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将“嘉峪关故事”春风化雨般“讲”入人们的心坎里。

1.用“以点带面”的叙事方法,抽丝剥茧般把握和反映事件全貌,在循序善诱中启人入“道”。

文者,贯道之器也。故事是最好的载体,载道亦传道。“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涉及到重大题材,《嘉峪关日报》在故事讲述上往往采取“以点带面”的叙事方法,用“个人”的“点”引出“整个事件”的“面”,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如《“双联”花开幸福来》稿件中,文章开篇描写了村民靳长明早晨起床干活情况,然后介绍靳长明家庭状况、扶贫给老靳家庭带来的可喜变化,这是个人的“点”;接下来用过渡句“塔湾村三组有46户农户,像靳长明家一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由脏乱差变成了干净美”,引出扶贫单位嘉峪关市委组织部对塔湾村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持、党建帮扶等各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情况,这是整个“面”的呈现。一个“点”不足以映射整个“面”,文章又描写了塔湾村三组组长崔全忠、村民梅双和塔湾村第一书记刘志亮在扶贫工作中的受益情况。这样就形成“多点映射一面”。这类文章点面结合,以人说事,把重点工作的“道”,用“人”去验证、去展示,见人、见事、见经验,比单纯的工作经验汇报、成果展示要吸引人,令人在不自觉中“人道”、“悟道”。

2.用“多跑基层”的采访方式.在一线“捉活鱼”“采鲜菜”,用鲜活的新闻素材增添“故事”的吸引力。

习总书记曾说过,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新闻工作者只有创造机会多下基层、潜身基层,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讲述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故事”。

嘉峪关日报社在三区(辖三镇)设立驻站记者,对发现的社区、村镇新闻线索及时跟踪采写。《嘉峪关日报》常态化开设“走转改·基层篇”“记者下基层”“记者进社区”等栏目,并将“下基层”稿件作为每月考核的硬性任务。《小支部撬动大发展》《八旬老人要入党》《最爱多肉小萌宠——兄弟俩将爱好做成产业》《西瓜甘甜瓜农乐》等一大批生动鲜活、带着泥土清香的稿件,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3.用“朴实文风”的表述方式,有的放矢,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文风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和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嘉峪关日报》始终坚持“三贴近”,力行“走转改”,特别是在转文风上,坚决摒弃“长空假”,倡导“短实新”,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打动人心。如《报道“两会”,看媒体人使出“洪荒之力”》中“官话、套话、车轱辘话,就不要采访了”“每临大会,自己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整天连轴转,来不及吃早饭,午饭随便扒拉两口,直到晚上新闻播出后才松一口气”;《西瓜甘甜瓜农乐》中“只等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小“吃货们”立马开启‘狂吃模式,‘推土机式扫荡吃法、‘生猛吞咽风卷残云吃法,怎一個‘快字了得?”。语言朴实新颖、接地气儿、冒热气儿,拉近了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群众的情感认同。

4.用“融媒传播”立体化报道模式,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把“好故事”“好声音”及时传递给基层群众。

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生动感人的“好故事”需要及时便捷的传播渠道。嘉峪关日报社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打造地方“中央厨房”,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模式。《嘉峪关日报》与日报周末版《雄关周末》、嘉峪关新闻网及时发布更新新闻,《嘉峪关日报》数字报、《雄关周末》数字报、《嘉峪关日报》手机客户端、《嘉峪关日报》微信公众号、嘉峪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实时跟进,形成立体传播态势。如《女童重症急需“熊猫血”情动全城》《爱心接力助花季少女勇战病魔》等稿件在《雄关周末》刊发的同时,嘉峪关日报微信公众号、嘉峪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及时跟进,引发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爱心,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一个动人的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新时代,谁会讲故事,谁讲的故事更能打动人,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听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地方新闻工作者应立足地方市情,多跑基层一线,深挖“好故事”素材,熟练掌握“讲故事”方法技巧,用生花妙笔讲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优品的“好故事”。

猜你喜欢

雄关嘉峪关中国故事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专访千百辉董事长沈永健先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雄关漫道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