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侨乡发展战略取向—福清市洪宽片区概念规划思考

2018-04-20孙晓彤

城乡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规划发展

■ 孙晓彤

福清洪宽是大福州地区一个传统的工业片区,由华侨领袖林文镜先生倡导建设,并用其父林洪宽先生名字命名,中共中央原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提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高度关怀。国务院于1992年批准成立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唯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宽片区集聚了一大批台资企业,属于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福清洪宽的区位

洪宽片区经过20年的建设,已经从当年的“海峡西岸第一村”发展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小城市,现状建设用地9.8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2012年工业产值160亿元。洪宽片区发展迅猛,然而从整个福州大都市区来看并不处于突出地位,虽然拥有多个荣耀,但在新的时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福清市洪宽片区概念规划》中,对洪宽的定位、发展战略如何调整,笔者从洪宽自身发展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方面进行了规划思考。

一、有机生长的空间开放战略

概念规划基于海峡西岸及福州大都市区的区域背景,研究洪宽在福州、福清、平潭等大区域中的功能、地位,区域一体化是海峡西岸地区当前以及未来的必然趋势,各种要素的流动将在更大范围及更广深度推进,洪宽需要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方位融入到区域一体化进程中。

图2 有机生长的空间开放战略

城市空间的整合与拓展因为区域条件变化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概念规划在新的价值导向与理念下重新审视集中和分散,重新思考空间结构的绩效等方面,力求实现一种可持续、公平而有效的空间布局。概念规划在充分借鉴相关理论和同类型城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空间战略。洪宽现状形成典型的单中心格局,中心城镇功能培育不足,未来洪宽需要以要素禀赋差异性推动空间的不均衡开发,以开放的空间格局实现大区域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的有机生长,提出从围城封闭到通透开放。现状洪宽虽然有虎溪、大北溪等河流穿城而过,但是滨水空间绿化不足,工业侵占了大量亲水岸线,成为缺乏人气的消极空间,未能有效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生态基质的联系。规划切实保证河流两侧的绿带宽度,构筑生态网络骨架,引导区域生态基质楔入城区;以滨水生态网络架构洪宽发展的特色空间格局。规划提出以区域产业置换调整为契机,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工业分散发展状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以及现状园区的整合,实现工业在城市外围的有序集聚。洪宽工业围城的格局将生活空间长期限定在以老城为中心的狭窄范围内,居住用地紧缺矛盾突出,必须推动工业用地整合,沿滨水生态廊道拓展生活用地,打破生活空间被生产空间包围的格局,实现向各个方向的有机生长,创造与区域生态环境结合紧密的开放的弹性生活空间。

二、协同引导的产业强化战略

作为中国经济未来重要的增长极,海西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洪宽应面向台湾,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衔接融合,坚定不移地将区域经济高地作为本地发展的主导联系方向,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引领城镇发展。

图3 协同引导的产业强化战略

规划分析全球产业转移已进入新的阶段,转移结构高度化明显,结构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转移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呈现制造、研发和服务一体化态势,并出现了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当前海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已呈现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中高端产业转变的特征,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升级特点。洪宽应该积极融入产业转移、结构升级的大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洪宽产业发展应充分关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序衔接和相互渗透,着力打造关键细分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植入新的技术元素,实现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产品的质性提升。概念规划提出应充分关注新兴产业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具有结合空间的产业,与宜居、乐活生活理念密切相关的产业,面向未来的低碳、绿色的朝阳产业,服务本地经济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本地面向区域的商贸物流产业。

概念规划提出努力解决土地资源、建设资金、人力资源三种实体要素的发展瓶颈,提高区域服务能力等软性要素的水平,发挥整合效益,获取竞争优势。洪宽的经济快速发展始于自下而上的侨资企业发展,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低效、粗放,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瓶颈凸显,转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规划认为洪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整合土地资源,解决用地紧张;积极培育创新发展的经济环境,吸引高智力人才,加大扶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育本地的人力技术人才;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来资金,重点激发本地资金的投资热情,解决资金缺口。规划还提出一方面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档次和品质,为高智力人才和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加快体制改革,改善投资体制环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洪宽集聚。

三、凸显侨乡的文化提升战略

洪宽近代华侨人才辈出,背井离乡的旅外华侨在侨居地念念不忘故土家园,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稍有盈余便慷慨解囊,资助家乡经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侨旗帜、福清光辉—洪宽工业村缔造者林文镜先生,与陈嘉庚先生的高风大德一脉相承。洪宽工业村的发展起源体现了爱国华侨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家乡发展的巨大贡献,体现出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系。

概念规划认为在洪宽,产业为表,侨乡为纲。工业村是海峡西岸地区最具独一性和品牌性的物化文化,应改善环境,提升海峡西岸第一村的旅游观光价值;洪宽作为侨领故里,是地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文特征,“侨乡”是最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精神文化,也是洪宽前20年经济发展及今后几十年全面发展的灵魂所在!

四、山水为本的生态保育战略

洪宽地处闽东,河网纵横,水系发达,以虎溪、大北溪等河流为主脉,另有大小水库3座,支流水塘众多。洪宽三面为金鸡山、门前山、天下山、人山等背景山体,植被丰富,景色优美。平原水乡是福清市的基本特征,洪宽又同时拥有福建重要风景旅游区石竹山脉的余脉,是福清中心城区北部难得的山水共享的小城市。因此洪宽生态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持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要保护河流水系基本骨架,保障重大水运工程和水利设施的社会职能,又要保护山水交汇的生态敏感地区。概念规划引入积极保护的理念,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在平原水乡营造山、水、城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图4 山水为本的生态保育战略

五、等级明晰的服务共享战略

概念规划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现状、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潜力,形成“中心区—居住区—村庄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分别为一定规模的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等级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体系遵循由下到上逐级共享的模式,小规模的设施尽量全面覆盖,并在实际配置过程中按照人口密度的分布以及距离中心区的远近确定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大规模的设施向城区集中,按照实际需求及潜在服务人群确定等级和规模,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城乡共享。

概念规划认为洪宽属于相对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已经不再是最大问题,反而是公共服务在各乡村以及城区之间的空间不均衡更为严重。规划提出空间均衡不是简单的空间均等化,并确定根据规划区不同等级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资源特征、交通区位条件等,结合服务人群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长远动态的眼光,较为灵活地进行布局,使城乡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即在基于不同出行方式的合理可达性范围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供充分选择。

图5 等级明晰的服务共享战略

六、注重民生的制度优化战略

制度优化是一系列综合配套的体系和集成,其中应重点关注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措施。制度优化应立足发展的长远目标,以长远的合理目标来引导未来的改革发展。注重远近结合,避免只看当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制定可行的近期行动计划和制度保障,坚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勇敢应对改革可能引起的短期阵痛。

概念规划认为新时期新洪宽发展的关键是找到整体和局部之间,以及政府、市场和民众之间利益的结合点,促进洪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关注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笔者深刻感受到了转型、创新发展下规划理念、思路与方法的变化,总结了如下几点启示:第一、当今社会和城市发展都面临转型,人的需求也在转变,生态文明、宜居幸福、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市民、政府共同的价值目标,城乡规划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战略思维,必须对地方建设起到引领作用。第二、在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面临新的机遇情况下,规划的价值观和理念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不仅需要大区域、大背景、大结构等宏观研究论证,更需要提炼特色、注重细节、关注人的需求。第三、针对小城市,由于管理体制、实施机制的不同,具体定位及战略的制定也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规划发展
公共服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