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慕课在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8-04-19张纪才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

摘要:在信息化教学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日语教学引入“慕课”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日语教学中引入“慕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慕课 MOOC;大学日语;教学模式

1.前言:

《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而2013年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慕课”元年。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清华大学打造的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从目前国内流行的微课分享平台来看,在内容上虽然覆盖了计算机科学、金融、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众多领域,但日语教学的课程数量十分罕见,可见目前慕课尚未大范围应用于日语教学中。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日语教学的问题日益突出,将慕课引入到二外日语教学中,到底利弊如何,本文将作进一步探讨。

2.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2.1教材单一,课时有限

我校大学日语开设4个学期,每学期66学时,周课时量6学时,共计264学时,与大学英语课时量相同。但大学日语学生为零基础,从发音阶段学起,在经过四个学期学习,一方面要掌握常用词汇与语法,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口语与听力训练,与大学英语比较,大学日语课程授课内容多,更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教材的选择上,目前我校大学日语选用的教材是《新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以及《新标准日语听力教程·初级1/2》。标准日本语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公共日语与二外日语的最权威教材,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内容过于针对留学,实际应用性稍弱,且内容略落后于当前大学生实际需要。

2.2学生实际需要与教学内容存在矛盾

选择学习大学日语课程的学生,一般对外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希望提高听力水平,有些学生对口语能力有着迫切需要,还有对文学作品鉴赏有需求的学生,这就对课程内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语言的学习必须积累词汇与语法,课堂上语法与词汇的讲解必不可少,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练习新句型,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且语言达成感不足。另一方面,若是有针对性地补充文学、口语等拓展知识,又会让本就紧张的学时更加捉襟见肘,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3.慕课在大学日语课程中的实践

笔者以我校大学日语语音入门课、文学拓展课为例,试图分析MOOC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3.1慕课教学的优越性

首先,入门课阶段,需要扎实地识记50音图,书写平片假名。传统授课老师往往会采用手写板书,结合PPT,穿插假名图片讲解,有经验的老师,为了让语音课更加充满趣味性,还会播放动漫视频资料。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受假名的书写与发音,往往进度十分慢。最重要的五个元音,光给每名学生纠音几乎就要占用30分钟的时间,既占用时间,也很难兼顾每一名学生,但入门课基础不牢,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旦跟不上进度,就很难进入跟上后期的进阶课程了。在有慕课平台的现在,语音课就会完全不同,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提前将发音课程上传到慕课平台,方便学生利用闲散时间,以及学习热情提前学习或课后巩固学习。例如: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时下流行的日剧或者声优配音版五十音图,剪辑上传;或者可以将五十音图分行制作,穿插一些很容易学会的单词,边学发音,边学单词。通过慕课这种形式,学生在课上更多的时候可以着重听自己的不足,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增加学习兴趣,扩充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

标日有很多课与日本文化、日本文学联系十分紧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课上老师串讲日本文学概况,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以及作品介绍。俳句通常会介绍松尾芭蕉与小林一茶,选2首代表性俳句分析与讲解,有时学生会充满兴趣,创作欲十足,限于课上时间有限,很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我们作为老师,其实除了重视教给了学生什么,更在乎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愿意学什么。笔者的个人经验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以视频形式制作出来,最后各个小组之间共享课程资料,制作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分享的过程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占有率。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辅助、协助的作用,最后将学生制成的课程精选成慕课资料的一部分。这种突破传统形式的授课方式,可以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学到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确保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2慕课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教师录制微课,需要搜集多种视频音频资料,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剪辑与制作水平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为视频资料;

第二,慕课的制作周期较长,并不是一名或是几名老师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定的周期与资金,并需要学校层面提供支持与平台;

第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不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在慕课的利用上存在极大差异,这就造成课上内容的过难或是过于简单的问题,如何督促学生完成慕课学习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

4.结语

国内关于慕课的研究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未来的教学中,像慕课这样的非传统授课形式会变得愈加普遍。慕课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有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将慕课引入到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具体策略还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东旭.MOOCs 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

[2]杨景.MOOC視野下的日语专业课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18)

[3]张辉欣.将微课引入到商务日语教学的研究[J].科教研究,2014(8)

[4]李莹.微课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考试周刊,2014(90)

[5]刘倩.慕课背景下日语教学改革初探[J].亚太教育,2015(11)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张纪才(1988-)男,黑龙江五常人,武警工程大学教师,助教,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日本福井大学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