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性诗心一体裁
——刘喜廷导演艺术欣赏

2018-04-18黄莉莉

新世纪剧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灵性唢呐桃花

黄莉莉

从事多年舞台剧评论工作,我看了很多戏,对国内的著名戏剧导演,特别是本省的戏剧导演,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的艺术风格,他们作为艺术工作者个人的魅力所在,他们的性格特点,甚至日常习惯等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在那些成果丰硕的戏剧导演身上,都有着艺术品位较高、修养较为全面、眼光敏锐、独到等特点,作为个体,有的导演让我感到非常尊敬,有的导演让我觉得非常亲切,而刘喜廷导演,是一位让我很喜欢的导演,是的,很喜欢。

在刘导身上,集中了让我觉得尊敬、亲切等一切因素,还要加上情趣相投,艺术感觉相近,人品高尚,才气纵横,有极高的能力却又不端着,这些,都让我喜欢。

想要比较全面地阐述刘喜廷导演的艺术风格是很困难的,自然是我的学养不够,对于刘导的很多艺术手段,我非常欣赏,但是由于我学习文学出身,分析剧本在行,对于舞台二度创作始终隔着一层,所以说不出所以然。在这里我想尽最大的努力描述我对于刘喜廷戏剧导演艺术的感受。

大体上,我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一,优美的情怀。二,灵性的想象。三,诗意的表达。

在我的印象中,刘喜廷导演的艺术特点,最重要的是他一生对于美的追求。这个美,是从内到外的,精神之美,自然之美,缺一不可。而如何来表达这种美感呢?是他用自己充满灵性的创造力和诗意的表现方式来实现的。

刘喜廷导演是一位有着优美情怀的艺术家,回看刘导这数十年的戏剧作品,这种情怀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他的心始终追随着美的召唤,向往着美丽真实的精神境界。他对于美的感知是那么强烈,是那么敏锐,他的表达方法是那么准确而又细腻,那么充满灵性,让我从心底钦佩。即使是在现实主义风格浓郁的作品中,也闪耀着浪漫的理想主义光芒。《报春花》《三月桃花水》《勾魂唢呐》《凌河影人》《带陌生女人回家》……那些美丽的人物形象,美丽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深深地庆幸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真诚、善良、纯洁,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前行的勇气。

《凌河影人》剧照

刘喜廷导演是一位永葆青春的导演,这个青春,是艺术上的永远年轻,永远求新,永远怀着一颗童稚的探求未知的心。他对于时代发展、社会思潮的感知是非常敏锐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且,由于他的智慧,他永远会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新的事物,学会新的方法,这让他保持了恒久的青春,看他导演的戏剧,始终有一种内在的向上的力量鼓舞人心。

辽艺的大导演,我在舞台上和排练场看过他们作品和排戏情况的不少。比如肖汀、刘家荣、丁尼等等,其实认识刘喜廷导演比他们要晚一些。而让我从心底深深喜爱上刘导戏剧的,是那部《三月桃花水》。

记得大约是1999年,我刚刚担任省艺研所的副所长,和几位同事一块到大连看新剧目展演。那一次展演,大连出了好几台不错的剧目,但是让我深深喜欢念念不忘的,就是《三月桃花水》。因为那是一部洋溢着诗情,美丽得让人落泪但又充满喜悦的作品。

我没有看过剧本,但就我看到的舞台呈现来说,《三月桃花 水》是一部具有诗意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还是舞台所呈现的艺术氛围,也包括了演员外在形象及表演,都充满诗性。

《三月桃花水》全剧只有四个角色,舞台场景是一条船。说的是山沟里的女孩桃花被卖给船工天龙做媳妇,之后的一天一夜里,桃花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开始,她是兴奋的,甚至是幸福的,因为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了大海,来到了渔船上。桃花的美丽和天真打动了船长赵东风,产生了对桃花的占有欲,他用金钱打动桃花,向她描述与他在一起将拥有的生活和未来。桃花的内心波澜起伏,在船长和天龙的争执中。老船工老宋不动声色地用自己的经验点拨了桃花,使桃花明白,自己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人,而应该走自己的路。

舞台上,既可以瞬间千年,也可以让时间迟滞。但要表现一个女孩一天一夜间的心理巨变,并且表现得流畅、细腻,具有合理性和可信度,需要导演对于生活的深刻把握和简洁凝练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月桃花水》的舞台是具有象征性的,它被设计成了一条船的样子,船身旋转之中场景变换,而人物活动空间的变换也暗示着人物心理的变换,当人物之间发生争执时,船身的摇晃成为了人物内心犹疑、矛盾的外化体现。

刚上船时,桃花与天龙的有一段对话,场上是黑的,只能听见两个人的对白,桃花的饰演者于伟用声音形象地把农村女孩的羞涩和走出山沟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后,她用大段大段的心灵独白,把桃花的内心变化一步步展现出来。而全剧的结尾,当背光亮起,一幅海滨城市的繁华街景呈现在天幕上,桃花跑上船舱的高点,高喊“这才是俺要去的地方”!让所有的观众为这个崭新的生命喜悦和激动。

于伟当时还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演员,看过剧团介绍,为了塑造好这个形象,刘喜廷导演对她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在对白上、形体上赋予了桃花这个人物很多独特的东西,让这个外表美丽的女孩拥有了灵魂的美丽,使这一个农家女孩的形象本身就像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成为新时期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刘喜廷导演的戏剧,我们在他的舞台上能感受到诗意弥漫,那里有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在那里,观众能够体验到人如何用艺术关照生活,也能认识到艺术是人类灵魂的栖息之所。刘导的作品,节奏、韵律是那么有抒情性,有音乐性。即使是反映严峻的生活与思想的激烈碰撞,也不失艺术的本色。那些戏剧中的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有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那种优美的浪漫的精神,如阳光一般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人们都称道他导演的《报春花》,在李健与吴一萍,还有李红兰的场面调度上,刘喜廷导演的全面的艺术修养,高度地体现出来,这里有内在的音乐节奏,有戏曲的表现手段,既是严肃的思想斗争,也是富有魅力的艺术表演,高度凝练,高度准确。还比如说,刘喜廷导演根据《报春花》的内容与特点,设计出贯穿全剧总体构思的“春”字,给每一场戏分别命名:春风、催春、春潮、春雨、春寒、春花吐蕊、满园春色,在观众的眼里,那些绚丽多彩的丁香花、报春花、梨花、紫藤花,带来了春风,驱散了严寒,本身就是春意盎然的诗篇。

戏剧界的前辈们说,刘喜廷导演极其聪明,特别有灵气,我也深深领会了这种智慧运用在艺术作品中所产生的魅力。

灵性,指人天赋的智慧,聪明才智;也指精神,灵魂。在刘喜廷导演的戏里,这种灵性贯穿了他在整个作品中的创作。在《勾魂唢呐》《三月桃花水》《带陌生女人回家》中,我们看到了刘导舞台处理的聪明,机巧,以及它带来的舞台的丰富性,并且由此通过舞台表演直通观众心灵的感动、感悟。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话剧《勾魂唢呐》。《勾魂唢呐》是一部90岁的老太太回忆自己一生的独角戏,全剧情节都是老太太的人生记忆,从她20岁出嫁开始,她一生中的几个重要人生片段: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诉说自我人生,从年轻说到迟暮,从民国说到伪满,从解放后说到文化大革命,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这个戏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场景,没有完整的一贯到底的外部情节,主人公的思绪飘忽驰骋。作者以人物活跃的内心思绪与意识流的跳动方式,推动剧情的进展。为着充分外化人物的内心隐秘、情感波澜和精神境界,在表现方法上,它将现实与梦幻,写实与写意,有意识、无意识与潜意识多种手段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现实、虚幻、怪异、奇妙的戏剧情境,这是一种色彩斑斓、既陌生又新颖的随意性很强的情境。一个舞台,一个人的表演,一个人的一生,这可以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也可以是一次极大的创新。而这首先是对导演的挑战。

首先,《勾魂唢呐》需要解决的是,一个人流动的思绪如何在舞台上鲜明地呈现出来——这种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的编剧方法,回顾一个人一生的数个片段,它是流动的、跳跃的,舞台表达要流畅,要让观众看懂,首先处理时空流转是个难题。刘导使用了转台,转台每一次移动,就象征着人生迁移。在转台旋转中,一个个片段组成了完整的人生。《勾魂唢呐》另一个要解决的难题是,只有一个人支撑的舞台上如何让它的魅力足以吸引观众?恐怕仅仅靠独白靠演员台词功力是难以完成的。刘喜廷导演决定使用多种表演形式。所以这部剧直接表现出导演的设计能力和演员的表演功力,要在独白的基础上有更丰富的表演,比如穿插的歌舞表演,较为夸张和强烈的形体动作,甚至还要运用传统京剧的圆场技巧等。这部戏成功地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元素,使得舞台上的独角戏一点都不枯燥,一点都不寡淡。《勾魂唢呐》还把老太太的人生片段用一支唢呐曲连缀起来,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绪随着唢呐曲的流动而被调动起来,通过演员的叙述和表演再去感染剧场中的观众。这个戏的音响道具也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它勾起老太太的无限思绪和种种遐想,也是它伴随这种回顾的情绪起落与情境变换,时断时续,若隐若现,加强了戏剧效果。刘导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台完整和谐、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舞台形象。这部作品调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报道,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高度评价该剧“新、奇、特”,代表了观众对这部戏的印象。

《凌河影人》剧照

《人参娃娃》剧照

编剧孙建业说:“我要感谢导演和演员,将这个不太好在舞台呈现的有些片段性和意识流的剧本很好地表现出来,导演的功力提升了剧本的不足,演员又通过自己的不凡表现把剧本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完整解析出来,很好,很好。”以上是我用《勾魂唢呐》说明了刘喜廷导演的灵性产生的创造力为我们带来了如此的艺术感染力。因为灵性的本质是对世界的感知,万物有灵,一个人有灵性,他就容易感受到万物的灵性,具有与万物和谐的心性。而创作者的灵性也会触碰观众的灵性,从而与之融为一体。

我们和刘导在年龄上有差距,我是刘导的晚辈,但我一开始就说了,我除了对刘导尊敬,钦佩,还有深深地喜欢,他和我还有比我更晚一些的人没有年龄差,他的敏捷的心理活动是我们良好沟通的基础。另外,有灵性的人外在表现为比较善良,童真,喜欢大自然,富有同情心,就是所谓有赤子之心。他对生命充满了热情,总是能从中发现美。这些,都是我喜欢刘导的理由。刘导的灵性是他的灵魂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化力。因为它是智慧的。这一点,与刘导有过更多合作的编剧谢海威、李宝群,我相信他们都会赞同。

刘喜廷导演的戏剧作品特别多,并且横跨多剧种,都成就非凡,这与他成长的历程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有关。我听过刘导的自述,知道他的工作经历,他在话剧、芭蕾舞、京剧、儿童剧、歌剧表演团体工作过,年轻时还在戏剧部研究室研究了三年表演,并多次进行专业进修。他喜欢读书,没有上过正式的大学,但是所读的书却不输于任何学校出来的人。他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个了不起的戏剧团体中跟着艺术大家学习,洛汀、张水华、万籁天、肖汀、林农、马可这样一批老师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由于他的聪敏好学,他还获得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条件,而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增长知识的机会,广学博收,融会贯通,成就了他全套的本事。

刘导说过:“我没有上过什么大学,却在大学研究室当过研究员,各种实践造就了我。我上的是‘社会 大学’,我从不和别人去攀比,我只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的下一个戏就要和这个戏不一样。”即使是全国数十个剧团都在演一个剧本的时候,刘导也要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这一台戏来。

刘喜廷导演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我们都说,他从来不是一个固守过去观念与成就的人,他说:“我认为,戏剧应该现代化。你要写人、在舞台上塑造形象,时代前进了,戏剧也应该前进,老一套没市场,就应该现代化。要创新,有新的东西,受众才会接受。‘发送美学’和‘接受美学’才能接上火儿。”这就是他在今天仍然走在全国戏剧创作的前头,不断有佳作产生的原因。

刘导是主张话剧民族化的,他身体力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看得到民族文化的精神,比如《报春花》、比如《勾魂唢呐》、比如《凌河影人》,手段十分丰富,在写实的基础上提炼、提升,形成象征意义。那种灵性,那种诗意,那种含蓄又凝练、准确的表现方法,无不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抽象的、写意的特征。

最近,经过刘导重新修改整理的《人参娃娃》进京演出,受到小朋友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与称赞,刘导从30余年前到今天,与小朋友们中间从来没有一点“隔”,这最好地证明了刘喜廷导演心境的纯真、

猜你喜欢

灵性唢呐桃花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又听唢呐
氤氲灵性画图开——傅抱石四十年代绘画展览综述
唢呐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桃花琐话
清明,又见桃花红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