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与临床诊治措施

2018-04-18魏俊红

关键词:病史脑血管房颤

魏俊红

(苏州金阊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急性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再发CVA的几率远远高于无脑卒中患者[2]。本文分析了具有脑卒中病史患者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作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42-88岁,平均为(66.5±6.8)岁。其中,26例再发CVA,另54例未再发CVA。

1.2 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酒、吸烟、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症、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及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发生情况,然后作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组80例患者分为CVA组与未再发CVA组两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两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所占比例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2.2 两组再发CVA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26例(11.1%)患者再发CVA,其中,19例为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两组呼吸机通气>48 h、住院时间、入住ICU>48h、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房颤以及病死率差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再发CVA危险因素分析 [n(%)]

2.3 再发CVA相关因素分析

经过因素分析显示,LVEF≤35%、重度双侧经动脉狭窄、房颤、低血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均是再发CVA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再发CVA相关因素分析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病史新发CVA的危险因素,故有脑卒中病史患者更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2]。目前,关于脑卒中病史患者再发CVA的研究报道尚较少见[3]。本研究资料显示,26例(32.5%)患者再发CVA。

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病理及生理机制为再灌注损伤所致微血栓以及神经细胞变化[4,5]。既往研究认为,男性脑卒中病史患者再发CVA的风险较女性更大,本研究中中26例再发CVA患者中,80.8%为男性,19.2%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0.24,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可能是由于男性患者多饮酒、吸烟等,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6]。但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并不是本组病例再发CVA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样本较小及病例选择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主动脉病变部位、闭塞病史以及颈动脉狭窄等均容易引起脑梗死[7]。

本研究资料显示,重度双侧经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患者出现CVA,占17.9%,与未再发CVA患者相比差异显著,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为脑卒中患者在发CVA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是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大。本研究资料显示,房颤也是脑卒中患者再发CVA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病史是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梗死伴发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多存在较高的再卒中发生率[8]。在一定条件下,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属于同源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包含了脑血管以及心脏等在内的全身性血管疾病,故部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往往合并脑卒中。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较高的再发CVA风险[9]。本研究结果显示,LVEF≤35.0%以及低血压均为再发CVA的高危因素。左心射血分数偏低以及低血压均可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尤其是对于存在脑卒中病史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脑动脉硬化,还可能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等。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通过侧支循环以及血压升高等方式进行代偿,而低血压导致患者的代偿机制受到影响,更容易复发CVA[10]。提示对于脑卒中病史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积极矫正心功能对于预防CVA再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入住ICU> 48h、呼吸机通气>48h以及病死率均较未再发CVA患者更多。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再发CVA率,LVEF≤35%、重度双侧经动脉狭窄、房颤、低血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均是再发CVA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积极予以房颤抗凝治疗、降低血压波动等,对于预防和降低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作用。

[1] 王 滨,贾 明,刘 楠等.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1):1632-1634.

[2] 任 虹,苏小平.26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35.

[3] 张 华,毕 齐.脑卒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术后再发急性脑血管病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62-265,294.

[4] 张 红,代志刚,董希伟,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2):77-78.

[5] 吕萍萍,朱 立,郦阳明,等.缺血后处理对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5):849-851.

[6] 姜翠翠,夏满莉,王 敏,等.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27-330.

[7] 江明宏,黄 雄,曹雪滨.主动脉夹层累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脑梗死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1):1098.

[8] 陈 莉,莫雪安,陈 娅,等.TCD与CTA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闭塞的对比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6):359-361.

[9] 孙晓顺.二甲双胍对伴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再发卒中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63-64.

[10] 王海燕,王 霞.急性脑血管意外并脑心综合征46例临床回顾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1):4419-4420.

猜你喜欢

病史脑血管房颤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