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教材单元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8-04-17唐福玖

新课程·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教科书策略

唐福玖

摘 要:新高中语文教科书推广使用已经十年,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教材已经基本得到推广,但其间教师在利用教材教学时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師需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语文教材单元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科书;单元教学;策略

教材是国家意识的体现,是课程理念的具体化,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教材本身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按部就班,割裂单元内在的主题和精神价值,一篇一篇地教,成为教材的代言人;二是局限于教材篇目,引申少,开放性、弹性空间不足,不能援引同风格课外篇目增进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难以拔高;三是肤浅的文本解读,削弱利用教材进行母语教育的意识;四是只重阅读鉴赏,忽视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培养残缺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优化对教材的使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做研究型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体例,树立贯通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当前比较时髦、受到很多“懒惰”老师欢迎的一个口号就是教育要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老师要退居其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课标的理念是好的,但却被无责任心的老师曲意逢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恰恰是表明老师的责任更重大,比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更加注重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其实就是要求老师要做研究性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语文。钱理群认为中学教育的真正危机是“中学老师是‘沉默的大多数”。但笔者认为这种“沉默”不仅仅是没有发言权,更重要的是没有发言权的资本,教师自己不读书,不研究教学,只是打着新课程理念的旗号,进行着沉闷毫无创新的教学。大多数教师之所以只能做到教教材,变身教材的代言人,而不能做到借教材教,进行发挥、创新,原因就在于教师自己没有好好对教材编排的体例、结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能从宏观上把控教材,只有狭隘的教材观,最终囿于教材,一篇一篇地毫无生气地教。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变身研究者,潜心研究教材,形成自己的教材观,占据制高点,成为航行路上的舵手,教学才能创新。

二、搞好必修部分教学,让语文能力和素养落到实处,为选修教学铺路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是一个由“言”到“文”,再由“文”到“心”的过程,再怎么强调把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都不为过。任何思想都依托于文字,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潜心品味、琢磨、感受语言文字,进一步和作者在文章中进行文章、文学、文化的对话,最后启迪心智,引起共鸣。而这种品味、琢磨、感受语言文字能力就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修部分在一年半左右完成,后面的选修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量更是相当大的。但前一年半的必修部分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教师在充分研究必选修教材在体例、内容上的关联后,还得重点放到必修部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母语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感知文字中获得语言基本技能的锻炼,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年半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文字知识、文体知识等)的积累,阅读方法鉴赏知识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那么我们的文本解读不再肤浅,课堂教学不再空洞,在后一年的内容难度较大的选修部分教学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互文相通,实施渗透教学

在具体利用教材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具备“互文相通,渗透教学”的观念。一是打通课内,注意篇与篇前后在思想上的沟通,必修五册某些内容教学可以实现文本互证,如实用性较强的科普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可以进行贯通教学。必修和选修也可以渗透教学,大可不必把必修和选修上课的时间规定得过死,如教学必修的新闻和传记文章时利用选修系列中的“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阅读方法提示和部分内容来进行课内迁移;又如在教必修古代诗歌和古代散文时,可以先把《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概况的内容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有整体宏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是适当沟通课外,老师教学时要有开阔的眼光和胸怀,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能视而不见,要有所渗透。首先是对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涉及课外但对理解课内有关内容需要引申、渗透,如进行古典作品教学时,注释中涉及的古代典章制度要适当讲解,像《诗经》两首中涉及的古代贸易方式、古代桑树文化、古代战车规格等等需要适当引申。其次是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课外的资料需要互文相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到知人论世,如教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沈从文《边城》时,我们需要引用他们自己的相关文艺观点来佐证,要不然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灌输的空洞观念,造成主题思想上理解的困难。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更是国家意识和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师自身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善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母语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精神文化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誗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教科书策略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