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

2018-04-16何翼飞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引导运用创新

何翼飞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巧妙融合,有效增强课堂的参与率和实效性。在运用“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时应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凸显核心,探究讨论;借鉴整合,实现创新。同时,要在引导中探究、创新中注重课堂的“主体性”“启发性”“实效性”。

[关键词]“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6602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力求将学生的个性转化为特长和能力,这必然要在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和行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既要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又要以教师的“教”为引导,使学生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改进创新中不跑题、不放松,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正好与其相契合,是值得广大教师探讨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模式建立,固定中有灵活

“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点进行引导,结合问题台阶、实验验证、合作讨论等方式延伸学生的思维,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深度,最终使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实现创新,进而

综合提高

学生的化学素养。“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模式一定要灵活,学生的观点、思维要得到及时的引导,这就要求师生要共同参与、交流互动,在交往、交流、交际的过程中实现互联、互助、互促。在“引导”“探究”“创新”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校设备、学生特点灵活创建策略,如在探究环节,可结合观察、比较、猜想、假设、计划、调查、实验、归纳、总结、表达、交流、迁移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以使策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课堂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建设性等特点,能使学生更为客观、全面地学习,在讨论和提高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案例分析,实践中显默契

课堂是各种教学模式成长的平台,只有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修正和创新,才能使“引导—探究—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更成熟、更完善。本文以“铁生锈的条件”为例,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供大家参考。

1.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生活就是一个化学素材的宝库,情境可以有效地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在最近发展区内,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使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回忆和讨论中顺利进入课堂学习。

情境启发:校园设备中有哪些是铁制品?哪个地方的铁容易生锈?被腐蚀的铁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这个生活现象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表达铁生锈的位置和现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展示图片,以肯定学生的观察和观点。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认识到了铁腐蚀的危害性,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铁会腐蚀?怎样才能不让铁腐蚀?这些问题的自然生成不仅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程,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积极。

2.凸显核心,探究讨论

发散是思维的特质之一。学生可以从某个情境发散到各个方面,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整理,然后提炼中心,为学生思维提供一定的方向,进而分析重、难点,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问题引导: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使学生的讨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其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确保学生思考讨论的全面性;

教师

鼓励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提示学生猜想的依据,以确保讨论的科学性。

学生合作讨论:(1)与水有关。依据:校园内空调架的下部易生锈。(2)与氧气有关。依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的氧化物。(3)与空气中的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无关。依据:金属焊接时用二氧化碳做保护气。

激烈的讨论有效地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形成了综合性的观点,得出了“铁生锈与水、氧气都有关”的结论。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寻找一些依据,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这种双效课堂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3.借鉴整合,实现创新

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猜想,更需要小心求证。教师应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创新与提升。在求证创新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仪器

和试剂,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仪器和试剂,帮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画装置图、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总结中实现相互之间的借鉴整合以及科学创新。

如学生的实验创新之一:利用A、B、C三个试管进行对比实验,A中为水、空气;B中为干燥的空气(内有干燥剂);C中充满蒸馏水

这组实验让学生学会了耐心、细心地處理实验步骤,学会了并列对比和以时间为轴的纵向对比。该实验不仅使学生一步步接近了铁生锈的本质,还让学生领悟到了实验创新的一般方法:创新不仅仅是大胆的改革,更是细致、严谨的设计。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非常兴奋,体现了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了学生更强劲的学习动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提炼总结,反思中切要点

任何优秀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课堂,唯有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发挥其优势和能量。然而课堂教学又具有不可预设性,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学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尽可能地实现师生默契,共同演绎高效课堂。

1.引导中注重课堂的“主体性”

“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步是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和指明一个方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最终实现思维的解放,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让教师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动态,在学生的自由发挥中进行有效引导。

2.探究中注重课堂的“启发性”

“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在探究中,教师要注重启发性的引导,要能够针对学生讨论的重点,将核心问题剥离出来,慢慢将无序的“讨论”变为有序的“探究”,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学会猜想,在猜想中学会逻辑推理,让学生始终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前行,在不断的辨析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味地问题引导,避免对学生思维的牵制,多利用启发式的鼓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以使学生能够主动猜想、倾听和借鉴,促进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破裂和新知识体系的建立。

3.创新中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落实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落实,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创新成果,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猜想,对知识、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和了解,进而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验操作、现象管理和总结反思上。学生要根据相关材料的搜集、分析、整合得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并利用实验基本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创新过程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求实精神,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创新不是简单的实验改进和创造,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树立应用化学的意识。

总之,“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导、探究、创新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环节,需要教师灵活地进行调控,机智地将学生的情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兴趣、情感、态度和能力的融合,综合性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引导运用创新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