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

2018-04-13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廊道遗产济南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随着济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部分老工业区随着历史变迁逐步迁出中心城区,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济南市正面临着城市更新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老工业区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对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深远意义。

济南,中国近代第一个自行开埠通商、主动进行资本主义化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近现代工业城市之一。现存丰富的工业遗产,生动展现了济南辉煌工业历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活化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要求[1]。

老工业区内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是工业遗产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保护价值评估、名录制定、保护体系的建构等方方面面,其中保护体系的建构尤为重要。在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中,常常以企业厂区为研究对象,这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1]:老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是否只局限于厂区的保护?因为生产和行业规范的需要,企业往往会对厂区内的工业建筑进行不断翻新、重建和改造,如何更精确地落实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和细化保护对象?工业遗产的保护如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进行衔接?工业遗产的保护活化又如何与城市的发展产生互动,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

1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现存问题

1.1 研究范围与对象

本文所界定的工业遗产研究对象,是济南中心城1 022 km2内(图1),1875年洋务运动官办工业以来,建成时间超过50年以上,涉及纺纱、面粉、染织、化工、机械等工业门类,展现济南工艺流程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社会价值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存及其设备,包括工业建筑、仓储建筑、运输设备、附属功能建筑。除单体形式的建/构筑物外,本次研究对象将扩展至工业遗产密集的老工业区、厂区等。

经文献梳理、现场调研和访谈,初步判定有58处厂区有实物遗存,可成为工业遗产的潜在线索。

图1 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示意图(来源: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研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报告)

1.2 历史脉络与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此处的“历史”应当包括近现代的工业文明历史,将工业遗产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总体框架中来,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沿革的重要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济南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价值纳入名城的保护价值体系之中。

本文对济南的近现代工业发展进行了综述,并从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对济南工业遗产的总体价值进行了梳理。

1.2.1 历史脉络

济南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自1875年,以山东机械局建立为标志,官办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萌芽期[2];第二阶段,自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济南自开商埠,以民族工业发展为主的近代工业发展时期[3];第三阶段,自1949年,济南开始编制实施《济南市都市计划纲要》,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政策,大力发展以国家为投资主体的工业;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以工业布局园区化为标志的市场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鼓励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

开埠之前,济南受“民族自强”的政策驱动影响,近代工业开始萌芽;开埠至1949年,在对新商品巨大市场需求带动下,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和政策优惠,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在市场主导下,工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至1978年,在国家政策主导下,济南由单一的轻工业城市转变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并重发展。1978年后,济南受改革开发下的市场经济影响,工业以园区化的方式快速发展。

1.2.2 历史价值

济南工业遗产推动济南成为中国近代内陆铁路沿线自开商埠的大型城市,形成辐射胶济沿线的民族工商业[4]。济南是近代最早自开商埠的城市之一,自开商埠后政策和财政支持、区位交通优势带来的新商品和原料的中转枢纽地位,以及对新商品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济南成为同时期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中民族工业发展的代表。

1.2.3 科技价值

济南的机械、纺织、面粉、造纸等近现代工业技术和产品开创国内先河,且远销海外。

济南造纸、面粉等工业技术开创了山东省乃至国内先河。如1909年建成开业的泺源造纸厂,是山东第一家机制纸厂,同时也是全国最早的机制纸厂之一;1921年,由苗氏实业家苗杏林和苗星恒创办的成丰面粉厂,从美国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磨等设备,开创了济南生产“机制面粉”的先河。

济南机械工业产品弥补了国家技术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6年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研制成功黄河JN150型8吨载重汽车、济南市机动脚踏车厂(原济南自行车零件厂)试制成功的15型机动脚踏车、山东电子设备厂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的磁芯自动板测试机等243种产品,弥补了国家机械产品的空白。

机械工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和竞争力:如1955年以来,以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为代表的机械工业生产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士、西德、罗马尼亚、东南亚、非洲等86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外国公司合作研发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改良,生产出来的产品返销国际市场,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外汇收入。

1.2.4 艺术价值

济南工业遗产体现了济南各个时期工业建筑的典型特征。开埠前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济南近代工业创始于清朝末年,其标志是光绪元年(1875年)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所创建的山东机器局。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建筑,虽已出现西方建筑元素,但仍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

开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受来自殖民国家的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埠后西方建筑技术和风格,以及新材料、新设备随之大量涌入,济南近代工业建筑呈现出中西结合的风格。在建筑结构方面,砖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并存;在建筑形式上,在传统建筑样式的基础上,融合德国日耳曼建筑的风格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进入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阶段。功能方面,工业建筑有了更为细化的使用要求,如纺织厂中的恒温恒湿车间,机械制造厂中的冷热加工车间等,属于现代工业建筑体系。

1.2.5 社会文化价值

济南工业遗产所体现的近现代工业发展是带动济南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力,承载着济南人民对国家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老厂、城市深厚的情感。济南工业发展承载着国人外争利权、内促富强的民族责任感。

独特企业文化寄托着员工家属独特情感。济南很多近现代工业企业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如特殊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奖项荣誉、厂歌、口号、章程、厂志、厂区环境小品、文字影像记录、题字和字画等,将员工及家属紧密联合在一起,甚至在特定时期成为济南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济南特殊城市记忆和丰厚文化遗产。

1.2.6 融入名城的价值特色

上述的价值特色,是济南工业遗产作为重要近现代遗产的有力支撑,见证了济南作为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①《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的价值特色之一。。济南工业遗产保护框架的建构应该体现上述的价值构成,反映保护要素的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

1.3 保存现状与问题总结

1.3.1 产业梳理

从现存的济南122家(企业)工业遗产线索的分布和分类进行梳理(图2)。在产业门类方面,济南形成了12个主要的工业门类,其中轻工、机械、食品、化工的企业数量最多,产品和科技的成就也较高。

图2 122处厂区的产业分布与廊道关系示意图(来源: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研究报告)

空间分布方面,大都沿铁路(津浦、胶济铁路)、河流(小清河、工商河)分布,利用水陆交通便利,就地取材(工业用水),各产业门类自身分布相对集中。

1.3.2 现存问题

济南工业遗产线索丰富,但工业围城的布局特征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发展格局。工业建构筑物的保存状况多样化,破坏现象源于不恰当的使用方式,并缺乏厂区整体性保护。济南人对老厂和城市拥有深厚的情感,部分老厂的物质遗存较少或已经消失。

2 保护体系建构

2.1 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层次分析

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清晰建构符合济南实际情况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研究的重点难点。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内容分为6个层次①保护内容分为6个层次:①市域层次;②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层次;③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层次;④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优秀工业遗存层次;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层次;⑥济南名泉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业遗产的保护需要融入名城的保护层次之中,建立适应自身遗产价值和空间分布特征的保护框架,以应对工业遗产现存的问题。

2.2 建立衔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业遗产保护层次

本规划研究将以“济南工业企业(厂区)”为基本单元整合保护要素,并与名城保护规划相衔接。

在微观层面,分类分级保护工业遗产建构筑物;在中观层面,划定工业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范围,落实保护规划措施,融入济南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方式;在宏观层面,把工业遗产廊道[5]和发展功能分区保护利用融入历史城区和文化遗产集聚区的保护之中,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空间结构、用地功能、交通、开敞空间等支撑体系(图3)。

图3 工业遗产保护层次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从工业遗产廊道、工业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建筑物和以工业历史博物馆为抓手的非物质遗产保护等4个层面研究济南工业遗产的保护措施。拟定工业遗产建筑和工业历史风貌区的推荐名单,划定城市工业历史风貌区及其保护控制范围,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的规划策略和保护要求。

3 规划策略

通过工业遗产廊道,从城市尺度融入城市发展框架。通过工业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明确工业遗产历史地段的保护对象。将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建筑分为3个保护等级。

3.1 工业遗产廊道: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3.1.1 丰富名城保护规划的内涵

在主城区内形成“两路三区”总体工业遗产格局,融入济南名城保护规划的总体格局中,拓展济南城市文化内涵。

建议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文化遗产廊道保护中增加津浦铁路,整体保护铁路文化遗产廊道,落实名城保护规划中对铁路文化遗产廊道的优秀工业历史遗存保护利用[6],将本次普查发现的工业遗产纳入城市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形成“两路”津浦—胶济文化廊道(图4)。

图4 工业遗产廊道的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三区”是西郊工业遗产集聚区、北郊工业遗产集聚区、东郊工业遗产集聚区。西郊工业遗产聚集区依托西郊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北郊工业遗产聚集区依托北郊工业区,以纺织、造纸、卷烟、印染等工业门类为主;东郊工业遗产集聚区依托东部工业区,形成以济南钢铁厂等为主的现代工业遗产聚集区。

完善名城保护的空间结构,在原有名城保护规划强调古城保护与商埠区整体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形成“城、商、工”的整体保护格局。保护工业遗产聚集区和历史城区的发展空间格局。

3.1.2 保护工业遗产廊道

“两河”:保护小清河与工商河,延续两河对工业生产和运输的历史文脉及工业遗产的历史空间关系。“两路”:保护以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为代表,与济南工业进程相关的铁路历史遗存及开敞空间和城市肌理(图5)。

保护“两河”“两路”城市空间格局。保护小清河与工商河的历史河道,以及沿岸的开敞空间公共属性和步行连续性。保护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与沿线工业遗产用地相连的开敞空间与轨道工业景观。

图5 中心城工业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图(来源: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研究报告)

工业遗产廊道(铁路、水系)保护利用策略,铁路遗产保护利用策略,废弃铁路的保护利用策略——文化休憩步道、商业休闲步道。通过休闲绿道与文化遗产的结合,在结点处打造小游园与铁路公园,与商业空间整合,将绿色空间与人文商业空间互相渗透。正常运营铁路的保护利用策略——防护走廊,应保留其最重要的运输功能,加强景观绿化及防护功能,加强道口的环境整治,完善标示建设,形成防护走廊。

水系保护利用策略,整治工商河、小清河等廊道的沿岸环境,完善绿道和步行系统,增加河道与两岸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联系,打造开敞空间,配置休闲设施,形成观光休闲廊道。

3.1.3 以廊串“点”融入城市发展

以工业遗产廊道和已规划的城市级绿道为骨架,完善绿道和步行系统,缝合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在现有规划绿道的基础上,规划串联工业遗产廊道和工业遗产的游线,以两河为基础,连接城市公共空间,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绿道45 km,串联城市主要公共节点36个,其中包括工业遗产、博物馆、公园等。

3.2 工业历史风貌区:分区保护发展

3.2.1 各层次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

工业历史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以工艺流程为核心,面向现状保护。在重点保护遗产风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最敏感和连续的核心工艺流程部分,形成高价值区域,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标准,以真实生活为核心,面向规划引导,规划将周边与工艺流程紧密相关的配套生活设施、附属设施、自然环境要素等化为建设控制地带。

3.2.2 核心保护范围的管控要求

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该区域的优秀工业遗产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比较重要工业遗产建筑(历史建筑)以修缮和展示为主,总体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按现状控制。除确需建造的建筑附属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对危破房建筑进行修缮时,应保持或恢复其历史风貌,并在城市规划、文化保护等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下进行。

对一般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的改造利用将给予鼓励,在符合结构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规范标准的前提下,一般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需保护特色构建和不改变结构,在以上基础上允许加层和扩容。

拆除风貌不协调、临时性建构筑物,转移对历史建筑具有破坏性的功能和活动。不得擅自新建、扩建、取消道路,应当保持历史道路格局及其景观特征。

3.2.3 核心保护范围的管控要求

在明确控制内容、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开发建设,形成工业文化展示与再利用。与周边城市功能的过渡区域保护历史格局、历史风貌和其他历史要素;拆除与历史风貌不协调、临时性建构筑物。新建建筑在建筑风格、样式等方面要与历史建筑协调,对建筑高度进行必要控制,避免对整体风貌格局的破坏。

3.3 工业遗产建筑:分类保护利用

3.3.1 优秀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利用措施

本次将已存的9处不可移动文物推荐为优秀工业遗产建筑,建议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要求,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优秀工业遗产建筑属于永久保留类建筑。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的要求,对建筑的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应在合理保护的条件下进行修缮。

位于市中心、旅游区,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交通方便、人流密集地区的工业遗产,以博物馆、展览馆等纪念性展示功能和美术馆、音乐厅等公益教育功能为主。位于其他片区的工业遗产,应整合周边的资源,以文化类功能为主。

3.3.2 比较重要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利用措施

本次研究建议将推荐的19处比较重要工业遗产,纳入历史建筑的申报流程。以本体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保护特色构建,改造活化过程中不得破坏内部结构,不得破坏整体的外观风貌。对工业遗产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遗产构成的外部风貌、特色结构和构件进行整体保留,重视原有工业文化特性的展示利用。

若位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交通可达性较高,办公、居住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可用于发展公益性公共服务或特色商业,以及酒吧、咖啡厅等休闲产业等功能;位于城市近郊,地价相对低廉地区,工业建筑需具备一定的空间规模,且空间使用灵活性较大,可用于发展创意文化产业。

3.3.3 一般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利用措施

本次研究推荐了64处一般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级别),建议获得更大的改建可能性,在保持外观风貌可识别的情况下,内部加层扩容改建。在工业历史风貌的保护范围以内的一般工业遗产不宜拆除。在工业历史风貌的保护范围外的工业遗产,可因应开发需要酌情拆建改造。对一般工业遗产的保护建议给予用地指标的奖励。

尽可能保留工业遗产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遗产构成的外部风貌、特色构件等主要特征,可对工业建/构筑物进行适当改造,但必须与原有建筑的特征和场所精神相符合,实现工业特色风貌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若位于城市居住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可改造为菜市场、零售商业等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位于交通便利,地价相对低廉的地区,可改造成为办公场所,或服务于厂区未来发展相关配套设施。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现

济南非物质工业遗产中,保存有大量的工业成长史,工艺流程、手工艺手册、工业门类产品,还有影像、厂歌、章程、模型等。工业遗产承载着济南人民对老厂和城市深厚的情感。 64处老厂已灭失,宜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统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收集122处工业遗产线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予以展示。

4 结论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国各地将会有更多的老工业区将迎来搬迁改造。突破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局限,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框架,对工业遗产建筑、工业遗产相关的历史地段和遗产廊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的保护。精确落实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和细化保护对象,在保护工业遗产底线的同时,为遗产的活化利用提出有力的策略和措施,使得工业遗产的保护活化融入城市的转型发展之中。

(致谢:感谢在研究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的济南市规划局编研中心,以及一同参与工业遗产调研研究的济南勘察测绘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同仁。)

[1]罗超.离散型老工业地段更新模式研究[J].工业建筑,2015(2):47- 49,106.

[2]姜波.辉煌与消亡:济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J].北京规划建设,2011(1):55-58.

[3]陈坤.后工业时代的取与舍[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0.

[4]魏超.铁路大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张雪.青岛胶济线工业遗产廊道保护再利用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6]贾超.文化线路视角下胶济铁路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廊道遗产济南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遗产怎么分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千万遗产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