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化茧成蝶”

2018-04-12王贞虎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引导者亲子子女

王贞虎

有人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需要破茧而出才能完成蜕变,父母想助孩子一臂之力,拉近亲子的“心”,就要在生活点滴中从“心”下手。虽人人状况不同,但用心的态度,子女一定感受得到。

学会如何“接招”与“不接招”

父母常头痛青春期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其实妈妈应学会如何“接招”与“不接招”,才能让双方平安度过这段关系低潮期。不论是找到方向一意孤行,或彷徨无措、好玩成性、焦慮成疾的青少年,都是看似长大却仍未成熟的大孩子。也可以说,此阶段孩子的问题,可能源自本性性格,但更多是来自和大人互动后产生的结果。

和孩子建立亲密温暖的关系,任何难题都有缓解的一天。一旦青少年理清关系,找到努力方向,破茧而出的成长与改变,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要对孩子的“好”有信心

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注意自己的说话模式,也要了解子女的个性,才能找出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此外,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好”有信心,即使怎么看都不顺眼,也要相信孩子本性是善良的,现在所遭遇的一切都只是过程,总有一天会过去,父母要避免在己身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二度伤害自己的孩子。

父母参与青春期子女的成长过程,通常会有三种角色:规范者、支持者、引导者。“规范者”必须谨慎和子女约定规则,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以约定来羞辱孩子;“支持者”则应接纳、包容和理解子女,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价值;“引导者”则可通过讨论和澄清,进入孩子的主观世界,协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

亲子协商的基础,应建立于:一旦孩子能自我规范、负起责任,家长就要适度放松约束,表达对孩子的信赖;相对的,如果孩子满口答应,欠缺执行力,父母就要收回自主权,等孩子觉得可以做到时,双方再重新协商。

对这阶段孩子的父母来说,能否自我控制的最大关系就是看课业成绩有无起色,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能够自我控制时间、娱乐、休闲的时候,也是很好的指标!亲子协商或约定,是教导孩子朝向成人的过程,绝不要演变成亲子冲突的过程。

父母应互为观察者(监督者),一旦对孩子规范的一方动气或无法处理状况时,另一方就要出言提醒,或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让彼此关系有缓冲。

唤起孩子的体贴

一位陪伴两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就业的妈妈回忆,有一次,读大学的儿子暑假才过一、二天就急着走,说要回学校暑修。曾担任过语文老师及辅导老师的妈妈觉得怪怪的,热心地要开车送他回学校,孩子连忙婉拒,她开玩笑说:“反正妈妈没事,你就给妈妈一点事做嘛!”结果孩子下不了台,只好承认是要赶回学校和女友相聚。

拆穿孩子掩饰的话,这位妈妈伤心又生气,她对孩子说:“我不是气你要和女友相会,是气你没有老实说,所以今天不准出去,你必须为你没有说实话而承担后果。”后来听说儿子在网路上和女朋友吵架,但她觉得:教导孩子,该坚持仍要坚持。

她指出,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情愿知道实情后很生气,也不希望孩子欺骗她。“某些互动的模式,最好在孩提时代就慢慢建立,到青春期,孩子才会服气妈妈的某些坚持。”

此外,为母不必太强势,有点担心、软弱、害怕的妈妈,反而能唤起孩子的体贴。她建议妈妈们,可以让孩子知道,平日妈妈一个人在家,其实也很孤单、害怕,“让孩子知道妈妈的寂寞和恐惧,等于间接提醒孩子,应分点时间给妈妈。”

这位妈妈曾一心盼望孩子休假时能够回家,孩子却总是排满活动,渐渐的,她转移自己的生活重心到志愿服务上,儿子好几次找不到妈妈,甚至发现家族的重要活动都未被通知,干脆请假专程回家看妈妈,告诉她,“日后我一定会接电话,请妈妈务必要打电话给我。”让她受宠若惊。

从那之后,儿子常打电话给她,问妈妈好不好?最近家里发生什么事?有时候“放”他一下,让他觉得跟过去不太一样。他在家中的地位和所受的待遇,似乎突然间失去,反而会令他紧张,想寻找回来,让亲子互动更容易。

猜你喜欢

引导者亲子子女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