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批判性反思中提升 校本课程质量

2018-04-12朱慧琴

江西教育B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小传传记

朱慧琴

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批判性反思则是决定行动研究质量的关键。行动研究对我们自身和专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作用,这种对工作发展的指导方针就是批判性反思,即基于所做工作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对自身和实践进行检验。笔者以“‘品读传记文学,促进生命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为例,谈谈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进行批判性反思。

一、反思课程问题,生成课程目标

课程开发需要课程问题意识,课程问题意识是发现课程问题的基础,也是课程开发活动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善于主动反思现行课程实施与学生需要、学校发展之间的差距,从差距中获得课程问题,就问题确定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主、个性的发展,这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目标和最终的归宿。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它侧重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的扩展及个性的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开怎样的课程主要是由任课老师的专长和学校办学的特色所决定。

“品读传记文学,促进生命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缘起于高中语文选修Ⅰ《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教学。选修这门课时,师生都有一种畏难情绪,学生觉得没时间读,教师感觉很难教。笔者借助导读、导学案、视频资料、小传大赛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教学效果非常不错,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又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传记文学”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志气,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增长学生应事接物的智慧,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遗憾的是,因为教学上的种种难度,因为对高考没有直接的作用,传记读本我们只实施了一年。基于传记文学的教育功能和教学现状,教师们决定开发“品读传记文学,促进生命成长”校本课程,并确立如下课程目标:阅读欣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掌握文体特征,学习创作人物小传;品读主人公的生命历程,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完善自我人格,提升精神境界;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本课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探寻人生之路,逐步建构充实、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反思实施方案,改进课程内容

观察很多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我们会发现“反思”往往出现在课程开发的最后阶段,以“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的形式出现,这种反思的本质实为对整个开发过程的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个周期中改进。这与批判性反思有着本质的区别。批判性反思重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及时修正改进。正如行动研究一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个周期内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思考、实践、改进的循环过程,批判性反思则应贯穿校本课程开发的始终,包括实施方案。这是课程开发者最不愿意做的,因为反思方案意味着要不断对这一周期最初的计划进行调整、改进,这会给课程开发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正是提高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因为批判性反思是为了改进,而非总结。

依照原定课程开发计划,我们组织了“名人传记”阅读书目推介、读后感征文、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等活动。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传记的兴趣和热情,征文活动中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达到了我们最初设定的阅读和写作的目标。但是反思这次活动,就写作而言,读后感的写作形式更多停留在感想和评论层面,学生作品文辞优美,但不接地气,与生活充满了距离感。我们希望能够建构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环境,希望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写作。基于这样的反思,我们果断地改变了原定的“名人小传”写作计划,决定将小传的创作和学校体验职业生涯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职业生涯的同时,全方位、全过程不断进行反思,并选择一位职业生涯榜样进行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创作人物小传。体验和采访丰富了孩子们的阅历,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灵感,那些发自肺腑的小传令人动容,启人深思。

小传主人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领域,既有我国国学大师,也有法国的雪豹保护工作者;既有科学家、企业家等成功人士,也有航空管制员、销售员等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些人物让孩子们思考热爱的力量,思考人生的价值。“在朱珠 身上,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热爱对于一个职业的意义。在面对每一只美丽而濒临灭绝的雪豹,面对每一片原始而神奇的自然景物时,那种发自心底的热爱便催生出她执着而固执的责任感。在这样的热情面前,无论多么坚硬的冰山都会悄然融化。”(赵怡丹《热爱,让生命不凡》)“世界像一个夜以继日精密运转的仪器,亿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世界上不停地忙碌奔波。销售员小马在这芸芸众生中可能只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存在,但我们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平凡但精彩的人,才变得缤纷有趣。小马其实不平凡,每个人都是耀眼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妥玉洁《你不平凡》)

为可见可感的身边人作传,为平凡可敬的普通人作传,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在与榜样的对话中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写作的真正意义吧。正如叶圣陶所言:“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三、反思开发意义,提升课程价值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前提和基础的,需要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的反思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很多,核心无非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发展。反思我们的校本课程,会发现三个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师资力量、办学资源的限制,课程整体的人数、课型、课程安排都颇受限制;选修教材开发不足,大多数校本课程缺少成熟的教材,或者用讲义、课件代替教材,随意性很大;课程资源形式单一,以传统的面授为主;课程实施过程封闭,有价值的成果缺少分享和推广。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缩小研究重点、开拓思路进行比较等策略,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学生层面,选修课程的学生人数极为有限,我们就将与课程相关的活动尽可能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受益。教师层面,教师自身的传记知识、行动研究理论储备不足,制约着课程的开发。我们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每学期定量阅读人物传记、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书籍,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定期召开课程推进会议;条件成熟后,我们开发出了选修教材《心灵的证据》。在编写过程中,教师思路得以开拓,如果能够编选一本必修教材中的作者传记读本,教师可借此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学生可将其作为阅读拓展资料,岂不一举两得?

以上策略其实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同時,我们正在录制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读一本传记,历一程人生”的传记阅读微课,让孩子们在传记阅读中获得新的人生启发,获得精神上的永恒成长。这就是我们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

[注: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品读传记文学,促进生命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GS/2016/GHBZ09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小传传记
哇忍波小传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