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取穴规律探析

2018-04-1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腧穴经脉电针

, ,, ,,,

中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残障的首位病因[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现有近700万中风病病人,其中约7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中风后足内翻是中风后病人常见的残障症状之一,由于病人下肢肌张力异常导致内侧拘急而外侧迟缓,表现为足内翻、足下垂或足跖屈,足背屈、外翻功能受限,行走时患肢承重力减低,呈划圈步态或拖曳步态。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平衡、行走和独立生活,不利于健康恢复,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卫生负担。针刺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亦有较多的临床经验[3],相关系统评价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4]。本研究以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统计并总结归纳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取穴及归经、刺法的规律性,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范围使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截至2017年4月之前国内外使用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①计算机检索:以“针刺、针灸、电针、体针、腹针、头针、中风、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足内翻、内翻足、足弓异常、足下垂”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post-stroke cavovarus foot、poststroke spasticity、strephenopodia after stroke”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PubMed。②不能获取的文献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工检索获得。

1.2文献筛选①初筛:依据检索的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下载初筛后的文献全文;②全文阅读:详细阅读经初筛后的文献全文,根据下列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最后符合标准的文献。

1.3文献纳入标准①治疗手段以针刺为主;②治疗对象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其标准为国际或国内通用标准,并具有足内翻症状;③文献是针对病人的临床观察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④具有明确的针灸穴位组成;⑤疗效判定标准明确;⑥同一作者、内容相似者,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献。

1.4文献排除标准①文献综述、个案报道、专家评论者;②治疗方式不以针刺为主,以中药、灸法、刺血、拔罐、火针、粗针等为主要治疗措施者;③未明确针刺穴位的文献;④总样本量少于20例的文献;⑤动物实验、细胞和组织学的研究文献;⑥研究结果显示为无效或无统计学意义文献。

1.5统计学处理对筛选的文献分类整理,按治法、经络、穴位等条目设计信息录入表,建立Excel数据库,将相关信息输入表格保存。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对录入保存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取穴特点及规律。

2 结 果

2.1纳入研究文献基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48篇[5-52],其中临床观察1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0篇,共3 180例病人,其中脑梗死1 112例,脑出血626例,属于中风但未明确病因者1 442例。

2.2腧穴使用情况文献共使用腧穴数66个,涉及十四经腧穴、奇穴及经验用穴。3篇文献采用针刺经筋疗法,2篇文献采用头针疗法。在腧穴使用频次方面,使用≥5次的腧穴详见图1。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阳陵泉、照海、丘墟、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悬钟、阴陵泉、申脉、太冲。使用频次<5次的穴位有:委中(4次)、肩髃(4次次)、极泉(3次)、尺泽(3次)、曲池(3次)、阳辅(3次)、纠内翻(3次)、八风(2次)、上巨虚(2次)、行间(2次)、陵后(2次)、百会(2次)、手三里(2次)、外关(2次)、合谷(2次)、梁丘(2次)、完骨(2次)、天柱(2次)、阳交(2次)、关元(2次)、风市(2次)、仆参(2次)、气海(2次)、公孙(1次)、蠡沟(1次)、肩髎(1次)、飞扬(1次)、涌泉(1次)、环跳(1次)、矫正(1次)、上八风(1次)、神庭(1次)、本神(1次)、四神聪(1次)、伏兔(1次)、筑宾(1次)、夹脊穴(1次)、外丘(1次)、腹通谷(1次)、中脘(1次)、条口(1次)、下脘(1次)、滑肉门(1次)、外陵(1次)。

2.3所属经脉48篇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文献共涉及经脉16条(包括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其中按各经脉使用腧穴个数排序,前5条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详见图2。在针刺处方中,使用频次≥5次的腧穴有统计意义,这部分腧穴归经中,各经脉使用的腧穴个数情况见图3。

图1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腧穴使用频次(≥5次)

2.4针刺方法根据统计结果显示,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有24 篇文献,使用电针进行治疗的有14篇文献;9篇文献使用透穴刺法,1篇文献使用长针深刺法。

图2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各经脉使用腧穴个数

图3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各经脉使用腧穴个数(使用频次≥5次的所属经脉)

3 讨 论

3.1腧穴分析文献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阳陵泉、照海、丘墟、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悬钟、阴陵泉、申脉、太冲。从病变部位来说,中风后足内翻首先为足踝部,其次表现在下肢,照海、丘墟、解溪、申脉、太冲分布于足踝,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悬钟、阴陵泉分布于小腿,这些腧穴首先发挥近治作用。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两穴同属足少阳胆经,《会元针灸学》诉其阳陵泉“可外润经筋”。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八脉交会穴,丘墟为足少阳经原穴,是胆经元气汇集之处,针刺可疏调少阳经气,活血通络。照海和丘墟多为配合使用,一阳一阴,泻阴补阳,协同发挥治疗作用。足三里为阳明经的合穴,胃经的脉气自末端至此最盛大,因此刺激此穴有助于强脾胃、助气血。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滋阴生髓。解溪为胃经穴,位于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可主治下肢痿痹和足下垂。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与阳陵泉合用可平衡膝关节下部内外侧的肌张力,较足部更高位的稳定患侧下肢。申脉为膀胱经与阳跷脉交会穴,与照海同用具有协调阴阳跷脉功能。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原穴,肝藏血,在体合筋,筋有赖于肝血的濡养,“足受血而能步”,针刺太冲穴可和血疏筋,缓解痉挛状态。

3.2经脉分析经脉使用腧穴最多的依次为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从经脉分布部位来说,足少阳胆经“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出小指次指之端”,足阳明胃经“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足太阳膀胱经“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足少阴肾经“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这几条经脉均分布于足踝及小腿,可主治局部病变。从病理表现来说,《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脊股内后廉痛,痿厥”,“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由此可见,足部经脉病变均可出现足内翻的相关症状,根据辨证求因原则,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应以针刺以上足阴阳经为主。

3.3针刺方法分析《灵枢》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中医认为中风后足内翻多由于久病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筋脉失养,以致出现下肢内侧拘急而外侧迟缓的足内翻症状。结合现代医学解剖为下肢内侧肌群,如腓肠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等肌张力增高,过度收缩,而外侧肌群如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等肌张力下降,肌肉松弛,即“阴急阳缓”。针刺可通过腧穴、经络及经筋肌肉的刺激作用,补虚泻实,平衡下肢内外侧的阴阳偏颇,还可通经化瘀,调整局部甚至沿经络传导范围的气血循行,使筋脉得以濡养,从而纠正足内翻状态。

中风后足内翻表现为肢无所用,但其根本原因在神无所主,即脑的高级中枢损伤,使病人下肢牵张反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电针疗法是在针刺得气基础上通过针体导入电流,利用电脉冲刺激,增强穴位刺激作用的一种方法,可将针刺效应与电生理效应结合起来,在局部作用上兴奋外侧肌群、抑制拮抗肌,改善韧带肌肉的营养代谢,平衡肌肉活动。通过刺激产生本体冲动,经本体感受器、外周感受器的传导后上传至大脑皮层,发挥一定程度的促通和重组作用,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达到治疗目的。

透穴刺法属于针刺方法的一种,通过沿皮刺或长针深刺,达到一针作用于两穴或多穴作用。多取互为阴阳或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上的穴位进行透刺,可增强刺激强度,使针感在两个穴位之间扩散、传导,较普通针刺手法,可加强经脉间的沟通,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多选用位于下肢的穴位,如丘墟透照海、交信透跗阳、阳陵泉透阴陵泉、太白透束骨等,共奏调和气血、通畅筋脉之功。

4 小 结

足内翻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由于病人患侧下肢的生物力学平衡破坏,导致其运动功能受损,且康复治疗过程漫长,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医学针刺对此病有一定治疗优势,通过综合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文献,发现临床医师的取穴处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有独特的诊疗思路和经验,这些均已经相关研究验证疗效确切,提示在今后的临床或科研中可充分借鉴其共性部分,并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诊治中风后足内翻病人。

参考文献:

[1] Feigin VL,Forouzanfar MH,Krishnamurthi R,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stroke during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4,383(9913):245.

[2] 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 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ogy,2007,6(5):456-464.

[3] 朱慧君,范刚启,赵杨.中风后足内翻的针灸治疗现状[J].中国针灸,2014,34(3):309-312.

[4] 张勇,傅立新,王锋,等.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0):66-69.

[5] 靳佩玲,姚凤祯.针刺照海穴纠正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临床报告[J].中医药信息,1990(6):40.

[6] 马涛.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10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1):14.

[7] 王昀,孙远征.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偏瘫侧足内翻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292.

[8] 文洪,张彦.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J].山西中医,2005,21(3):38.

[9] 吴玉玲,李爱萍,程晋成,等.电针治疗脑卒中足内翻68例[J].中国康复,2005,20(6):373.

[10]吴敬,李琛,王占国.电针治疗中风病足内翻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23(2):137.

[11]张雅丽,李倜,蔡玉颖.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1):15-17.

[12]于洪梅.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40-41.

[13]许建军.针刺丘墟透照海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8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12):27-28.

[14]朱光华,张亚军,董丽萍,等.针刺加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46例[J].陕西中医,2009,30(9):1208.

[15]夏兆新.电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20):32-34.

[16]马玉琴.电针陵后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3):171.

[17]裴凌,王小军.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C].湖南株洲: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0:1-5.

[18]李亚东,熊杰.透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7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153.

[19]时光.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25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40.

[20]吴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21]盛国滨,刘长燕,钱诺,等.针刺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31-32.

[22]赵琦.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0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528-1529.

[23]艾坤,常小荣,张泓,等.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60-61.

[24]卢洁,于学平,于春林.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6):47-48.

[25]崔凯.电针治疗中风病后足内翻疗效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6]王英.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足内翻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412-413.

[27]郭现军.针刺内翻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3018-3019.

[28]卢莎.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68-70.

[29]牟晓英.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30]冯宝领,郑健刚.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1):32-33.

[31]池响峰,梁其杰.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3,7(9):32-33.

[32]邵明璐,李明,姜曼.不同时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5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2):143-144.

[33]宋书昌,卢智,王润云,等.电针夹脊穴联合穴位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对照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4,13(1):48-50.

[34]齐敏,文洪.针刺足三阴经为主配合远端取穴对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8):4-6.

[35]杨丹,姜美玉,杨孝芳,等.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299-302.

[36]郭亦鹏,苟娟平.对刺电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足内翻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4(3):61-63.

[37]刘艳平,田培良.电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90-91.

[38]卢智,宋书昌,王润云,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969-970.

[39]周亚芬.电针纠翻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74.

[40]王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41]亓秀娟,高淑红.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2):97-98.

[42]时国臣,郑琦,高霞,等.泻阴补阳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6):25-26.

[43]刘鑫,牛红月,赵琦,等.长针深刺法改善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4(8):173.

[44]张燕敏,刘立安,石宁,等.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197-200.

[45]韩国红.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3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5(3):27-28.

[46]杨爱国,刘立成.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1457-1459.

[47]齐运卫.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150例临床报道[J].中国民间疗法,2015(10):17.

[48]王文熠,倪丽伟,李景轩.不同透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6):521-523.

[49]林文敏.针刺跷脉交会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50]门会娟,潘永清.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26-1428.

[51]王鑫,焦军阳.电针胆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90例[J].大家健康,2017,11(5):33.

[52]王晓琴.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6):15-17.

猜你喜欢

腧穴经脉电针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