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理科男的走红背后

2018-04-11刘向辉

博览群书 2018年2期
关键词:巴比伦后记出版发行

刘向辉

图书《你一生的故事》的热销

好莱坞电影《降临》(Arrival)2016年11月11日在美国的首映以及随后在全球的热映与深受好评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捧红了美籍华裔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及其作品集《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因为电影剧本就是基于姜峯楠这部作品集中的同名小说《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1998)。《你一生的故事》这部作品集早在2002年就由美国Tor Books出版发行,而2015年5月21日美国出版。同样在中国,《你一生的故事》也已经三次出版发行。2004年8月1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率先出版发行中文译本,译者是王荣生,不过当时把原作者Ted Chiang译为特德·蒋。2016年10月译林出版社也出版发行了由李克勤、李荣生、姚向辉三人合译的《你一生的故事》,并在2017年2月进行第二次印刷。短短四个月之内进行第二次印刷,显然是受到了电影《降临》热映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降临》与《你一生的故事》除了书名和封面设计不同之外,具体目录内容和页数完全一样,都是按照《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1998)、《巴比伦塔》(Tower of Babylon,1990)、《领悟》(Understand,1991)、《除以零》(Division by Zero,1991)、《七十二个字母》(Seventy-Two Letters,2000)、《人类科学之演变》(The Evolution of Human Science,2000)、《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2001)、《赏心悦目》(Liking What You See: A Documentary,2002)这样的顺序收录了姜峯楠早期的八篇作品。毫无疑问,《降临》与《你一生的故事》这两本书都把《你一生的故事》这个作品放在了第一篇,意在突出对这篇作品的重视,当然也是为了迎合与电影《降临》的直接关系,进而“刺激”销售市场。

显而易见,没有电影《降临》的拍摄和走红,就不会有《降临》一书的诞生。与英语原著相比,译林版《你一生的故事》和《降临》(由于二者内容一样,下面就以《你一生的故事》代指两本书)的目录编排有了一些变化,原著中的八篇作品是按照发表时间编排的,即为《巴比伦塔》《领悟》《除以零》《你一生的故事》《七十二个字母》《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赏心悦目》的顺序,并把作者创作每个作品的后记集中放在了最后,而《你一生的故事》则是把每一个后记分别放在了每篇作品之后。单是从在美国和中国的出版发行状况就可以管窥《你一生的故事》的受欢迎程度,作品的热销自然会引发对作者姜峯楠的关注。

作者姜峯楠的盛名

首先,谈一谈他的名字。出生于美國纽约的姜峯楠,其英文名为Ted Chiang,按照音译,其名字为特德·蒋或者特德·姜。不过根据日本出版界与作者亲属的沟通获悉,其中国姓氏应为姜,日本学者山岸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考证研究,并确定中文名字为姜峯楠。虽然姜峯楠曾经在纽约客上撰文Bad Character表达了对汉字的陌生感、排斥感,但在中文语境下谈及他及其作品,通过“姜峯楠”为其“正名”未尝不合适,未尝不是对其“对汉字知之甚少”的善意“补充”。

其次,说一说他的创作成绩。1967年出生的姜峯楠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毕业于常春藤大学之一的布朗大学,取得的学位是计算机科学。具有理科背景的他于1989年参加了旨在培养科幻作家的写作坊——“克莱里恩工作坊”。从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开始,姜峯楠正式步入了文坛,除了发表《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八篇作品之外,他还创作了《前路迢迢》(Whats Expected of Us,2005)、《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2007)、《呼吸》(Exhalation,2008)、《软件体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2010)、《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2011)、《双面真相》(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2013)、《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2015)等。尽管20多年来只创作了10几个中短篇小说,但却几乎拿遍了科幻文学界的所有大奖,令人惊异的是居然分别四次斩获雨果奖和星云奖这两个科幻文学领域的至尊奖项。因此,作品数量不是姜峯楠最为看重的,而质量才是他至上的追求。也正因为这种“闲适平静”的创作观,姜峯楠一般没有特别具体的写作计划,而是在等待内心“真正的呼唤”。一旦“火花”来了,他就会使之“跃然纸上”。依靠伟大的创作才能,姜峯楠于2012年和2016年被邀为“克莱里恩工作坊”的导师,专门指导学员如何创作科幻文学作品。

《你一生的故事》的风格特色

《你一生的故事》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了各界一致好评,对于凝练精当的语言和结构,评论家大卫·布林说“姜峯楠将值得用于一部长篇小说的点子、才智、鲜活的想象和少见的洞察力凝结在短篇小说中”,而对于别具一格的故事内容,评论家朱诺特·迪亚兹称之为“光芒万丈、荡气回肠、令人脑洞大开”。整体来看,姜峯楠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幻文学书写模式。无论是在处女作《巴比伦塔》中,还是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抑或在其目前所有的作品中,读者似乎都能难以找到之前科幻文学中充斥的“邪恶对抗”的模式痕迹,也可以说难以发现之前科幻文学中异常流行的“犯罪类型小说”元素。姜峯楠的创作其实是祛除了传统科幻小说的神秘化色彩和陌生化色彩,而赋予其世俗化、平民化元素。这种略带抒情诗意的日常生活化写作方式不仅便于以强烈的代入感吸纳更多的读者,而且便于通过对生活化素材的探讨引发对人类生活以及更宽广世界的深思。由于对技术或者说是对物理学等专业学科知识的笃爱和灵活运用,姜峯楠把《你一生的故事》打造得具有清晰的“专业技术流”脉络。也正因为如此,作品呈现出些许的晦涩性。当然,姜峯楠的初衷绝不是为了凸显作品的“崇高性”而刻意引入一些学科定律,而是源于对人类生活世界的本真思索。这种思索在其作品后记中可以清晰找到答案,比如在《你一生的故事》后记中作者用“我对物理学中变分原理的喜爱催生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启发,觉得自己也许能够用变分原理来写个故事,描写一个人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的态度”之语来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在《巴比伦塔》后记中作者用“受到另一个版本巴别塔故事的启发,我开始琢磨这种城市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小说里的人物虔信宗教,但他们依靠的并不是祈祷,而是基于物理机械知识的工程技术”之语来表达对宗教世界的一种全新解读;在《领悟》后记中作者用“受到大学时所读萨特小说《恶心》的启发,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临界点,即从量变——更强的记忆力、更迅速的模式认知能力——到质变,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之语来思索人类意识的复杂性;在《除以零》后记中作者用“你很可能会无数次摆弄著名数学公式eπi+1=0中e、π和i的值,却意识不到其中的机关……这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敬畏,好像你突然发现了一个绝对真理”之语来反思世间所谓真理存在的一致性和绝对性。

《你一生的故事》既是姜峯楠自己颇为青睐的一部作品,也是集中体现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从叙事角度看,作品呈现出清晰的双层叙事结构,一是围绕孩子讲述家庭故事,二是讲述人类与七肢桶沟通的故事。这两层故事的结构虽然泾渭分明,似乎有撕裂作品叙事整体性之嫌,其实二者是环环相扣,互有呼应,富有严谨性。作品开头“你想要个孩子吗?”问题的设置与作品最后该问题的再现就是很好的例证。主人公班克斯博士在思索家庭往事的时间想到了七肢桶和一个电话。这个电话一方面引出主人公与丈夫交往的“往昔”故事,而另一方面引出女儿遇难的“当下”故事。围绕这个已经“有了结局”的故事,主人公打开了“岁月之书”。“岁月之书”是姜峯楠在作品中设置的一个具有寓言意味的“道具”。这部岁月之书不可能出错,上一幕的情景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个人已经知道未来,但作为人来说,他总会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行事。二者如何统一似乎成了悖论。小说中,班克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岁月之书的代言人,她可以预知未来,但是她却无法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改变现实世界。对女儿的叛逆、家庭教育的不完美、丈夫的移情别恋、女儿的夭折、军方对七肢桶的敌意这些事件,虽然班克斯都不希望发生,但是她却无法用自由意志去阻止、改变。这就是生活中的悖论。姜峯楠的用意不是为了展示生活中的悖论的存在,而是隐喻世人面对现实悖论、面对人类无法改变的一些未知事物时应当如何对待?就像小说中的七肢桶语言一样,尽管军方已经敦促动用几乎一切人类力量去研究它,但却始终无法攻克。这就是人类七肢桶进行语言沟通的结局,但是难道人类就可以因为无法掌握、攻克七肢桶语言,而可以采取或者繼续采取惯有的敌对姿态吗?或许这正是作者引导读者去深思的问题。

传奇姜峯楠的“未完待续”

图书《你一生的故事》的畅销、影片《降临》的热映、作品数量与作品获奖成绩的不对称、写作风格的新奇另类、创作思想的先锋深邃,造就了姜峯楠在科幻文学创作界的传奇地位。无论是拜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还是观看影片《降临》,抑或阅读《巴比伦塔》《领悟》《除以零》等其它作品,读者往往都会有种“登巴比伦塔,一览众山小”的神妙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读者不由得开始去尝试“领悟”自我“一生的故事”的真谛、“领悟”人类世界的亘古旷远、“领悟”姜峯楠传奇创作的所指与能指。虽然姜峯楠已经成为一段传奇,但是其创作的开放性、哲思性、先锋性足以使读者相信他会创作出“未完待续”的伟大作品。

【作者系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文学地图视域下谭恩美小说创作研究(立项编号: 2017-ZZJH-502),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7年度调研课题:美国华裔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共同体想象与意识形态研究(立项编号:SKL-2017-1711),2017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巴比伦后记出版发行
В КИТАЕ ВЫПУЩЕНА КНИГА О ПРОФИЛАКТИКЕ ПНЕВМОНИИ, ВЫЗВАННО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ОМ НОВОГО ТИПА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出版发行
巴比伦传奇
神之门(环球360)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记
国王和迷宫
出版发行政策分类
浅议图书营销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巴比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