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出精彩,构建实效课堂

2018-04-11赵万兵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教学方法

赵万兵

[摘 要] 构建实效课堂,让学生们的思维“动”起来,情绪“动”起来. 这样一来,数学课堂才能更具生命力,学生们的个性、爱好才能真正地展现出来,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习活动;实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数学课堂缺乏活力. 新的教学背景下,广大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构建动态的数学课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这样,学生们才能“动”起来,数学课堂才能更有活力,更具实效性.

转变传统的观念,营造宽松课

堂氛围

沉闷的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他们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数学课堂效率也随之下降. 我们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主动与学生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故宫、天坛、金字塔等建筑图片,并提问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在下面的图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立体图形?看谁发现得多. ”接下来,学生们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图片中找出了相关的立体图形. 为了让学生们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笔者还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别观察棱柱与凌锥、圆柱与圆锥、圆柱与棱柱这三组图形,思考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同时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利用语言来描述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重难点知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也跟着“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 不仅如此,教师还为学生们营造了宽松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放下心理负担,对几何体进行观察、思考、分析.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更为全面地认识了几何体,并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下理解了重难点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具备趣味性的特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仅思考如何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却忽视了如何利用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来开展教学.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整合数学知识,构建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才能被激发,才能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图形,为学生们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来思考这两条数轴之间的关系. 然后,笔者带领学生们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让他们真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接下来,为了帮助学生们突破重难点知识,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教室建立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将学生们进行坐标编号,当笔者说出坐标后,对应坐标的学生要快速站起来. 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这个游戏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笔者对游戏规则进行了微调,如叫出学生的姓名,学生要快速地说出与之对应的坐标. 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逐步理解了坐标系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的关系,并点燃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笔者进行了总结反馈,设计了练习,让学生们在给定的直角坐标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带领学生们观察、探究,同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将数学知识趣味化. 最后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的认知实现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忌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要利用更具活力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

效率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让数学课堂“动”起来,难以展现数学课堂的精彩. 想要发挥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方法,建立以动手实践、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丰富教学内容,为数学课堂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实现全面提高.

比如在讲解“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创设了问题情境,提问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如何能够判断三角形全等?”学生们思考片刻,很快给出答案: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笔者继续说:“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判定过程中,这种方法是否最为简便?我们能否找出更为简单的判定方法呢?”接下来,引出课题,带领学生们探究“至少要几个元素才能决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问题,并进行分类讨论,让他们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笔者还借助画板软件,为学生们展示动态过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动”起来,变得更容易理解. 最后,笔者让学生们结合刚才的探究学习活动,交流自己的心得.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重点知识,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创造了思考探究的空间,并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交流讨论问题,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笔者还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数学知识注入了更多生命力,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加强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

“接地气”

数学知识给人们的印象是严谨、抽象、富有逻辑的. 因此,学生们在面对数学时,都会有些许胆怯的心理. 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放大这一特性,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 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更“接地气”,学生们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真正地“动”起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生活情境:雨淅沥沥地下着,越下越大,雨水挡住了司机师傅的视线,他打开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展示了这个情境过后,笔者让学生们从中找出相关的数学知识. 学生们展开交流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雨滴视为一个点,雨越下越大便成了线,即点动成线;有的学生表示:如果雨刷看成一条线,那么雨刷运动时便成了扇面,即线动成面.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们思考讨论生活中涉及图形运动的实例,让他们学会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图形. 同样,在带领学生探究“面动成体”这个概念时,笔者也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如利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地竖直旋转等,引导学生们思考. 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们自己“动”起来,自主设计图案,了解图形旋转、平移等变化,初步掌握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们感悟图形的一些运动变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在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广大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元素. 这样,数学课堂才能“动”出精彩,“动”出智慧,教学的实效性才会随之提高.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