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

2018-04-11董文芳

东岳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董文芳

(济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简称“四个伟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7·26”讲话中首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了精辟阐述,形成了“四个伟大”的完整理论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四个伟大”既是我国近40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根本总结,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概括。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从理论上科学地解读“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四个伟大”的辩证关系,深刻领悟“四个伟大”的重要意义,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综观十八大以来我党的五年治国理政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整体,就是坚持进行伟大斗争、坚持建设伟大工程、坚持推进伟大事业和坚持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虽然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中,但每一个“伟大”自身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第一,伟大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是人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憧憬。它体现的是一种未来理想,能催人奋进;它反映的是一种目标追求,能助人成功。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梦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告诉我们,对于个人而言,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梦想,活着就如同行尸走肉。对于国家而言,如果发展中缺失了梦想,未来就失去了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伟大梦想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这一伟大梦想称之为“中国梦”,准确地解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于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让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让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开始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6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而砥砺奋进的光辉历史。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曾创造过历史的辉煌,今日才更加懂得复兴的深刻意义;也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历经过苦难和屈辱,今日才更加期盼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6页,第15页。这就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虽然指日可待,但全党还需要矢志不渝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第二,伟大斗争是前进道路上面对的重大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和斗争的对立统一中开拓前进的。社会有矛盾必然有斗争,有斗争才能有发展。但是,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矛盾的内容与性质就不同,斗争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开展斗争又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王伟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0日,第7版。它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它带领中国人民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斗争,破除了阻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切障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开始了一场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显然,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伟大斗争,指的就是我党在新时代要面对的重大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问题。这些重大的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既包括歪曲与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阻碍改革开放的顽瘴痼疾、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也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围绕着这些重大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而进行的斗争充分说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将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为此,习近平要求全党“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6页,第15页。“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6页,第15页。当然,新时代的发展特征也决定了伟大斗争既不是战争年代疾风骤雨式的武装斗争,也不是“十年文革”中大规模的群众斗争,而是遵循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靠民主和法治手段而展开的斗争。为此,习近平又提出,我们既要发扬斗争精神,也要提高斗争本领。我们只有从精神上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才敢于应对挑战和风险,善于克服阻力和矛盾,最终夺取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

第三,伟大工程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古人云,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中国一个半世纪的近代史给我们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经过96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由50多名党员变为一个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只有把这样一个大党建设成为一个强党,中国社会才能稳定繁荣,中国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习近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仅仅依靠伟大斗争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伟大工程的建设作为政治保证。习近平所说的这个伟大工程指的就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依靠什么样的领导力量去保证伟大梦想实现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在十八大后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进入新时代后的中国共产党不仅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而且还面对着巨大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在这种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中,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责任越重大,追求的奋斗目标越宏伟,就越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只有通过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才能使党变得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62页,第16-17页。通过党的建设总要求可以看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心通过刮骨疗毒式的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各族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国由社会主义大国走向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把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伟大事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何梦想的实现,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如果选择的道路不正确,梦想即使再伟大,期盼即使再强烈,都不可能变成现实。同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要成为现实,也必须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习近平认为,“道路问题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和40年改革开放史都证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习近平所说的伟大事业指的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贯彻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谱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光辉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62页,第16-17页。

二、“四个伟大”的辩证关系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科学内涵,但相互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孤立进行,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从而成为党和国家新时代全部工作的一个总纲。

第一,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我们从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各自丰富的内涵中看出,“四个伟大”之间首先表现出一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紧密联系,而且这种紧密联系源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自2012年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习近平在国内外的不同场合都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第35页,第22页,第21页。并认为伟大梦想的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第35页,第22页,第21页。这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无他途。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第35页,第22页,第21页。而且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第35页,第22页,第21页。我们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而实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第16页。尽管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在接近实现这一目标的征程上,依然面临着巨大困难与严峻挑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带有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既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正是这一历史使命和这条主线,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许多历史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也把中国共产党坚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与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才用伟大梦想贯穿起其他“三个伟大”,这就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四个伟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使之环环相扣,协调推进。如果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伟大”,都将使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化为泡影。

第二,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之间相互贯通。“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间不仅联系紧密,而且还具有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贯通关系。全面地梳理“四个伟大”战略思想的实践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四个伟大”分别回应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要求,其实践逻辑表现出相互的渗透与贯通。在“四个伟大”当中,我党最先开启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探索。自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次代表大会的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改革开放实践也始终没有偏离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程,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管是全面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立足点实质上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第16页。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探索,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随之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视野。把党的建设视为新的伟大工程,是江泽民于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首先提出来的。此后,党的十五大与十六大提出“继续推进”和“全面推进”这一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与十八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这一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这说明,我们党在带领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对党的建设这一关键性工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进入21世纪后,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世情国情党情方面的挑战,由习近平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论断。随后,习近平在自己执政五年中的很多场合,对伟大斗争的原因、内涵、方式和目标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使我们党对伟大斗争的认识和实践都不断走向深化和深入。党的十八大闭幕仅仅两个周,习近平就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了《复兴之路》的历史展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纳入治国理政战略之中。从2012年11月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2017年“7·26”讲话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融合为一体,再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四个伟大”的内涵和关系的系统阐述,习近平用了五年时间形成了“四个伟大”的完整思想。这深刻说明了,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和伟大梦想的思想形成时间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实践却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四个伟大”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实践逻辑,实现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协同共进。

第三,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之间相互作用。我们国家在党的十八大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显示,“四个伟大”之间还具有一种“你能助我、我能助你”的相互作用关系。当21世纪进入到第12个年头,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全面进行等重大问题,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举措,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伟大的新时代。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证明了习近平提出的“四个伟大”思想的正确和英明,另一方面凸显出“四个伟大”工程的相互作用和内在统一。首先,伟大梦想既是目标,也是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页,第36页。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伟大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页,第36页。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体现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而离开了伟大梦想的目标引领,伟大斗争的进行,伟大工程的建设、伟大事业的推进,都将失去方向。其次,伟大斗争既是抓手,也是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醒全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7页,第17页。这告诉我们,“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工程越前进、伟大梦想越接近,遇到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大,就越要进行伟大斗争。”*王伟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0日。我们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觉地把伟大斗争进行到底,才能把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进行到底。再次,伟大事业既是使命,也是支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的伟大事业,不仅奠定了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实现条件,而且还指明了发展道路。因而离开了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终会成为泡影,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也将偏离发展道路。为此,习近平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7页,第17页。最后,伟大工程既是根本,也是保证。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7页,第17页。显然,“四个伟大”虽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等同和并列关系,伟大工程则是为伟大梦想的实现、伟大事业的推进、伟大斗争的进行提供政治保证,属于一个关键性工程。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只有全面建设好伟大工程,才能更有力量地进行伟大斗争,更有成效地推进伟大事业,更快更好地实现伟大梦想。只有把伟大工程做好了,才能发挥好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才能赢得伟大斗争,实现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

三、“四个伟大”提出的重大意义

任何一个伟大思想一经产生并得到认同,都将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四个伟大”作为我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必将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我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也必将围绕着“四个伟大”而有序地展开。因此,不管是各自独立的“四个伟大”,还是作为有机整体的“四个伟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四个伟大”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四个伟大”的政治意义体现为科学而系统地解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所提出的政治论断。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基本认识,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艰辛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没有直接而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但他们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并开始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最终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敢地迎难而上,不断地开拓进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时代。显然,新时代就意味着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就需要我党进行新的思考。新时代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习近平用“四个伟大”思想给予了科学而系统的解答。这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四个伟大”的内涵与实践,我们既能够明确我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略与总框架,也能够看清我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总坐标和总抓手。如今,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只要遵循着习近平提出的“四个伟大”战略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一定能在世界上高高飘扬,科学社会主义一定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机活力。

第二,“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四个伟大”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接力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每一个难关的攻克,每一个奇迹的创造,都与一个重大理论的支撑与指导密不可分,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主要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总结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而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体现着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被40年改革开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也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特点和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和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进入新的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又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为此,习近平不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为了续写好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治党治国治军与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四个伟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理论内涵来看,“四个伟大”不仅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关键工程”,而且更加明确了当前与今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不仅从理论上解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而且从实践上解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就理论发展来看,“四个伟大”内涵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动力和保证,这不仅继续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不断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推进党的所有理论创新,都是根源于“四个伟大”的重要实践。“四个伟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最新理论成果,为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第三,“四个伟大”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四个伟大”的实践意义在于勾画了新时代我党治国理政的路径方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世人庄严宣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有新的作为,其治国理政就必须有新的指导思想。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的思想观点,构成了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我们从这一理论的“8个明确”和“12个坚持”中,既可以看出“四个伟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框架是围绕着“四个伟大”构建起来的。我们完全可以说,内涵丰富的“四个伟大”不仅包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性内容,而且涵盖了我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四个伟大”的理论体系既为新时代我党治国理政绘制了非常清晰的路径方略,也为新时代我党实施治国理政提供了科学方法。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把新时代视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一个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正如我国改革开放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一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四个伟大”思想的科学指导。我们只要按照“四个伟大”重要思想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一定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也一定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