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编织园本课程的建构及探索

2018-04-09张小青

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园本编织民间

文 | 张小青

民间编织活动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园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与实践的热点,可以说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就是园本课程研究的历程。园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设置,促进幼儿园课程多元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就强调了手指运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编织艺术是“手指尖上的艺术”,是“手脑并用的艺术”,也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传统编织艺术因其植根于幼儿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及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民间编织活动纳入园本课程的意义

“编织”,包含了“编”和“穿”两个部分,主要以编织中的草编、竹编、藤编为主,辅以穿珠中的上下穿、间物穿、向心穿等动作训练内容,是对我国传统编织工艺的一种传承和创新。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3~6岁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手眼协调能力不断发展。传统编织活动要求手眼配合,并伴有通俗易懂的儿歌和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以民间编织活动为载体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不仅是尊重幼儿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需要 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传递文化、创新文化等功能。在幼儿园课程中适当地渗透本民族文化,有利于对幼儿进行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熏陶,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提高民族认同感。同时,民间编织课程园本化不仅符合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

探索特色化幼儿园课程的需要 把民间编织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与我园一贯重视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办园理念相契合,有利于打破大一统的课程内容,突出我园特色,为打造特色化幼儿园奠定基础,是探索特色化幼儿园课程的需要。

建构民间编织园本课程的原则

生活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要求建构园本课程时也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民间编织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生成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渗透和熏陶,编织课程也不例外。幼儿园每周开展编织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且单靠开展几次编织活动是难以达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构建编织课程时,应注意与其他领域课程相互渗透,树立“生成课程”理念。如在进行编织课程活动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发现编织课程与美术课程、语言课程、数学课程的相通之处,寻找编织课程的切入点,并生成相应的编织活动内容,将编织课程与幼儿园其他领域课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这是构建民间编织园本课程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发展性原则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该带动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编织课程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通过努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编织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家长参与性原则 家长参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趋势。民间编织课程的建设也不例外。首先,家长参与幼儿园编织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而且有利于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课程的顺利开展。其次,由于家长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经历可以为幼儿园编织课程的建设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视角和支持。因此,幼儿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到编织园本课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园本课程建设的力量。

民间编织园本课程的建构

显性园本课程与隐性园本课程有机结合 我园民间编织园本课程包括显性园本课程和隐性园本课程两部分。以期通过两种课程有机结合,有效互补,更好地促进民间编织园本课程的开展。其中,显性园本课程主要包括具体的编织课程;语言类课程如编织儿歌、民间传说、故事等;艺术类课程,如编织艺术品欣赏、歌谣等。相关的隐性园本课程包括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以及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创设等。

递进式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在幼儿教育实施中具有导向、调节与动力等多方面的功能,制约着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方向。传承民间编织文化,建立民间编织园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彰显办园特色,促进幼儿潜能与个性发展,是建构民间编织园本课程体系的总目标。我园确立了小班“穿”、中班“编”、大班“结”的递进式编织课程目标体系。同时,我园教师还创编了深受幼儿喜欢的编穿儿歌和口诀,将枯燥的编穿方法以幼儿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样化交互式课程实施途径 为促进幼儿对民间编织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我园积极尝试构建多样化课程实施途径,将编织课程渗透幼儿一日生活中。主要包括传授活动即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系统整合编织经验,学习多种编织技法;区域活动,各班级创设民间编织活动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编织游戏活动;渗透式活动,如游戏活动和娱乐活动,渗透编织内容,激发幼儿的编织热情,让幼儿园自然地感受编织课程的魅力;亲子活动,教师在周末可以给家长和小朋友布置一些亲子编织小任务,让家长与小朋友共同完成,在增加家长对幼儿园编穿课程了解的同时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主题活动,将民间编织课程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并与其他领域活动,如美术活动、语言活动等有机结合,丰富主题活动内容的同时,让幼儿掌握民间编织技能。此外,在编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广泛使用了活动展示法、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 园本课程评价是构建园本课程的核心,也是改进、提高和优化园本课程的基础。我园对民间编织园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及对幼儿的评价三部分。其中,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园本课程方案的评价、园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及园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三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包括班级环境创设、课程实施中的指导策略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幼儿编织发展水平评价及幼儿编织技能评价两方面。

总之,园本课程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动态过程,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彰显我园课程个性化和独特性,促使我园民间编织园本课程日臻完善。

猜你喜欢

园本编织民间
体验编织的乐趣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一针一线编织爱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