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018-04-08程鑫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人格

程鑫

“人格”即人的尊严、风格与精神气质的总称。尽管不同历史条件下,“人格”的范畴不尽相同,但是国内外教育专家一致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帮助儿童形成正常、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由此可见,“人格教育”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如何利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于培养学生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笔者认为,挖掘教材资源和整合教育资源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两条有效途径。

1.挖掘教材资源。

“小调查”是《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调查的内容非常宽泛,并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看似简便易行,却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面对陌生人,学生不敢或者不知道怎么张口,因而递上虚假报单或是请家长代劳。二是学生知道调查的大致问题,但是没有能力细化、梳理成小问题,导致调查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对“小调查”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中。利用每节课下课前的5分钟,进行下节课“小调查”的培训。比如《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节课的小调查,教材是这样写的,“由于各种原因,同样的商品会以不同的价格出售,我们到当地购物场所了解一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再请教一下售货员和家长,弄清价格变化的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此次调查任务就显得比较笼统。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若不加以指导,对于调查的场所、对象、商品种类会缺乏针对性,可能出现重复、遗漏,甚至无法进行的调查,不能准确发现“价格变化的秘密”。于是,我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购物场所”指的是哪些场所,并模拟“小调查”的情景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能够礼貌、自信地去完成调查任务。接着,帮助学生弄明白调查的内容。在我的指导下,每位学生都领到了两项任务,即小组分工合作的规定任务和自选任务。在规定任务中,学生有的去农贸市场调查同一种水果在一年内的价格变化;有的去大型商场调查同一种服装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变化;有的去超市调查“炝拌菜”早晚价格的变化;有的分别去超市和仓买调查同一种饮料价格的变化。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而自选任务让学生享有绝对的自主权。慢慢地,我发现了每个学生调查的内容减少了,但集体的调查結果更全面了;学生调查的兴致高了,虚假调查或不调查的情况少了。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学生做社会小调查的能力不断增长,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家长录制的小视频里,我看到学生在参加社会调查时落落大方的表现。“小调查”就这样带来了学生的“大变化”: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交流,不再畏惧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了;他们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了……通过挖掘教材中不起眼的细节,学生健康的人格悄然孕育生长。

2.整合教育资源。

(1)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笔者发现,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让爷爷奶奶高兴》和语文教材中《爷爷的压岁钱》这两课,尽管教学任务相着甚远,但都有“让学生懂得长辈对晚辈们的疼爱”这一德育目标。因此,我对教学进度做了适当调整,充分借助语文教学这股东风,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这样引导学生:“不要羡慕《爷爷的压岁钱》中的作者,他有那样一位智慧又慈爱的爷爷,你的爷爷奶奶对你的爱也值得大家羡慕呢!让我们像《爷爷的压岁钱》的作者一样,说说心里话吧。”学生回忆着爷爷奶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激动地述说着。语文课上的“爷爷”走到了学生身边,走进了学生心间:什么是爱,为什么要感恩,我能做什么……情感激发情感,共鸣推动共情,学生的认知与生活同步,人格的一致性得以发展。

(2)整合特色活动资源

从2016年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借助这个资源,在教学中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呢?我做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在开展“我和松鼠有个约会”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我进行了《美丽的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和我们同属地球,我们应该爱护它们。到了活动那天,我看到学生纷纷互相提醒着要温柔地对待松鼠,不要追逐、恐吓这太阳岛上的精灵。以往比较常见的随意践踏草坪、摘取花草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就这样,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中,《品德与社会》课有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热爱生命、懂得感恩等健康的人格也在逐步形成。

(3)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让读书成为习惯”是我校的校风,校园内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各班有书柜,学年有“浣书流”,学校有“樟树儿童读书奖”“浣书大集”等活动。这样的校园文化资源不利用岂不可惜?在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前的一个月时间,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阅读经典,走入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生活中的不便,了解她的渴望,学习她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等到上课时,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考虑到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生活圈子狭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生活中的残疾人,相对来说周围身体有缺陷的同学倒是可以见到,如何对待这样的人也是学生该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又推荐阅读《草房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到身边还有像“秃鹤”一样的孩子,他们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感受痛苦,我们应该理解并帮助他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只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责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也应加入其中,将学生的心灵引入经典书籍的海洋中,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任务。

我深深感受到,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