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FN-γ、TNF-α、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8-04-08易继涛王从平贾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膜炎降钙素细菌性

易继涛,王从平,贾敏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及进展十分迅速,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和较高的病死率,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危险疾病之一[1,2]。早期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BM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由于BM患者的临床体征并不明显,因此,临床上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诊断和判定BM的进展情况[2,3]。然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等常规的生化血液学检测在BM和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之间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临床鉴别及实验室参考诊断指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诊断BM具有重要的作用[4,5]。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为常用的临床检测患者体内感染效应和炎症反应的细胞炎性指标[4-6],本文主要通过检测BM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 IFN-γ、TNF-α、PCT 和 CRP 的含量表达变化,以探讨其联合检测在BM的临床诊断、与VM的区别和BM疾病进展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BM患者30例为BM组,VM患者30例为VM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①健康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35.66±2.01)岁;体质量(63.11±2.32)kg;②BM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35.71±1.86)岁;体质量(61.67±2.19)kg;发热14例,头痛、呕吐8例,烦躁、嗜睡6例,意识障碍2例;③VM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89±1.72)岁;体质量(62.35±2.04)kg;发热5例,头痛、呕吐2例,烦躁、嗜睡3例,意识障碍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16年《ESCMID指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BM、VM的诊断标准[7]。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经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VM、BM组分别于入院当天,通过腰椎穿刺和脑室引流方法采集脑脊液标本5 mL,低温离心4 000 rpm 5 min,留取上清液待测;同时采取3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低温离心2 000 rpm 15 min,常规分离血清血浆,备用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PCT水平,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化荧光酶标系统。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内CRP含量,仪器和试剂盒为韩国i-CHROMA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内IFN-γ和TNF-α含量,试剂盒为美国R&D公司。所有检测均严格按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

2)采用K-100型工程地质钻机按标出的孔位进行钻孔,精确度要求<1%,在实施过程中也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孔位的适当调整。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VM组、BM组脑脊液IFN-γ、TNF-α、PCT和CRP含量表达比较

与VM组相比,BM组患者脑脊液IFN-γ含量增高,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血液IFN-γ、TNF-α、PCT和CRP含量表达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组和VM组患者血液IFN-γ含量降低,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M组比较,BM组患者血液IFN-γ含量降低,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BM组患者脑脊液IFN-γ、TNF-α、PCT和CRP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

BM组患者脑脊液内IFN-γ、TNF-α、PCT和CRP四指标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IFN-γ、TNF-α、PCT和CRP的单独检测,说明联合检测IFN-γ、TNF-α、PCT和CRP有助于BM患者的临床诊断,见表3。

3 讨论

BM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脑部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具有很高的后遗症率和致死率[1,2]。IFN-γ是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的抗性作用[8]。IFN-γ可以增强细胞的抗病毒和抗感染能力,并促进细胞免疫B细胞活化和产生MHC I类和II类分子抗体[9]。本研究发现,BM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IFN-γ含量均下降,说明BM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较VM患者严重,IFN-γ发挥主要的抗病毒作用。TNF-α是已知的介导机体感染、创伤和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TNF-α不仅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且作为内源性致热原直接引起发热和细胞死亡[10]。BM患者脑脊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而VM患者脑脊液内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脑脊液内TNF-α含量变化可能可作为鉴别诊断BM和VM的早期诊断指标。

表1 VM组和BM组脑脊液细胞因子含量比较(±s)

注:与VM组比较,①P<0.05

组别VM组BM组例数30 30 IFN-γ/(pg/mL)17.61±1.38 3.12±1.03①TNF-α/(pg/mL)3.44±1.20 13.29±1.33①PCT/(ng/mL)8.04±1.47 11.72±1.53①CRP/(mg/L)4.27±0.85 6.82±0.96①

表2 3组血液细胞因子含量比较(±s)

表2 3组血液细胞因子含量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VM组比较,②P<0.05

组别健康对照组VM组BM组例数30 30 30 IFN-γ/(pg/mL)19.44±1.68 14.61±1.45①4.87±1.17①②TNF-α/(pg/mL)3.59±1.04 14.52±2.07①25.48±2.43①②PCT/(ng/mL)0.37±0.04 5.78±1.12①9.16±1.23①②CRP/(mg/L)0.22±0.01 3.13±0.74①4.75±1.15①②

表3 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

PCT和CRP均为较常用的机体炎性反应指标,具有出现早、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等特点[11,12]。PCT和CRP在正常人体内血清及脑脊液的含量极低,稳定性良好,而当机体出现感染并发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时,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明显下降,PCT和CRP含量被迅速释放入血,其含量在体内迅速升高,患者体内PCT和CRP会因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11,12]。因此,PCT和CRP常用作检测患者机体感染和延展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不仅对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对疾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具有有效的评估作用[13-15]。本研究通过检测颅内感染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PCT和CRP含量变化发现,BM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PCT和CRP含量显著升高,其上升含量明显高于VM患者,说明PCT和CRP的异常表达可能也可作为鉴别诊断BM和VM的指标。

综上所述,及时检测BM血浆和脑脊液中IFN-γ、TNF-α、PCT和CRP含量的表达变化可提示患者机体内的感染和炎症反应;IFN-γ、TNF-α、PCT和CRP的异常表达对于临床诊断与鉴别BM和VM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保珍.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和全血白细胞在鉴别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病中的重大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2.

[2]张丽侠,王坤,马涛.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860-861.

[3]周静,程星,李全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8:479-480.

[4]贺中平,黄桢,叶永志.降钙素原在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0,28:1309-1310.

[5]黄清选,应琴,章幽芳.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44-746.

[6]秦海云.TNF-α和IL-Iβ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4-155.

[7]van de Beek D,Cabellos C,Dzupova O,et al.ESCMID guidelin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6,22:S37-S62.

[8]易斌,曾瑜,李佳萌.胸水ADA、IFN-γ及TB-DNA的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341-1343.

[9]吴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水平的相关性IFN-r、IL-10、CD19+水平的相关性[J].肝脏,2015,20:320-323.

[10]任麦青.TNF-α和IL-Iβ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5-66.

[11]张盼盼,韩晓庆,王金环,等.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4:41-42.

[12]苑文雯,王晗,何叶莉,等.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84-185.

[13]黄尚书,梁伟新,吴远冰,等.血清淀粉样蛋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0:42-48.

[14]费安兴.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实验诊断学,2013,17:1709-1711.

[15]解晶,喻长法,戴卫峰.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20:3628-3629.

猜你喜欢

脑膜炎降钙素细菌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