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度”

2018-04-03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零点土豆线段

李 淼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214433)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媒介,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有效提问,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注意提问的难度、广度、密度、坡度和速度,教师在组织、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在“度”中找准最佳切入点.

一、有效提问要把握好难度

课堂提问如果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畏惧心理;但课堂提问如果太简单,则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屑回答.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是难易适度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找准知识的“增长点”,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或是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化难为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几排小动物,让学生说其中的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而是想方设法化难为易,降低问题的高度,从一排小动物入手进行教学.

师:(出示一排做操的小动物)一排小动物做操,我最喜欢第二个小动物,你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吗?

学生根据图回答可能是小兔,也可能是小猪.

师: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怎么找到了两个小动物呢?

生:一个是从左往右数的,一个是从右往左数的.

师指出:这些小动物排成一排,确定小动物的位置时要统一数的顺序.

师:(出示四排做操的小动物)笑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你知道是谁吗?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笑笑最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呀,怎么找到4个啦?

生:有4排小动物,每一排都有第2个.

师指出:这儿的小动物有几排了,要确定小动物的位置,除了说清楚第几个,还要说清楚是第几排.

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的兴趣.直接出示几排小动物说出小动物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首先设计了一排小动物的教学情境,统一数的顺序,然后再出示4排小动物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从“第几个”到“第几排第几个”过渡,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迅速地提高.问题的难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得以充分引发,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有效提问要处理好广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的情境问题,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课堂提问范围过广,学生就容易“跑调”,造成课堂教学重点不明,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因此,那些不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没有达成教学最终目标的无止境的广度,是要不得的.有效提问不宜过广,要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7的减法》时,教师出示了老鼠妈妈背了一个破口袋的画面,画面上口袋里面装着7个土豆,但随着老鼠妈妈的跑动,土豆正从口袋下面的破洞里一个一个地掉出来.

同样的一副图,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个老师不同的提问方式.

(教法一)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生1:我想问,口袋里面的土豆会不会掉光呀?

(有的学生开始笑了,还有的学生马上举手表示也有问题.)

生2:我想问,这些土豆是从哪里偷来的吗?

生3:老鼠偷了这些土豆怎么没被警察抓住呢?

……

(教法二)

师:看了这幅图,我想问小朋友们,老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呢?

生1:老鼠妈妈的口袋破了一个洞,土豆掉了1个,还剩6个.

生2:如果土豆掉了2个,还剩5个.

生3,:土豆还可能掉了3个,还剩4个.

生4:土豆最后会全部掉光,应该是7-7=0.

生5:土豆全部掉光的话,老鼠妈妈是会发现的,它会把土豆全部捡回来,所以最后还有7个,7-0=7.

……

三、有效提问要调节好密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就要问,教师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问在学生认知困惑处、问在课堂意外处、问在认识浅表处、问在自主探索处、问在知识的延伸处,要问到点子上,推进教学走向深入.但课堂提问过多过密,甚至是流水式提问,出现“满堂问”现象,会导致学生厌恶的情绪,学生容易随大流,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夹生的、肤浅的,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反应情况,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提问达到“疏密相宜”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从学生的数学书上的边抽象出线段.

师:数学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书的封面是几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

师:这些边一样长吗?你能指出封面上的长边吗?

师:老师把这条边画下来,好吗?

师:(老师故意画弯曲)这样画可以吗?为什么?(故意画短一点)现在画对了吗?为什么呀?(故意画长一点)这样总行了吧?为什么?

师:那该怎么画呢?

师:老师就照着大家说的方法画.从这一端画到这一端.把这条长边画下来,是这样吗?

师:这一端是这条线的起点,这一端是这条线的终点,这两点在线上一拦,这条线的长度就不会变了.象这样两点之间一段直直的线,就叫做线段.(板书:线段)

教师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数学书这一物体,从具体生动的感性经验出发,让学生指一指、画一画,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对线段的认知由模糊到清晰,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但教学中,就开始到利用数学书的长边画线段,教师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之中还不乏一些无效的随意提问,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投其所好的附和,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注重提问的质量,让每一个问题都落到实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有效提问要安排好梯度

梯度是指所提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一些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发,搭建合适的“脚手架”,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从低到高逐层进行、环环相扣,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先创设了超市里买火柴的问题情境,一盒火柴1角钱,如果以元为单位来写一写,你觉得这盒火柴的价格还能用整元数来表示吗?为什么不能?从而知道一角不足一元,不能用整元数来表示了,那又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学过的分数.教师又问:在超市中,它的标价又是怎么写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十分之几元还可以写成零点几元,零点几元就表示十分之几元.

紧接着教师又创设了在米尺上“找”小数的问题情境,从而认识到十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创设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自己“创造”出一个小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这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压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加学习过程,让每一学生都有收获.这样的梯度设计对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五、有效提问要控制好速度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经常是马上请学生起来回答,学生思考的时间仅仅是听到问题后的1-2秒钟,有些学生在匆忙中仓促举手,或许还没思考好,或许答案是错误的,但没有时间验证,因此往往会出现无法回答或是错误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对回答问题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等问和追问时都要把握好时机,并在提问后适当空出“留白”,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速度.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通过动画演示,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从12回到了12,走了一圈,用了多长时间?

生:60分.

师:这时,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1小时.

师: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又同时停止.你发现了什么?

……

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名学生回答,而是静静地等待了几秒钟,让学生细细回味了一下刚刚动画演示的过程,然后再请学生回答,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到的结论,往往是较完整的.控制好提问的速度,也能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真正做到把握好“度”,让每一个问题都恰到好处,也就做到了教与学统一,这是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使课堂提问激起千重浪.

参考文献:

[1]周锡华.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几个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1(5).

[2]张文质,黄爱华.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零点土豆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数学第21题的五种解法
一类Hamiltonian系统的Abelian积分的零点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土豆喝水
土豆爱吃糖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