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层实践与初步探讨

2018-04-02徐陆军马洪宝杜玉晶张晓敏王军

新农村 2018年35期
关键词:美丽农村建设

徐陆军 马洪宝 杜玉晶 张晓敏 王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持久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提出了科学体系中的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与发展理念。我们深化了对经济、社会、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深刻转变了发展观和执政方式,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指导。美丽的农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1.1 建设美丽中国最不可少的组成就是美丽乡村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把促进城乡共融一体化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缓解并彻底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农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来,是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对农村的提升美化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 “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并强调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涵盖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各环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作为重要内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2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但在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农村建设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建设无序、生产生活功能紊乱、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农村整体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尚未根本解决,距离“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减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 70% 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城乡同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入手,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实现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比翼齐飞。村美了,人富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就随之而得到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过上更加体面、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自然客观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2 济南市天桥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成效

2.1 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天桥区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研究制订了《天桥区“村庄美化”工作实施方案》,在工作思路上求“创新”,打破千篇一律的村庄建设格局。桑梓店街道坚持通盘筹划、整体布局,三年来投資7000万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树立文明新风,努力勾画“人人幸福、处处和谐、村村优美”的美好画面。一是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针对小辛、冯堂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街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投资750万元大力推进两村美丽乡村建设,共完成胡同硬化9600平方米,胡同过路管涵500米,新修路面6200平方米,新修排水沟2910平方米,铺设花砖1600平方米,修建文化广场共3900平方米,节能型路灯共116个,水冲式公厕9座,砖砌挡土墙1000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二是抓精品,打造特色亮点。树立精品意识,始终将规范化、制度化施工要求放在首位,把规划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项目,明确时间点、路径图,严格依照规划搞建设。街道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查看美丽乡村建设动态,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日巡查施工现场,每周召开施工例会,梳理协调施工现场和设计、监理单位发现的问题。严把质量关,严控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工。截至目前,全办美丽乡村已达32个,覆盖率达60%以上。

大桥街道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民生工程的重要位置,舍得花钱,敢于上手,近年来累计投资1.4亿元,启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硬化道路300公里。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环保型垃圾转运站,配备运输车、垃圾桶、保洁员,实现城乡环卫全覆盖。启动“点亮大桥”工程,新增路灯5000余盏,实现了国省道、乡道、村村通道路全覆盖,彻底改变了农村夜路无灯的历史,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温暖了人民群众的心。在此基础上,大桥街道还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村,留住美丽“乡愁”。投资3500余万元,全面提升村庄五化水平,打造出市、区、镇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形成了三级示范格局。开展沿黄五村综合整治工作,总投资800余万元,在大寺河沿线开展连片治理项目,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富美新农村。

2.2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生活条件。天桥区选取了大桥、桑梓店19个村作为试点,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美化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分布实施。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如焦集村邀请中国城市景观艺术设计院院长、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卢雪利用剪纸艺术元素,量身打造了建设方案,对贯穿村内的芙蓉街等南北主要街道墙体进行精心设计,绘制了“商人贩售”“官棉进京”“众志成城”“勤劳致富”等38幅画卷,打造剪纸艺术特色村。今年以来,桑梓店街道借力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年”,按照“平、亮、绿、美、净、齐”原则,重拳出击整治“双违”,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积极行动,整合力量,对辖区内各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环境进行深度治理。一是绿化提质,打造“花园路”。以“增加绿荫、提升品质”为目标,在原有绿化带的基础上,补种冬青、松树等多种耐寒长青的绿植,灌木丛与行道乔木错落有致,高标准打造多处特色鲜明、步移景异的景观节点,构成了一条条郁郁葱葱、温馨养眼的绿色廊道。二是立面提升,旧貌换新颜。重点整治公路两侧广告标牌、乱堆乱放、摆摊设点、堆物作业、乱倒垃圾等现象,拆除违章建筑74万平方米,清理道路两侧沟渠垃圾,修葺粉刷道路两侧破损、破旧墙体5000平方米,路容路貌得到明显改善,共清理“四大堆”10万余方,清理旱厕1100余个,修建改造提升乡村道150公里,安装路灯1500余个,粉刷墙面30万余平米,切实让农民群眾感到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重点道路“精”起来,济南北大门“靓”起来。

在“城市提升十大行动”的带动下,桑梓店街道的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得到双双提升。按照全区"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要求,桑梓店街道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深入宣传,挨家挨户发放倡议书,广泛发动村民开展全民大扫除活动,迅速掀起一股“出彩人家”创建热潮。街道选取老屯村、北王堂村为“出彩人家”试点村,选取35户为示范户,在试点村和示范户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村居容貌卫生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今,走进各村,房前屋后再也不见砖头瓦屑,户户庭院鲜花朵朵竞相绽放,屋内物品干净整洁摆放有序,争做“出彩人家”在桑梓店街道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政策科技、道德新风、民主法治“三进农户”活动和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广泛开展。在各行政村及人员流动性强的商业街、学校、超市周边张贴宣传挂图,设置巨幅公益广告及宣传牌52块。在《桥》、《桑梓》两份镇办杂志开设核心价值观专栏,开展“空中课堂”、“喇叭村村响,红旗庄庄飘”等活动,确保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不留死角。充分发挥区委讲师团的作用,组建面向农村大众的辅导员队伍,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推广实用技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民主思想,强化权利观念,提高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村为单位评选四德先进典型,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促进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利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开展社会诚信教育、移风易俗等教育评议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和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以网络建设为阵地,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积极构建以市区大型文化设施为龙头,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为基础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2镇共建有文化站2个,兴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00多处。建立农村宣传文化“六大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文化培训、政策理论宣讲、文明乡风倡导、新闻报道挖掘等工作,拉近党委政府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以品牌建设为突破,推广文化活动新形式。举办天桥区“全民学习节”,面向农村设计活动100余项,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专业老师对全区120个行政村的200余名文艺骨干进行分批次集中培训。成立了多支文艺培训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街广场,开展戏曲、声乐等文艺辅导。目前,全区两镇共有扭秧歌、现代舞、舞龙舞狮、京剧等队伍130余支。“舞动乡村,唱响大桥”系列活动、“天桥棋王”大赛、“图书漂流”、“最美天桥”、“百场讲座进农村”等大型主题活动都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桥镇焦集村完善了健身配套设施,包括戏台、篮球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修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和幸福院,方便本村和周边村子群众看病就医,养老防老。

2.4 现代特色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天桥区大桥镇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发展总目标, 借力济南北跨和济南新旧动能先行区建设,立足近郊优势,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和连片治理工作,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发展新成果不断显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镇面貌变化巨大。“十二五”期间,大桥镇投资2500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改善农田2万余亩。经过土地流转,八里、后市村引进山东鹊东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100万元;杏坛农场项目落户小盖村,投资近700万元,打造占地160余亩的亲子教育基地与休闲农场;蒋家村泉泰花卉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打造占地490亩的花卉苗木养殖基地;焦集、甜水村做大做强集种植、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冯塘村充分挖掘黄河滩区特色,打造占地3000平方米的济南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孵化基地。桑梓店街道耿庄村、前房村引进沃尔富斯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的全国首家番茄文化产业园,拥有高端番茄品牌“沃小番”,以“品尝鲜美水果、体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乐趣”为主题,5年内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番茄产业、科研、旅游、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 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3.1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要把握好政府主导与农民 主体的关系,既要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更要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要利用多种方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了解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自觉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3.2 注重长效管理,保持农村原生态景观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之美,发挥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适度开发,注重保护乡土资源,深挖文化底蕴,突出农村文化特色,提升品质内涵,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文化景观。要注重发掘各地不同的生态、人文、资源特色,培育个性之美,展现独特的自然魅力,防止千村一面。沂南县竹泉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以竹子、泉水为主要景观特点的消夏旅游景点,保留了原古村落的自然形态,发展了民俗项目,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方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巩固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3.3 实施产业带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优势,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实现产业推进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生命力。天桥区大桥、桑梓店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以济南北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整合资源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

3.4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相应的政策、智力和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对培植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整合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调动农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既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好用活财政奖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又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业,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形成政府主导、镇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美丽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