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纳教育下的生活德育管理研究

2018-04-02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小学余秀良

师道(教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悦纳学科知识

文/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小学 余秀良

悦纳教育下生活德育管理就是要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教师在新教改模式下更新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推进与时代接轨的教育管理。如何把教师悦纳教育转化为生活教育,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教育、积累经验、体验生活的快乐,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头戏。

一、悦纳教育下生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悦纳”出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理论体系, “悦”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纳”引自现代国际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悦纳教育表明,教育机会不应只关注智慧儿童,而应无任何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悦纳他人、悦纳自我,成就他人、成就自我,尤其应该格外关注特殊儿童、特别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期望和信心应该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进而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地方。悦纳教育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利共生的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时代呼唤悦纳教育下的生活教育。

二、教师要善于将悦纳教育转化为生活教育

城乡地区的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自律性较差,陋习较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不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会满堂灌输课本知识,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训练,却忽视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教师片面追求教育教学质量,成绩好的孩子是重点培养对象,而对于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教师却不舍得花时间去研究、实验,寻求让孩子自信的办法。很多教师经常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学科知识的辅导训练上,一味追求成绩,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自卑的孩子越来越自卑、内向。如果教师能更新教学模式、转变观念,与时代接轨,把悦纳教育转化为生活教育,那么才能让学生重建自信。例如,可以和学生亲切交谈,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一起游戏,一起运动;教给他们一些运动技巧和生活常识;谈话间渗透文明、有礼、诚信、友善;组织一些拓展活动,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或是自愿者宣传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 “我能行” “我可以” “我是最棒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家庭进行深入了解,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教育加以关注,找出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将悦纳教育转化为生活教育。

三、让学生在体验悦纳教育中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教育

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教育,让特殊孩子重建自信,阳光起来。教育不能片面追求学科质量而忽视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它可以是一次甚至几次的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如教师在上健教课时,提到吸二手烟有害,吸烟危害身体健康,有的孩子回到家后就会劝爸爸戒烟,为了让爸爸戒烟,孩子主动上网搜索吸烟危害健康的佐证材料,让爸爸学习他收集的材料,甚至还会制作标语张贴在家里显眼处引起爸爸的注意。这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真棒”,被孩子感动,甚至会下决心戒烟,不让孩子失望。生活教育还可以是一次社区自愿者服务,如在烈日下体验一次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和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这些孩子在学科成绩上来说都是中下生,可是在生活上他们却能找到自信。

四、家长应为生活教育提供有利保障

家长要认知悦纳教育不单单在课堂上,它是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教育的第二课堂,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指导孩子实践,让孩子体验自信、走向成功。有的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比较自卑,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是父母没有朝着孩子的天赋去培养孩子,而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科知识的补习,违背了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家长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例如陪孩子到社区参加自愿服务,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找到自信,改掉不良习惯,重新振作,转变学习态度。家长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家长在孩子回家后要暂且放下手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为孩子创设更多的生活教育实践体验机会。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悦纳学科知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亲戚悦纳,让所有的疲惫变得有意义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艺术厨师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