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技巧

2018-04-01丛志成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电视观众参与感微尘

丛志成

葫芦岛广播电视台 辽宁省 葫芦岛市 125000

一、对同期声的理解

同期声是电影录音的一种工艺,同期声翻译为英文是actual sound,指在拍电影、电视剧时演员边排戏边录音,而不是后期在录音棚里通过配音来完成。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用摄像机把现场的全部声音记录下来的录音方法,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声源为画面内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添报道的感染力。它是现场的真实声音,比后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

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一)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运用明确了画面的时空位置,表明“此时、此地、此人、此声”。同期声可以把新闻事件现场的音响及人物的讲话直接传递给观众,尤其是亲历亲为的当事人的同期声,能增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信息传播的可信性。如2016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了辽宁省建昌县梅杖子村脱贫攻坚的新闻报道,其中在描绘当地十年九旱,大田内多个深水井无水状况时就恰当运用了当地村民的同期声,村民用石头敲机电井管道,当发出空荡荡的声音后,村民对记者说:“你听听,这哪有水呀?根本就没水”。通过亲历者同期声的运用进一步证实当地缺水状况,这既给观众带来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又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村实在是干旱缺水,百姓生产生活真的很艰难。

(二)同期声能增强电视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感

在录制电视新闻时由于同期声和电视画面是同时录制,这样不仅能够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现场具体情况,而且还能激发观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它具有解说词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是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电视新闻的灵魂。有了同期声,观众认为这样得到的信息比记者作为第三方来进行讲述更完美真实,能让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每年两会上对于领导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章节,以及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都采用同期声方式进行报道,把会议最精彩之处呈献给观众,由此有助于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在一些抗洪抢险报道、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新闻报道中也采用解说词和大量同期声相融合的报道方式,能够更好地再现现场氛围,强化现场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

(三)同期声能对电视新闻报道起到补充作用

电视新闻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电视画面,但是由于受到很多拍摄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应的客观因素制约,很多电视画面不能得到及时拍摄,这就给电视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个时候采用同期声可以有效弥补画面的不足,通过对新闻事件参与者或目击者进行采访,让他们用语言来描绘现场,进行场景再现,就显得极为重要。如2008年8月《辽宁新闻》栏目播出的《寻找微尘》新闻报道,就体现出了同期声这一电视语言的独特优势。半年来,一个叫微尘的女子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分4期将5000多元人民币汇给葫芦岛市红十字会,分别捐给一位病患和一位小学生。得知此事后,记者无法拍摄到微尘,也无法对微尘进行电话采访,这时记者就采访了整个事件的经历者——葫芦岛市红十字工作人员和汇款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尽全力向电视观众还原微尘的“形象”,颂扬微尘的精神。这为电视观众了解微尘、认识微尘起到了补充说明作用,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

三、运用同期声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诱导式采访

在电视新闻现场采访中,有时记者会根据现场情况和解说词的需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主观意识(诱导式)采访,从内容上感觉是言简意赅,但是人为因素太浓缺乏自然性和真实性。如对于采访大棚蔬菜种植者的报道中,有时会让棚菜种植户讲通过扣棚实现了多少收入,或与种田进行对比,由于棚菜种植户受自身学识等因素影响,对如何接受采访不甚清楚,个别记者就开始对农户进行诱导,教他(她)怎么说,甚至一句话一句话地告诉,这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话语,情态也不自然,所讲内容和语言风格有明显的记者“导演”和“教说”的痕迹。这样的同期声会缺乏亲和力和真实感,从本质上讲,它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新闻宣传效果。

(二)切忌拖沓甬长

一些电视新闻记者深知现场采访同期声的运用对电视新闻的重要性。为追求形式,有的人经常大量使用同期声,造成拖沓甬长。笔者认为同期声的多少要结合电视新闻报道的需要,只要说清事件就够了,有时甚至只需一两句话,切忌过长。2018年1月葫芦岛广播电视台新闻《葫芦岛好人——朱开民》就采用4个来自不同乡镇百姓的同期声,村民说:“朱开民,我认识,他是一个好人,了不起……”。以这种简明扼要的百姓述说来反映朱开民在当地百姓中的口碑,这样的同期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烘托了主题,言简意赅。

(三)适时而用

同期声该不该用,该如何用必须认真推敲。在有些新闻报道中解说词已经表达清楚,但考虑节目时长还没够等还需要同期声再表达一遍,这就让观众感觉重复、乏味,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它的出现丰富了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增添了电视新闻报道鲜活性。作为电视工作者应该掌握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技巧,以此来提升电视新闻报道质量,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猜你喜欢

电视观众参与感微尘
世界最小电池 有望让“智能微尘”相伴我们左右
光下微尘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两岸电视观众之家庭收视行为分析研究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电视观众的视野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