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节目《朗读者》中的低碳美学特质

2018-04-01张蓉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朗读者受众情感

张蓉(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相对于自然客体而言,艺术客体能够带给我们更强烈的自由情感[1],其中带给审美主体陶冶型自由情感的审美客体,其属性为低碳型。不难理解,低碳文化对于提升我们的思想深度,慰藉、启迪和净化我们的心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朗读者》这档由央视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经历、情感共鸣、故事分享和名篇佳作巧妙融合的方式,选取深入人心的文字,用最纯粹朴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文学之美、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该节目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获得了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很好地诠释了低碳艺术之美。

一、节目内容:读书,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朗读者》可以说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后又一档升级版的文化类节目,节目“走心”的程度之深使得其影响力如此之大。节目中嘉宾朗读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范围广泛,带给受众一此次奇妙的文化时空穿梭之旅。节目中,薛其坤和几位物理学教授接力朗读《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当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伴着屏幕上映入眼帘的钱伟长、朱光亚、邓稼先等著名物理学家的照片时,现代科技创新和数千年前传递下来的文脉之间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内心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忘初心”再一次警醒着我们。始终怀揣科学探索的初心,前赴后继,一生献给了国家的科学事业,在他们的读书声中,《礼记·大学》穿梭千年,在今天彰显出巨大的价值,鼓舞和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原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青年女演员袁泉在节目中朗读了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优美的文字唱词感染并陶冶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情操。袁泉在采访中说到,之所以选《牡丹亭》是因为其自小学习昆曲,对其中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至深。离家学艺很是艰辛,在长达七年的学戏生涯中,她踏过重重荆棘,完成了自己由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可以说此刻的《牡丹亭》不仅仅是袁泉对自己经历的追忆更代表着一代青年的致青春。

节目中一位素人朗读者杨乃斌朗读的句子让人印象深刻,”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这是作家冰心的作品《不为什么》中的一句话,朗读完毕,观众无不潸然泪下。杨乃斌一岁的时候失去听力,为了让他并不觉得与其他健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坚持陪伴他一起念全日制学校,这同班同学一当就是六年。母爱的伟大是亘古不变的,但在《朗读者》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母爱渗透在朗读者诵读的每一个字里,彻底钻入观众心中柔软的地方,使观众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汹涌溢出。蒋雯丽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员,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光荣的身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她已经花了十五年时间去陪伴这个特殊的群体,拍摄电影时更是以身作则地要求剧组所有人员与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蒋雯丽在节目中朗读了林清玄的《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朵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一字一句都是对宽容和理解的真切呼唤,送给每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艾滋病患者们,他们所有人都和普通人一样,有理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更是激励着健康的我们更是没有理由虚度人生。

节目中朗读的佳作不仅贯穿中国古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被人们称为“量子之父”的物理学家潘建伟就朗读了世界名篇,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人们所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的都是可鄙的。”“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2016年8月16号凌晨1点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成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伟健院士带领着他的实验团队掀开了世界科学史的新篇章。他说,他说他和爱因斯坦产生了哲学共鸣,为了国家地信息安全,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希望自己的国家在科技方面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朗读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伟大的情怀荡涤着观众的心灵。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充斥着太多的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的快餐文化及高碳文化,使得本身就紧张而又浮躁的人们产生更多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自由情感。所以像《朗读者》这样的具有浓浓的文化氛围的低碳型电视节目刚好能够让受众工作之余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潜移默化地收到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读书不限男女老少,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二、节目形式:注重“朗读”更注重“者”

《朗读者》与《中国诗词大会》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中国诗大词会》声势浩大,有百人团、挑战者和擂主等众多固定不变的角色,不仅仅是“诗霸”“词霸”们的优秀表现让人惊叹不已,作为节目主持人的董卿本人的诗词储备量也让人惊艳,更是让人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不管怎样,它毕竟还是有赛制的竞技类节目,未脱选秀窠臼,而显然《朗读者》更有创新性,不抄袭国外的模式,将“朗读”和“者”紧密结合,通过“读什么”和“谁来读”两个突破口来展现节目内容的核心“为什么读”,用自主创新的模式取得了成功。

“朗读”是一种有声表达,比无声的阅读更具仪式感。朗读者尊重每一个文字,使得其所传达的文化更具感染力,注重的是与观众情感的碰撞而非一味的知识灌输,使得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又能感受到文化的庄严,身与心同时受到洗礼。节目组建立的读库有超过1000篇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一段段一篇篇的美文不仅仅使受众深藏于内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情节得到了深深地触动,同时也领略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之处,深切地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朗读者”,顾名思义,朗读的人。该节目中,朗读的人有名人也有素人,有专业的人也有非专业的人,不像其他综艺节目一味去搞明星阵容,这也是该节目打动人的地方所在,并非明星光环,而是情怀。有了人,就有了故事。按照节目的设定,每位嘉宾不仅仅是朗读作品,朗读前要先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讲述一段自己的人生观故事。而为了让每一期的嘉宾话题较为集中,每一期都会有一个主题词,董卿说;“要和嘉宾经历相符合,又要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所以开始会播放关于人物的故事短片,还会有主持人的采访作为铺垫,再加上主题词的引导,只有当这一切铺垫做好,在经典被朗读的时候,观众才不会有违和感。

第二季《朗读者》除了延续第一季的温情色彩之外,从朗读的形态到嘉宾选择再到朗读的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了尝试性地改变,并且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改变有利于节目的效果及宗旨。相对于第一季一位嘉宾站在舞台上比较中规中矩地朗读而言,第二季增加了双人、多人乃至跨时空阅读的形态。比如,物理学教授薛其坤与清华物理系的十几名专家学者跨时空同读“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再比如贾平凹先生和自己的朋友们及读者就以“朗读会”的形式展开了一段情感充沛的朗读。

第二季首期节目是以“初心”为主题,嘉宾们对“初心”一词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感悟。对篮球运动员姚明来说,初心是可以让大家都认可、模仿和热爱的东西。姚明说:“体育本身就是竞争,每个人的成功淘汰了无数人,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包括和我们竞争的对手。”节目中姚明朗读的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他说要读给所有的体育爱好者:“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而对于文学大家贾平凹来说,提到“初心”一次,他和观众分享了一些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趣事,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逗趣细节让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忍俊不禁。并且老先生表示,这么多年来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手写的习惯,并且写作一般还会挑日子,写作尤其是第一稿是件很庄严的事情,所以会事先打好草稿再写到豪华笔记本上。随后深情地朗读了自己的新作《山本》的片段,用浓重的乡音娓娓道来他与秦岭的故事,让观众十分动容,倍感亲切。“我就是秦岭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话说:生在哪里,就决定了你。”“乡音开腔,初心永存”,贾平凹用四十多年的笔墨,一千五百万字写满了他心目中“最陕西”地那座秦岭。如果说名人朗读者吸引受众目光,那非名人的故事则更让人肃然起敬。“无国界大夫”蒋励,一位经历战火的朗读者,2012年主动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职参加了无国界医生,2013年前往阿富汗霍斯特妇产医院,她与助产士在阿富汗的战场中接生了三千多个新生儿,日均四十个,零死亡,我们不仅惊叹于她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更折服于一位白衣天使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它在这风中飘扬。”节目中蒋励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朗读了鲍勃·迪伦著名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她说,希望把这首歌词献给那些在战火中降临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远离硝烟,在和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遇见美好的未来。这首歌词充满了对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的关切和悲愤,在场观众都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无助感中,从而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什么,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低碳文化的力量,带给人们的是净化型的自由情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三、发展策略:“三”高水准新传播

1、节目内容高水准

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得现如今的综艺节目的文化精神愈发枯萎,例如一些综艺节目只是以纯娱乐为宗旨,照搬国外模式,明星阵容强大,节目在内容上快餐化甚至高碳化,只是一味地去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除了不断地向观众展示明星的身体特征和个人隐私,毫无营养价值可言。而《朗读者》却向我们展示出一档文化综艺节目的真正价值所在,刨除纯娱乐因素,将观众拉回到传统文化的沃土,以朗读的的方式唤醒受众或许遗忘甚久的阅读初心,立足于当下社会,能够抓住受众的心理诉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视听语言和内涵品质双一流。

2、主持人高水准

在之前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董卿深厚的文学底蕴令观众十分赞赏,而在《朗读者》中担任主持人兼制片人的她同样没有令观众失望,她曾说:“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相比而言,一切其他的综艺节目本身内容上就空洞单薄,几个主持人也是说着满口的错别字自娱自乐出着洋相。“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观众对董卿的一致褒奖,一档优秀的电视剧节目需要好的节目内容更需要一位文学功底与主持能力俱佳的优秀主持人,二者相契合,才能营造出好的节目效果。

3、嘉宾高水准

《朗读者》在嘉宾的选择上可以说是非常用心,既有企业家、作家、科学家、模特、演员等名人,也有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同样受人尊重的素人。这里所说的嘉宾高水准,并非身份地位的高高在上,而是精神层次上的高尚,同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明星加入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明星光环制造话题吸引受众,而素人嘉宾的参与更好地拉近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起到了引导作用。

4、新媒介,新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下,文化综艺节目不能只依靠传统媒体去宣传和推广,必须与时俱进地拓展新的新地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提升节目效果。《朗读者》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首先该节目团队除了整合传统媒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拓网络平台,实现了电视、网络视频、社交媒体、手机APP等多途径、全方位地传播,运用口碑营销策略,达到了全民推广节目的效果。《朗读者》在前七期播出后仅微信公众平台就有145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突破十万,而手机客户端的收听量更是达到了2亿次,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高达6亿次。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充分利用是位非常有效的,如果说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是中老年群体,那新媒体则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总的来说,《朗读者》这档节目是非常成功的,在综艺节目日趋同质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难能可贵。怀揣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朗读的方式深入人心,使“高冷”的文学作品走向大众,给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希望,也为今后此类低碳艺术品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猜你喜欢

朗读者受众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