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机遇与挑战

2018-04-01陈莉蓉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舆论时代

陈莉蓉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新媒体时代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互联,传播大数据到电脑、电视、手机等终端,最终达到人们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体验的大数据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出现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计算机逐步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脑。到九十年代电脑全面进入我国,随着大街小巷网吧的迅猛发展,逐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脑,同时开启了我国新媒体时代的新篇章。形式上电脑越来越小,台式变液晶,又有了手提,还有了平板,随之手机、电视又有了电脑的各项功能。功能上,从交友查阅搜集信息,到无纸化办公到二维码支付,已经让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网络,新媒体已然成了人类社会新的沟通、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进入了充满变革充满活力的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一)新媒体时代世界信息是平的

新媒体时代世界信息是平的。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所说,哥伦布在500年前用初级航海技术出海航行,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500年后,熟知新媒体先进技术的高级工程师却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就像我们召开全球远程视频会议用的电子大屏幕。“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1]新媒体的平行化、便捷化与互动性,让信息快速发布、快速传播,点赞、评论、转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垂直单向传播,人人都可成为麦克风,无论穷富无论强势弱势无论官员百姓,各阶层在新媒体时代实现了网络平等表达。新媒体成为表达利益表达情绪的第一通道,也成为舆论事件的第一信息源头。人们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平行,但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网络空间的平行开放性,也使得新媒体平台上的多样化思想得以平行的被人们接触。

(二)新媒体时代存在着两种舆论信息

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是单向接收信息,而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主动传播者,无论真假,即使是信息来源不确定,信息仍发生着极速扩散。一些知名博主、网络红人、微信订阅号发布传播的信息,更为迅速,更具有影响力,更易引发舆论关注点。因此,当前新媒体时代,除了官方舆论传播媒介从传统逐步走向多样化,民间舆论更是在新媒体运用过程中发展迅猛。人人都可通过新的媒介形成、获取、扩散缺乏监控缺乏核实缺乏正确引导的民间舆论,媒体进入大变革的新格局时代。《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中写道,“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影响范围上已开始超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成为人们获取或传播信息的首要渠道。我们正在从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微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和舆情传播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接近半数的舆情事件最早是从‘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发源的。”[2]官方舆论通过新媒体平台运作引导民间舆论并逐步与民间舆论相融合。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外在环境在新媒体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3G、4G及无线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中,手机上网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也成为了当今大学生的必备品,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助推力。新兴的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被大学生频繁用于接受信息、发布消息、网上聊天、分享资源等,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及行为方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形成了新的校园文化形态,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步摸索前行,新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必须克服新媒体的劣势,发挥新时代新媒体优势。从新媒体具有便捷性、交互性、私密性、即时性等优势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做为课堂主体的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参与。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有用、有趣、有效的需求。努力实现新媒体时代思政理论课学习过程的有用、有趣、有效。同时实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参与动手能力。改变大学生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能思考会思考,能动手会动手,能合作会合作,能做人会做人,能做事会做事的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的大学生。

迎接机遇发挥新媒体优势,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难题,也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挑战

1.教学对象学生方面

当前大学生是网络的原驻民,最具有新媒体意识。对新媒体表现出极大热情,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有的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过度依赖,对信息的不安全又缺乏处理经验,导致思维迟钝,意志消沉,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缺乏实效。

基于新媒体时代存在着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两种舆论场,而这两种舆论场尚未融合,甚至有矛盾,而更易为大家所接受的民间舆论又缺乏监管,真伪难辨。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带来的大量信息多元化,有的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而有的带来负能量,包括西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等等。这些负面因素的存在最终影响到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主体教师方面

进入新媒体时代,有些教师,除了年龄大的教师甚至也包括有些年轻教师,因为自己在传统教学下成长起来,而且自己有了一套教学方法体系,对这套教学方法体系倾注了心血,也有所成就,因此固守原有的教法,习惯传统方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排斥新事物,排斥新媒体,认为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大于实质,不尝试,不运用。有些教师迫于信息化教学要求用了新媒体手段,但不断抱怨运用新媒体带来的课前准备工作的负担与压力。对新媒体手段不熟悉,对新媒体调研不运用,对新媒体语言不理解。究其根源,还是对新事物的排斥,而不是对新媒体采取包容与发展的态度。这严重制约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

有些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接受新思想运用新媒体,但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面对来自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新媒体信息平台,对信息的调研不足,盲目轻信,甚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宣扬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背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教学平台方面

在新媒体时代,各高校都在探索信息化教学新媒体的运用。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站,但有些网站缺乏管理与维护,虽有专人负责,但因工作量大,投入大,常常网站更新慢难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不少高校建立了思政理论课微信公众平台,但同样缺乏人力物力,缺乏管理与维护,代课教师不参与不运用,内容不贴近学生,思想缺乏深度,互动效果差,有些思政理论课微信公众平台逐步流于俗套,成为工作宣传平台,难以起到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作用。在信息化教学发展中有些高校重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专门购买了云课堂、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软件,但软件不完善不便捷,学生导入学号导入复杂,程序繁冗重复性工作多,点名签到系统有漏洞,有些学生手机操作打不开等问题也导致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意义

新媒体时代的两种舆论场,当前,对大学生影响作用更大的是民间舆论,民间舆论信息已通过新媒体形式广泛的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而官方舆论才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现健康成长保障。《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官方舆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平台,要担任教育青年的重任,要保障肩负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希望的大学生,能够在众多民间舆论信息传递中明辨真假是非黑白,坚定立场信念,清醒认识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在新媒体时代,必须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努力通过新媒体将官方舆论融入民间舆论,在潜移默化中,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迎接新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适应新时代的客观发展,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作为新时代网络原驻民的大学生在信息化方面共同成长。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网上舆论工作,我们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要求我们,不仅要知道‘说什么’,还要懂得‘怎么说’。‘说什么’是原则、硬指标,‘怎么说’是技巧、软标准。”要把握关键,抓住重点,也就是“什么是焦点,就透析什么;网民关注什么,舆论引导就围绕什么做;社会关切什么,舆论引导就围绕什么回应;舆论场在哪里,就到哪里去引导。只有这样才有吸引力,也只有这样舆论引导才可能有效。”[3]因此我们必须探讨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化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可以有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通过实践研究微信、云班课等多种APP软件平台及手机、平板终端设备的运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模式,考查实际教学效果,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在大学生中具有携带普及性与便捷性的现代通讯设备,趋利避害,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平面转向立体、由静态转为动态。

猜你喜欢

理论课舆论时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