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理论特质

2018-04-01杨卫军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时代

杨卫军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新实践,需要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伟大理论,具有显著的理论特质和理论品格。

一、问题的导向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多次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的新判断,也是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习近平同志围绕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而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勇气,在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发挥了先锋和关键作用,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小开放促小发展、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成长起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和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实践力量,并为全球治理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贯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人类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从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国家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和大国担当。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已经更好地融入了世界,世界也更好地接纳了中国,中国不断提升自己的制度话语权。习近平的大开放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现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响应上,表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上,表现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上。

二、主题的鲜明性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赋予我们党必须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和理论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的确立,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主题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依靠力量、政治保障、外部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回答和解决了当时最重要、最紧迫的时代课题和理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探索。正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理论的系统性

任何科学的理论总是以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体系或系统。面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好这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全面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并且,这一创新理论还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全面论述了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八个明确”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侧重于理论层面的要求,回答和解决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

四、思想的科学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关键在于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的这五年,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个革命性变革。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和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为视野和历史方位,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强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要管、治党要从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内容的开放性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和包容的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有容乃大”的开放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系统回答和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我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而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活生生的生动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永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六、实践的指导性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既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中生成的,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生成的。这一理论萌芽于习近平长期基层工作的执政才能,孕育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发展于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不懈的实践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邃政治智慧、科学的求实精神和敢为人先、理论创新的勇气,为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性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陕西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与农民心连心的经历和长期基层地方领导的政治智慧、从政实践和执政经验,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发源地,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和实践依托。如果说河北正定是习近平施展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福建17年多的从政实践是他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全面历练的升华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期。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视野开阔、理论日益成熟、执政能力显著提高。他特别指出,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千里马”要造大风大浪里经受考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党的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习近平特别借用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来激励自己: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因此,习近平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的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是习近平同志的理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黄金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关键阶段。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基层地方执政的理论思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逻辑和理论发源地。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哲学家以解释世界为己任,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的品格和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运用于指导当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项事业和工作。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方向,克服精神上的“软骨病”,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和把握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般号召与个别号召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展。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做改革的促进派,按照新时代绘就的宏伟蓝图,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和成就。

七、理论的民族性

一个成熟的民族需要成熟的理论思维。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是否成熟,重要的标志就在于是否形成了以本民族的语言风格为特点的言说系统和话语体系。换言之,也就是要有本民族的特色、风格和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入乡随俗”本土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思维基因,这就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理论特质要坚持“以我为主、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日常生活语言、老百姓能读懂接受的语言风格阐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深受百姓的喜爱,形成了一种人们想听爱听愿听、入耳入脑入心的群众风格语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己风格、特色和气派的话语体系。

习近平的语言风格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总是统揽全局,全球视野,思想深邃。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用“基本理论”、“基本方略”、“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伟大”、“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来表达。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也来源于生活世界中人民群众火热实践的深刻把握。习近平的语言之所以有高度、有温度,人民群众爱听、爱读,重要原因在于,习近平的讲话根植群众实践,说有魂、有根、有趣的话,寓教于乐,化高大上的理论转为群众的丰富生活,这种中国特色的话语系统识民情、接地气,语言朴实,朗朗上口,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如“治大国如烹小鲜”、“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等有趣的语汇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赞同;在国际舞台上,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和道路。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1];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2];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点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扩大各国利益汇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这些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话语体系和言说系统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有的品格、标识和名片。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言说系统,决不是主张“唱独角戏”自言自语、唯我独尊、夜郎自大,而是主张在学习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避免西化、分化和同化,保留本民族的理论品格不动摇,永远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继承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等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辟了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