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

2018-03-31蒋娅娜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机制创新

蒋娅娜

内容摘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物流体系、支撑产业、规章制度五方面组成;当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概况是农产品流通市场多元化竞争主体格局已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尚未成熟、农产品物流渠道体系日益丰富完善、农户个体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扮演了主力角色。当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市场主体发育缓慢、不同主体功能关系模糊、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滞后、农产品物流体系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服务效率低下、政策支持不力、制度不完善。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创新对策:公共管理政策创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市场组织对接模式创新、现代流通渠道创新、食品安全体系创新。

关键词:农产品 现代流通体系 机制 创新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组成要素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产品流通重要机制保障,其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宏观调控为引导力,利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理论整合和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以物流服务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的多位一体的流通交易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交易现代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与农产品流通环节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农业企业、普通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不同市场主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覆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消费等所有环节。

(二)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其主要包括专业批发市场、零售批发市场、互联网虚拟市场等,这是实现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地方。这些不同市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保证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交易需求。

(三)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运动的重要基础,其以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为前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优化配置市场资源,通过整合加工、运输、仓储、装卸等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运动。

(四)支撑产业

支撑产业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信息业、金融业、运输业、信托服务业等,其发展水平对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对流通服务效率、规模的选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五)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构成农产品流通体系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例如国家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有序发展,采用金融、经济、法律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控,以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

当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概况

(一)农产品流通市场多元化竞争主体格局已形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体制改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发展到较大规模,形成了以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期货市场为主干,以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经纪人、中介机构为参与者的综合性一体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下几种农产品流通模式:“批发商+农户”模式、“农业企业+农户”模式、“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模式、“农户+批发商+农业企业”模式等。

截止到2016年1月初,我国农产品市场经纪人数已超过600万,兼职从业者、季节性工作者人数超过一千万。其中,有20万人取得了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有15万个专业涉农合作组织和协会,有2600多家农产品经纪组织,主要提供农产品流通、销售、技术和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在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以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共有4300多家涉农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以及运输等多种服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产品市场成交额超过1.5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农产品流通业也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16年我国蔬菜流通业从业人员有九千万人,这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城镇化发展速度。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产品聚集、价格调节、供求匹配以及信息服务等多种机能和服务,是实现农产品交易的重要保障。自1991年以来,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其作为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农产品生产区、大中城市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有不同区域、规模的农产品市场组成的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9100个,总成交额占农业产值的37%。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占全国农产品总成交額的70%以上,这个比例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根据全国农贸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 年我国有415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比例约为2:3。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有1560家,成交额亿元以上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有850个。根据中国农产品销售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5 年12月底,我国共有43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约3600亿元;从市场分类情况来看,农村农产品批发市场有2430多个,果业市场等390个,蔬菜市场840个,家禽类市场120个,水产市场194个,粮食类市场490个,粮油市场10个,油类市场8个,其他农产品市场260余个。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力。

(三)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和成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市场宏观调控手段: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农产品风险保障基金、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产品定价机制以及农产品进出口税率调整等。农产品期货市场同时具有金融和流通两种功能,其代表了现代农产品市场发展方向,也是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有18个上市期货品种,其中有12个是农产品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农产品有玉米、豆油、大豆和豆粕,在郑州商品交易市场成交的农产品包括白糖、菜籽油、棉花和小麦,在上海期货交易市场上市的有天然橡胶。

从农产品期货交易情况来看,2016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86.62%。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排名全球第二。2016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占全世界成交额的29%,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四)农产品物流渠道体系日益丰富完善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户与客商直接交易模式。这种模式最为常见和普遍,例如大型农产品超市、农业销售企业直接与农户交易,收购农产品。农户或生产基地与运销大户进行交易。双方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农户利用运销大户发达的销售网络,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交易。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农户手中收购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后进行销售或者出口。农户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将其销售大型批发商,或者利用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销售出去。农户、农村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农产品加工企业委托,组织合作成员开展农产品生产活动,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销售给预定的合作企业,这可以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加工企业流程和标准进行,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后,将其销往国内外市场。

(五)农户个体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扮演了主力角色

随着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益成熟和完善,传统国有、集体性质经营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式微,专业养殖户、大型运输企业以及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在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中农民个体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随着农产品市场蓬勃发展,一些农产品生产者转换角色,进入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农产品运输、销售等服务,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发育缓慢,不同主体功能关系模糊

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参与者有以下几种:市场中介、农产品运输企业和个人、农产品经销商以及临时性、季节性运销人员,这几类主体知名度不高、市场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有限,市场功能发育缓慢,防范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主体正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操作流程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较低。另外,不同流通体系主体功能关系模糊不清晰,功能定位不准确。例如市场组织要么是政府主导的,带有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要么是私营的,市场秩序比較混乱,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经营格局,无法保证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农产品市场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低,经常会出现“场外交易”的情况,市场机制和功能不完善。分割管理、条块管理严重挤压了农产品市场利润,打击了广大农户积极性。

(二)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尚未出现农产品批发、销售集团型企业,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少,农产品批发商之间的沟通、联系不紧密,地方市场缺乏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尤其是农产市场机能不完善,产品销售衔接不顺畅,流通过程繁冗,不能有效解决市场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在信息共享、交易机制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信息服务手段单一,市场信息发布严重滞后,对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参考价值不大。另外,不管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都以现货交易为主,期货交易、合约交易、市场竞拍以及掉期交易方式还没有充分发挥起来,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现代交易手段应用水平较低,其中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农产品占比不足10%,在农业部信息网中登记备案的批发市场中,只有不足20家启动了网络结算和支付系统。

(三)农产品物流体系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服务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投入较少,行业标准缺失、配套设施陈旧不完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交通条件简陋,农产品运输时间较长。二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落后,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自然物流为主,初级农产品往往没有任何包装、保护就直接投入运输和销售,冷链物流体系应用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运输效率低下、保鲜水平不高、物流成本昂贵等。农产品运输保险能力较差,冷链物流技术普及水平较低,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较高,损失较大。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蔬菜、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5%、15%,冷藏运输率分别为40%、15%、30%;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水产品、果蔬、肉类、损耗率分别为15%、20% - 30%、12%,每年果蔬运输损耗成本就高达千亿元。三是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农产品加工、物流技术水平偏低,大多数农产品包装档次较低、包装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输效率提高,农民、涉农企业经营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四)政策支持不力,制度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是指与农产品流通有关的各类政策、法律和法规,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体系平稳运行、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是一套完善的有机整体。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制定和实施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农产品市场法制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法律基础比较薄弱,对市场经营活动缺乏有效规范和约束,许多地方存在严重的法律监管漏洞,在开展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二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对应不同的监管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不清晰,执法区域存在较大的重叠、交叉情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严重的条块管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问题,部门执法缺乏有效合作,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行业监管水平较低。三是农产品市场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方面重视不足,投入的人财物资源十分有限,导致市场存在严重的秩序混乱问题,对行业发展形成了较大阻力。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创新对策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对传统流通体制和模式提出了颠覆性的变革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开展这方面的创新,要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共产品供给、市场组织架构、流通体制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寻找创新突破口。

(一)公共管理政策创新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要加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以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对农产品流通政策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策体系:一是要根据现有城乡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农业政策要求和导向,把握农产品流通政策制定和设计要点;二是进一步明确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手段、效果、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政策制定机制。在不同环境下,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会面临着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一般来说,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提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在提出模式,另一种是外在提出模式,这背后都是公共政策在起主导作用。再次,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其具体发展阶段确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农产品流通体系政策目标主要围绕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宏观调控目标、粮食安全战略、金融支持等方面来展开。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我国农产品流通公共政策目标要定位于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朝着标准化、安全化、快速化方向发展。最后,要进一步理清农产品流通政策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政策制定、验证、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在流通主体、政府、立法、执法部门之间,如何通过博弈来制定一套稳健、有效的政策体系。

(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

当前,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此,要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范围进行准确界定。根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趋势和要求,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物资流通基础设施,例如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先进运输工具、现代仓储设施、先进的物流装卸加工设备等;二是先进的市场交易配套设施,例如农产品生产区、销售区、集散区批发市场硬件升级改造,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网络拍卖平台以及大型农产品超市网络建设等;三是信息沟通和共享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市场信息收集系统、物流运输跟踪信息系统等。其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激励机制,丰富投资主体,拓宽投资渠道。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激励机制关键是要准确界定和区分公共部门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做好不同投资主体行为和关系的协调。最后,要建立科学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评价体系,这是引导投资活動的重要体制机制,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功能作用评价,对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了解其信息收集、定价调控、物流集散等功能;二是投资经济效益评价,对投资项目的长短期收益进行投入产出比评估;三是流通协同评价,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市场组织对接模式创新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组织对接是形成流通链体系的重要机制设计,也是打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要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组织对接渠道,另一方面,要做好小农户与大企业之间的市场衔接工作。针对小型农产品生产组织和个人,现代流通范围、对接方式以及对接要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通模式,例如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连锁超市、期货市场、电子商务等。针对这些流通模式,要对其流通特点和功能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和目标。针对后者,将分散的小农户集中起来,例如以成立合作社、互助社等方式融入到现代流通体系当中,这是被实践经验证明的有益做法。其中关键是要理顺不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分成机制,以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四)现代流通渠道创新

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对流通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对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影响十分深远。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连锁经营模式、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设备、引进电子商务、发放特许经营牌照等,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不断改造和升级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发展。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格局,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合约式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主要提供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交易服务;农产品公开拍卖平台,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建立农产品拍卖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整合农产品交易资源、产品采购、物流服务、仓储管理等,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当然上述三种物流渠道各具特点和优势,功能用途也各不同,主要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管理、价格定价、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差异化。在风险规避、价格调节等方面,它们具有很强的功能互补性。

(五)食品安全体系创新

对农产品流通体系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这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安全管理机制,另一个是风险预警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安全管理主要受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影响,鉴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共产品属性,农产品安全管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较大的社会事件,造成巨大的损失。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应对,一个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管理机制,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例如Global GAP、HACCP等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经验做法,严格按照国际管理和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选取有效的指标形成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突发性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2.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3.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黎元生.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机制:缺陷与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6(1)

5.左两军,牛宝俊.我国农产品超市经营发展的动因及前景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2)

猜你喜欢

农产品机制创新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