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31崔秀娟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环境

崔秀娟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当前新媒体被广泛应用,对全体社会成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环境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宏观环境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重视的客观存在。新媒体所具有的独特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一、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宏观环境

当前新媒体广泛存在,迅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忽法无视和摆脱的大环境,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是对其加以建设和应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媒体在我国广泛应用

新媒体一词在美国产生后,随即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新媒体是相较于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及服务的传播媒体。新媒体之“新”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会产生不同的新媒体形态。博客、微博、微信、QQ、论坛(BBS)、贴吧、个人主页、视频网站、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是当前新媒体的主要形态。

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我国全面发展和普及,据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中国拥有网站553万个,网页2604亿个。截止2017年11月,我国市场上检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上架数量为391万款。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走向融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加强互联网媒介的使用,打造出一批内容权威、覆盖广泛,极具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新闻咨询平台,到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多达6.47亿人。新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搜索、新闻资讯、社交(微信、QQ、微博、知乎、豆瓣、天涯社区等)、网购、外卖订购、外出旅游、理财、网上支付、娱乐、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

由此可见,新媒体已深刻、广泛地存在,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正深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大环境。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有十分明显的特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性

新媒体的虚拟性一方面表现为传播信息的虚拟性,即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模拟真实世界制作出虚拟信息,例如特效、数字动画等;另一方面虚拟性主要体现为传播关系的虚拟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主体与信息接收者的现实身份都已经被虚拟化,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带有很大的虚拟性,这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型。

2.即时性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地面信息传递系统来传递信息,受技术手段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很难突破地域限制。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主要依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通信卫星等技术手段来传递信息,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克服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实现了信息传播时效便捷、异地同步。

3.交互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度的由点到面传播,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有较为明显的主客体关系,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很难进行及时反馈。新媒体条件下,信息发布者与受众实现了双向互动,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两者的界限也日益模糊,信息接受者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成为信息发布者,双方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平等的权利。

4.个性化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可以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需求,整合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形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信息推送可以面向单个或者多个受众。而受众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控制权,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搜索、选择和关注特定信息。

5.海量化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的门槛低、成本低,信息传播方便快捷、及时迅速,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每一个新媒体用户,只要有网络,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共享和发布信息,这使得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海量信息一方面给人们的行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独特性共同构筑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载体,激发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提升思想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可能。

1.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能够被教育主体运用,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且可以促进主客体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活动形式。它的海量化信息存在和即时传播特点,使得信息跨越千山万水,遍及全球各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的兼容性,即个性化传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文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有机组合的形式进行呈现;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特点相一致,为促进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提供条件。总之,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主客体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2.激发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觉能动性”即主动接受教育的特性,它集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和自主完善行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开放、共享、海量,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在局限于课堂,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地搜索、选择和浏览相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解构或发展原有认知。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交互性,可以使教育者利用虚拟化的角色,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并得到互动回应,在提问、回答、赞同、争论、疑惑、解惑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完善自我,建构和发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结构。总之,新媒体有效激发了受教者的主体性。

3.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做到有的放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信息掌控方面,教育者具有明显优势,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对象留下“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这种感受之下,教育对象往往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很难做到畅所欲言。新媒体环境下,在信息交流和控制方面,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平等的,而且教育对象可以借被虚拟化了的身份,放下包袱,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真实想法,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另外,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将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视频,优美动听的音频,富有观感的图像有机结合,形成动静结合、声色俱全和图文并茂的教育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此外通过新媒体,教育对象不必按传统方式定时定点的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网页、QQ、微博、微信、云课堂等应用,随时随地开展教育、答疑解惑,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有效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增强。

1.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思政教育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控制方面是不平等的,教育者是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往往得到充分发挥,而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容易被忽视,教育者被塑造成了权威,受教育者大多时候成了“依附者”,“双主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此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开展,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单一、枯燥,主要依靠理论灌输、说教、宣讲等形式展开,教育内容也相对滞后,这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自由、多样、即时、交互,一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了平等,受教育者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意识和思想自主性空前提升,传统的单向的、依附性的教育理念已难以适应,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大力发展和深入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拘泥于课堂渠道,多渠道占领思政新阵地,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统一迫在眉睫,此外重视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改变单调的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内容的动态性也势在必行。

2.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者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内容。就思想素质而言,首先,新媒体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教育者能否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趋利避害,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利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与时俱进的关键。其次,信息的开放共享、即时交互,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日益被激发出来,对此教育者能否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取得。就知识素质而言,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掌握信息的渠道多元,内容庞杂、真伪难辨,更新迅速,教育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更新知识储备,夯实专业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学生的疑问,形成正确引导。此外,就其他素质而言,新媒体环境下,对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提出要求,是否会用新媒体,是否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编辑、制作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改进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日益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前自由,信息传播实现了“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海量信息传播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样,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挑战,此外新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大量落后信息、腐朽信息和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充斥网络,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混乱,信仰缺失甚至影响国家安全。新媒体在激发受教者主体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受教育者的表现欲望,使得部分受教育者个体意识高度膨胀,从而滋生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冲击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此外,新媒体信息传播主体和空间的虚拟性,冲击着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一定程度上使得受教育者产生了人际交往和人格障碍。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环境,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有效传导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辨别能力,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对此,要多管齐下,取长补短,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目标。

(一)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渠道

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极为重要的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网络思政工作新阵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1.运用新媒体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政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作用,就是要不断推进新媒体辅助思政理论教学的实施,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统一。从学校层面来讲,要重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和改善基础网络设施,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探索新媒体进课堂。就教育者本身来讲,要正确认识新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通过建立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使用QQ、云课堂、雨课堂等APP,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向学生发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典型突出的教辅材料,发布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线阅读、评论、提问、作答、投票、测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线上答疑解惑,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巩固课上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将新媒体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一定要分清楚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新媒体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以手段代替内容,若果内容空洞无味,即时形式再新颖,也很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运用新媒体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在不知不觉、润物无声中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动。将新媒体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拓展校园文化传播的路径,强化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此来讲,要整合各级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建设以学院为中心,各系部、各班级和学生社团为拓展的新媒体网络,以政策宣传、服务师生、成长成才、品牌活动、专题报道等为支撑,通过信息发布、活动展示、服务引导、典型宣传、投票互动等方式,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建立以思政部牵头的集信息库、知识库、思想库于一体的高校红色网站;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优秀课件,宣传学习典型、三好学生、励志青年,并开展互动,以此构筑良好学风;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教务信息及学院其他公告,使师生能够迅速了解教学信息及相关政策,并开通服务师生通道,及时整合、解答师生疑问;通过新媒体发布演讲、书画、摄影、党团教育、文艺表演等学生活动信息,并展示学生活动成果。总之,将新媒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覆盖面,以实现育人目标。

(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养势在必行。

1.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媒体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被激发出来,他们渴望被尊重、被公平对待,渴望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就此,教育者要有意识的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个ppt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借助新媒体,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整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始终注意培养自身的亲和力,秉承师生平等的理念进行传导、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力求做到生生平等,不能厚此薄彼,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包容关爱学生。

2.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知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极强的工作。新媒体环境下,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这项工作尤其难以胜任,只有不提高实教育者的知识素质,才能使理论彻底,使学生信服,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目标。为此首先,要比较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持之以恒的阅读经典,全面深刻的专研体会,广泛深入的学习交流,身体力行的总结实践。其次,要广泛涉猎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再者,针对学生的话语体系,适当了解一些网络语言,这样便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工作。总之,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要勤学习、多锻炼,提高业务能力,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

3.多渠道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运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即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和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甄别媒介信息的真伪,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具备制作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大环境,了解新媒体、学习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是教育者的必修课。通过自主学习、教研活动、科研、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培训和比赛等方式来提升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认知,并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整合、文字编辑、排版设计、动画制作等方面能力,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三)不断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加强对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的监控,从源头上把好关,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1.强化政府的监管力度

净化新媒体环境,需要政府严加管制,首先从法制层面着手,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例如:整合国家管理力量,构建部门协同监管网络;明确和细化不良信息、低俗信息、错误信息等的判断标准,防止不良主体打“擦边球”;逐渐扩大网络实名制的适用范围,通过法律强制力提高网络用户的自制力。其次,坚持监督和问责相结合,把好源头关,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同时要严格执法,对故意传播虚无颓废、封建迷信、网络谣言等行为,严惩不贷,防止其死灰复燃。再次,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快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

2.加强新媒体行业的自律

新媒体行业的自律是净化新媒体环境的重要方面,所谓新媒体行业自律,一方面是指要严格遵守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并严格实施本行业的规约,例如声明、承诺、公约等,明确新媒体行业自律的目的、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行服务等领域的自律事项等。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组织,成立新媒体联盟,各新媒体设立网络媒体自律专员,自律专员受联盟指导,负责对媒体信息进行筛选和把关,当新媒体人在内容创作中有拿捏不准之处,可寻求联盟的专业指导,如果有不实信息和负面信息出现时,联盟还可以充当政府与新媒体人的沟通桥梁。总之,新媒体行业要逐渐树立起自律意识,守住底线,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3.不断提升网民的素质

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交流的空间和主体具有虚拟性,但依然受现实社会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的约束,因此首先要不断提升网民的制度意识,使其在网络中的思想和行为遵循国家的法律规范,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其次,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中,使青年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再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学生意识到国家利益、他人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统一性,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注释:

①该段文字中的数据均来自于: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环境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