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思考

2018-03-31张有武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价值观

张有武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公民的道德旗帜和基本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体系的承接点,爱国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分别对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追求。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扣住爱国这个核心,将个人的价值追求、社会的共同理想统一到爱国主义精神上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之理论渊源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之一,贯穿了中华演进全过程,积淀着炎黄子孙对国家的浓浓深情,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不懈奋斗,因而古典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爱国”观点。比如《汉纪·惠帝纪》中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表达;陆游有“位卑未感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上面所列举的观点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是一种为国尽忠、为国殉身的浩然正气,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与向心力。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爱国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取得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剥夺他们原来没有的东西。”[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写到∶“工人阶级的政府只有致力于工人阶级自身的解放才能拯救法国,完成民族事业。”[2]列宁积极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的爱国主义思想,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著名论断。列宁与斯大林同志数次讲到保护民族文字、语言、发展民族文化,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理论的思考与实践

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中将爱国与忠君等同是不科学的,建设国家应该保障人民权利,爱国要为人民谋福利;李大钊认为爱国要“诚当自觉”。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将爱国主义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国际主义进行了完美结合,将中国共产党人打造成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并且还实现了中国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科学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都是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与完善,升华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观念、道德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较大变化,个别人甚至出现了荣辱不清、是非不分。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将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力量进行整合,打造全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进而把民族的价值目标转换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追求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社会和谐不仅需要富足的经济,民主的政治,优美的环境,还必须有道德文明和文化支撑。爱国主义精神中倡导“公而忘私”“夙夜为公”,激励人们为集体为国家奋斗,倡导“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告诫人们与自然、他人和谐相处,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程中,经受了种种风险考验,也形成了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被炎黄子孙认同、接受、践行,既有爱国意识、爱国观念、爱国情怀,也反映在民众日常的爱国行动中,最终凝聚成强烈的民族情感、民族活力、民族精神,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强民众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认同归属感,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三、爱国主义的培育路径

(一)国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工程

培养全民爱国主义素养,提高民众民族自信心,增进民族凝聚力,抑制西方意识形态和非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渗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且必要的任务。因此,党和国家一定要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升民族自尊心。

(二)加强爱国主义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要强化理论研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作用、重大意义、历史经验、本质内涵、时代特征面临的对象、内在的规律进行深入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各类媒体要发挥好宣传作用,科学弘扬传播爱国主义,在采编、审稿、编排节目中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再次,要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好互联网阵地。既要用互联网大力传播爱国主义,用爱国主义主流文化占领网络;还要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秩序。

(三)将爱国主义融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全过程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育,育人全过程去”。[3]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广泛开发新资源,探索新方法,增强实效性;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与心灵;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每位教师都要肩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使命,以身示范浸润学生心田。第二,家庭和社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家长要言传身教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社会教育侧重于环境熏陶,文化宣传部门、基层单位各方要各司其职,积极行动,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诗歌词赋中蕴含爱国主义内涵的词句;要保护好文化古城、古镇、古街道,建好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展览馆,传承历史文脉;要挖掘民族节日、历史纪念日中蕴藏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节日开展庆典纪念活动,增进人们的民族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站在文化自信高度,打造优秀精品力作,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理念。面对外界发展大势,要用博大宽广的胸襟,以海纳百川的姿态面对外来文化,用国际视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维护中华民族的切身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积极与他国开展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做理性爱国者。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价值观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