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会议综述

2018-03-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育教授价值观

张 磊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昆明顺利召开。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宝国,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王岭、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等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等期刊、媒体的3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本质内容、功能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达成诸多共识。

一、 学习和阐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本次峰会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度解读,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

昆明市副市长胡宝国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入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方向,培育时代新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努力谋划好、奋力实施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得意之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传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指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应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三全育人”。

2. 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探讨

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认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且逻辑严整的内容体系,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邃的理论逻辑、深刻的实践逻辑、深远的发展逻辑。北京科技大学张红霞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贯彻和落实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需要从坚守理论导向、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分层分类教育、拓展宣传渠道、发扬艰苦奋斗和真抓实干精神等五个方面着手,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上海财经大学裴学进教授从习近平关于“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论断的哲学意蕴入手,分析了该论断的现实基础、基本意蕴及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向和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创新。嘉兴学院郭维平教授认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支点与重要组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他还从理论缘起、理论主题、理论架构、理论支撑、理论贡献五个维度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作了深入探讨。河北医科大学刘云章教授指出,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思想发展进步的价值引领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的深层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的研究。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持续深入推进。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研究

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认为,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研究,把握其重要科学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在时代背景下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基于对中国价值形态建构的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我们现时代精神价值观念信仰的升级版,是当代中国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在新时代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内在逻辑关系、一般性与特殊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共中央编译局林进平研究员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谈起,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建构问题,认为道德、伦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加以研究的重要领域,不能忽视马克思的价值立场,但也要注意区分马克思在著作中所分析的对象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信奉的价值观。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从新时代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建构与维护这一主题出发,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四个自信”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独立性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支撑,并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了”“怎么办”四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民族精神独立性建构的意义与具体路径。中国人民大学邱吉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价值观的凝练与聚焦,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与整合性。贵州师范大学杜朝举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观成果的集中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国内外优秀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是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的价值实践,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

以“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主体的方志敏精神,它凸显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内涵。用方志敏自己概括和倡导的“五种精神”来讲,即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所具有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我从事革命斗争略述》)[8](P88),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相融合的结晶,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各方面的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理念的理论阐释

上海师范大学石书臣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友善价值观,体现了从人性之善到人际友善的外延;雷锋精神是对友善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从熟人到陌生人的关系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价值观,体现了从道德规范到价值取向的提升。南京大学陈继红教授系统分析了“友善”与“友爱”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友善”与“友爱”的首要区别是内在价值依据的差异,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现代转型与道德体系建构的心理基点的现代转换,“友善”而非“友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获得根基性地位。河南大学沈贺副教授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友善价值观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友善是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互助守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价值理念和新型人际关系,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尊崇的则是“利己主义的打算”,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友善。华中师范大学唐克军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与柯亨对于平等与共同体的认识,认为马克思更强调平等并从平等出发对共同体本身提出要求。山西财经大学张二芳教授分析了公正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认为新时代要正确理解公正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注重以公正的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规范干部行为;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镜子”来审视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定,高压反腐,营造公正的执政环境。

3.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凝练与价值理念的再阐释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就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客观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针对此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郑州大学郑永扣教授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该做到:第一,立足变化的国情与实际;第二,把握转化后的历史新方位和时代使命;第三,观照美好生活需要,引领奋斗人生;第四,在引领国家治理实践中完善自身发展。他还强调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应对部分价值理念进行再阐释,例如,应在人民富裕等社会和个人层面阐发“富强”的丰富内涵;应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加强对“诚信”的研究。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新时代具体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一方面可以通过再抽象、再总结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可以从拓展、丰富其内容着手。玉溪师范学院罗伟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价值系统,不是凝固不变的僵化范畴,在当下,尤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具体化为创造性的建设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的协调发展。

三、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视域研究

与会专家不仅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问题,还从不同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观点。

1.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赵爱玲教授从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指出,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云南大学熊思远教授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要用法律来推动,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湖南大学徐瑞鸿助理教授从文化主体性的角度指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践行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其关键在于凝结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独立性基因、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中华文化价值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2.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研究员认为,作为价值类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共通性的价值追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具体体现为价值理念的契合、发展目标的契合、建构逻辑的契合。吉林财经大学李光宇教授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文明互相竞争的大背景下,建立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继而建立起一种属于全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而在实现全球各民族和谐发展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担当着建构核心文化价值的使命。中国人民大学蒋丽博士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融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有机统一,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与会专家具体探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等问题。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路径

浙江师范大学李建华教授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认同的促进机制,认为推进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坚持主体商谈机制、情感体验机制、社会践行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制度化强制机制。重庆师范大学邓卓明教授指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更加凸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赋值、为社会立序、为国家塑形的价值功能;更加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体关系,彰显主体责任;更加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引领,革新实践思维,以务实姿态引领、提升话语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黄建军教授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多种措施的不足影响了培育和践行的实际效果,道德认同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才能立得住、如何才能说服人,即说服力问题;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才能叫得响、传得开,即传播力问题;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才能吸引人,即吸引力问题。中南民族大学邓纯余副教授认为,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战略任务,应从思路转换、逻辑把握、话语言说、场景制造、认知协调、记忆提取等方面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江苏师范大学石海兵教授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基本进程的前提下,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基本经验,即始终坚持宏观把握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顶层推动与群众广泛参与相互动、指导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统一、国内外思想价值观念相统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

南京艺术学院管向群教授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探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明确高等艺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伟大使命;二要注重塑造现代大学精神;三要树立大局意识,明确艺术教育的定位;四要强化系统思维;五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研究员认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前提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该做到“四个融入”,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与制度设计的全过程。山西财经大学武晓峰教授探讨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认为遵循价值观认同规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可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吉林财经大学朱琳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出发,认为面对西方价值渗透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教学主线,以突出教学问题导向、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教学亲和力为着力点,努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的有机统一。

3. 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云南大学李兵教授探讨了边疆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尊重当地民族文化为基础,将地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机结合。北方民族大学张琳教授认为,民族院校要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要厘清和摸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要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及本质规定,要顺应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新要求。广西大学黄东桂教授认为,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其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云南大学马京副教授分析了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指出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意地域性、民族性、特殊性。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方琼副教授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落细落小落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民俗文化的引领作用。

五、 新时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望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建设和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场域。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新时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在价值塑造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教授指出,云南大学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不断地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将其视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指出,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培育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脉相承的,以校训等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副教授指出,要以苏联解体前后青年价值观教育为鉴,旗帜鲜明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营造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社会生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性任务,保持价值观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连续性、一致性,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河南科技学院赵元明教授认为,大学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亚文化,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和生活化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2.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建设

兰州大学张新平教授重点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问题。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二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三要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四要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大连海事大学邢文利教授以航海类学科为例,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问题,认为应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理想观教育、事业观教育、利益观教育、荣辱观教育等。遵义医学院邢瑞娟副教授认为,应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时代特征,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重庆文理学院杨启莲副教授认为,应该运用过程哲学的主体性、过程性、系统性原则,把贯穿青少年各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看作连续、统一的动态过程,对教育总目标、学段目标、重点阶段、重难点内容作整体设计,根据各学段学情对教育内容进行细化转化,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统一性、递进性、系统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3.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上海交通大学史宏波副教授认为,在新媒体所构筑的新情境中,主流价值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形塑作用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非主流价值观不断挑战主流价值观在青年价值观建构中的主导地位。面对这一挑战,应弘扬主流价值观,发挥好新媒体功能,使其不断贴近青年、融入青年,引导青年建构起新时代的价值观。陆军工程大学张海峰副教授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重视教育感化、丰富培育形式、用好平台载体,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猜你喜欢

培育教授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刘排教授简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